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族人口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满族人口在其族源形成、人口演变及其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同时也有值得注意解决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
<正> 达斡尔族分布在黑龙江北岸中、上游地区,是经济文化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少数民族。清初迁到黑龙江南岸和新疆塔城地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统计,达斡尔族人口为121,357人。达斡尔族人口在其族源形成、人口变迁及其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其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3.
尽管不同朝代对待族际通婚的态度历经数次起伏,中国蒙古族、满族和汉族间通婚的限制反复恢复又废止,各族人民的接触交往却从未间断。研究发现,蒙古族、满族已婚人口中,族际通婚比例均超过40%,意味着族际通婚的普遍流行。在通婚模式上,以蒙古族-汉族、满族-汉族通婚为主,历史上曾持续约3个世纪的高度政治化的“满蒙联姻”已由民族间自由交往所取代。在性别差异上,蒙古族经历了由男性娶进居多到被女性嫁出比例反超的转变。在空间分布上,3个民族形成了以辽西走廊为核心的较为清晰的、广泛的东北—西南走向通婚链。在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族际通婚主要表现为本地男性娶少数民族流动女性。要重视经济互动、居住聚散程度和人口迁移流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层级理论阐述了人类社会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未来发展;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层级理论对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指出了中国未来人口与环境关系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族谱是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史等资料。通过对一姓、一族、一系、一世的研究,可以了解人口繁衍的历史和变迁的规律。客家人在逐步南迁散居各地的过程中,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自己的祖宗、源  相似文献   

6.
<正> 辽宁是我国东北部的多民族省份。1986年全省共有46个少数民族,人口计5,078,95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3%。其中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五个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9.89%。本文就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其发展作一概括分析。辽宁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分布地区广阔且极不平衡。从每个市、县直到各个乡、镇,都散居着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13个地区中,锦州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大,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2.98%,是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丹东地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1.45%,居第二位;铁岭地区占12.24%,居第三位。沈阳、大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迁与人口现代化:系统科学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内近年颇为关注的“人口现代化”命题给予了新的系统的诠释,认为“人口现代化”是人口系统内部及人口系统与非人口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是人口类型、人口变量、人口要素或人口特征自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转化过程。它肇始于“人口转变”,成就于“人口转型”。“人口流迁”则是使人口系统开放并维系耗散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民族演变过程(即各个民族或民族的各个部分融合和分化的过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人口发展极其缓慢,有的民族人口还在不断下降。比如:满族在辛亥革命时尚有500万人,到1953年普查时仅有242万人。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在清代嘉庆年间还有118万人,到1947年时仅剩下83.2万人。在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公天1509——1518年间,约有100万人,到1949年时仅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文献,以1949~2000年新疆俄罗斯族人口变动与分布为研究对象,对50年来新疆俄罗斯族的人口变动及成因、地域分布与城镇分布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营销环境下的一定购买者可能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显然,这里的一定购买者是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的特征及其变化主要决定于一定购买者的特征及其变化。而一定购买者的特征及其变化自然又决定于人口状况及其变化。因此,人口状况及其变化无疑会对一定购买者同时也对市场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人口数量越多。增长越快,市场需求越大;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等状况及其变动会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口素质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技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人口流迁的历史源流及其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和分析了各个时期海峡两岸人口流动的规模及其原因。并通过对目前海峡两岸人口流动规模、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成因的研究,分析了人口流动及其对两岸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人口结构、城镇化与人力资本三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态跃迁机制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构建三系统耦合模型,对1997~2014年中国省域三系统的综合指数及系统耦合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城镇化、人力资本指数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而人口结构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各区域三系统耦合均已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且呈由东至西递减态势,但耦合演化进程较为缓慢.未来全面推进人口城镇化,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的转变,是有效减轻人口结构负面效应,从而最终实现系统耦合持续演进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少数民族33个,15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4295。人口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由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五个增加为1982年的七个: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满族、哈萨克族。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六个民族自治州、五个民族自治县):土地面积达70.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8%。  相似文献   

14.
<正> 朝鲜族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朝鲜族的发展过程复杂曲折,尤其是族源问题,意见纷纭。笔者认为,其族源应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以商族人为主体融合原东北众多不同语言的部落;后是以夫余族分部的部分人口为主体,形成新的人们共同体,即高句丽,发展为今日的朝鲜族。两者按民族人口组成看有密切关系;按形成新民族时的主体民族则是两个。朝鲜族的最早形成,是周武王封箕子于今鸭绿江流域称朝鲜侯的时期。当时,随同箕子的有五千人,以这五千人为主体,形成最早的朝鲜族。为什么这五千人很快发展为地域很广、居东北之首的先进民族呢?主要是箕子所率殷之遗民虽人仅五千,但都是生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演进,农业人口必然会向非农产业转化。但在不同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强度、转化的方式及转化的规律各不相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农业人口转化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探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了解其人口转化的现状、特征及规律,对指导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对发达地区农业人口转化问题进行研究。一、转化强度人口转化强度受一定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区…  相似文献   

16.
刘建利 《西北人口》2010,31(6):107-110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其人口状况显示出长期高速增长、家庭规模大、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结构年轻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限资源下的人口激增导致大量东乡族人在传统生产方式下陷入贫困;文化程度低也限制了东乡族人进入现代生产方式,实现脱贫和经济发展;大家庭的生活模式一方面保证了贫困状态下东乡人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维护了固有的生产方式;而年轻的人口结构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也很难产生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北京的少数民族人口经历了曲折而深刻的变化,并具有独自的特点.一、历史演变过程北京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聚居区.汉族的先民华夏族从殷代开始进入该地区后,这里便出现华夏族与北方各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自从燕国建都于此后,经常在其境内及其附近活动的有肃慎、山戎、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等族.秦汉魏晋时期,又有匈奴、鲜卑、乌桓、丁零和高车等族大量涌入本地区,民族成份有所增多.唐太宗征高丽时还把大量高丽人带到幽州安置,后来又有大量的奚人、(革木)鞨人、契丹人、女真人不断地迁入本地区,他们与汉族的交往逐渐频繁.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户籍限制放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长,以人口流动为核心议题的研究也日趋丰富。文章在阐述人口流动相关概念、理论演进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流动的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等维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其研究进展。首先,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和流动强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流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流动特征存在异质性。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大数据资源和利用辅助变量对人口流动规模进行测度。再次,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个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五个方面,且存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加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廓清了人口流动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今后,政府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学界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从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助益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历史人口研究的丰硕成果──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王守春历史人口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在历史人口地理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但对历史上城市及其辖区的人口变化的系统研究,却无人尝试。这是由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史料较少,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哈萨克族人口,从历史上看,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阿尔泰地区。但是,解放前由于各种政治和经济原因,造成了哈萨克族人口大量迁徙,迁至甘肃和青海两省就有30,000余人。解放后,在青海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迁移到青海的哈萨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