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超 《今日南国》2013,(4):25-26
在英国原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中,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撒切尔夫人曾经四次访问中国,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就香港问题多次与她交锋,至今仍让中国人民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
“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蕾港人干出来的。”─—邓小平—邓小平近三、四十年以来,香港经济腾飞举世瞩目:1947-1987的40年间,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实际增加10倍。英国花了两个世纪(1750─1950年)才取得同样的成绩;美国在1840-1960年的120年间,人均生产总值也只提高8倍左右。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佛利民曾说:香港只“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二百年的路程。”这是符合实际的。60年代后半期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除很少年份外,每年增长率都超过两位数,其中1969年增长17.4%,1979年更增长对31…  相似文献   

3.
香港被英国掠走之后,中国人就开始了让香港回归祖国的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当收复香港的条件渐趋成熟的时候,邓小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首先付诸于收复香港之实践。在与英方交涉的过程中,邓小平、中国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香港的主权意识,终于促成了香港回归的起步。  相似文献   

4.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是唯物辨证法的思想方法精髓,是我们确保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繁荣和稳定的实和工作方法,也是邓小平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思想的践纲领.一、既尊重历史,更尊重现实:邓小平制定香港繁荣和稳定政策的指导思想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一个历史里程碑.邓小平晚年在设计香港回归时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收回香港的主权;二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针对英方散布的“香港的繁荣高不开英国的管辖”的奇谈怪论,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谈时当即指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  相似文献   

5.
7月20日,邓小平诞辰96周年的前夕,邓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前往香港参加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会展中心共同举办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新书发布会,并接受香港各大媒体的采访。 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感情流水账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在香港面市后,引起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广泛刊登;香港《文汇报》 7月19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月明对毛毛的访问记。 7月 20日下午4点30分,香港会展中心202会议室记者云集,香港三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6.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的产生,是19世纪中英三个不平等条约引起的。本世纪70年代末,香港问题解决的条件日趋成熟。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和构想,成为解决香港回归问题的基本国策。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历程,是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构想在实践中的完善和胜利。1997年7月1日即将来临,香港的新时代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7.
为了妥善地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之时曾经指出:“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我们对香  相似文献   

8.
十月底从香港访问归来,适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全国发行。联系在香港所见所闻,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的论述(《要吸收国际的经验》),使我更加深了对“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的认识。何以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我想着重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香港历史问题的由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香港问题、恢复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方针在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一国两制”的方针与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构想互为补充,为当今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在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是香港发展的动力,香港有完善而规范的市场体系。中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根据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思想制订的“基本法”,在法律上高度体现了回归后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香港继续发展与繁荣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民族盛事,是百年雪耻成果。中国人民自英人染指香港,即开启御侮卫国斗争。在共和国时代,尊循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得了香港的回归。为确保香港长期稳定繁荣,中国人民还须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回归祖国,不但为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耻辱,而且有利于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稳定,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邓小平生前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各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我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张定淮教授新作《面向二00七年的香港政治发展》已于2007年4月由(香港)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该书探讨了如下问题:邓小平关于香港管治问题的设想;香港居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19世纪中后期香港割让给英帝国主义的经过,以及自香港沦丧之日起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及政府为了收复香港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乃至流血牺牲。重点论述了按照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实现了香港的平稳过渡,百年梦想,终于成真。本文强调:香港的顺利回归,中国的强大是其基础,而“一国两制”的构想,则是其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它的确立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必然产物,是邓小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深刻分析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则和立场。他倡导的“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四、中国共产党肩负收复香港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 收复香港,统一祖国是当代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挑起了这一历史重任。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现已按“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地与英葡两国政府达成收回香港、澳门的协议,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香港回归祖国的时代启示●辛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留给我们的时代启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保持繁荣与稳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要确保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关键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五十年不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围绕香港回归问题从五个方面展开了他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中"一国"的核心是主权,主权高于"两制";解放军在香港驻军是行使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制度在"两制"中居于主体地位;港人治港"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中央对香港基于对香港的主权而依法拥有必要的干预权。同时,邓小平对怎样起草《香港基本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意见:《香港基本法》要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要从实际出发来制定;中央拥有《香港基本法》的制定权,《香港基本法》要规定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香港基本法》要制定得简要些;《香港基本法》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政治制度;《香港基本法》要规定香港的普选必须循序渐进。《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绝大多数委员对邓小平的这些意见感念颇深,认为没有他的掌舵,就不会产生具有国际意义的《香港基本法》。理解、研究《香港基本法》必须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