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上要增强产品特色,提高内容价值,培育文化品牌;产业结构上要实现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跨界混流;区域结构上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有限但有效的政府,既要减少政府管制,又要体现文化例外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内,产能过剩是制约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企业新动能提供了根本方向。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将2015年开始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推行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回应当前国内经济关切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战略采用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主体适应客体到客体适应主体、从机遇主义到独步"无人区"、从局部延伸到交叉颠覆、从对称性跨越到非对称性跨越等新方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是全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路标。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的提出,源于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出现了整体经济服务业化、要素投入去过密化、农民收入非农业化等若干特征。为了适应这些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而这依赖于农业产品品质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生产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科技支撑创新、经营主体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创新本质上取决于不同参与者,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则要求政府-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关系的持续调整。农业领域中这种"激励相容——多元化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次影响机制,构成了我国实施农业发展政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9):67-74
本文通过对比服务业和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解决的问题,并从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关系角度分析了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两种产业的发展,应将两种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将服务业的"补"与工业的"去"相结合、纠正要素市场扭曲、破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行政垄断、加快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是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赵燕 《家庭科技》2021,(4):41-4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及其对老年教育多元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方法推动结构调整,及时纠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进一步扩大供给有效性,结合需求变化提升供给结构的灵活性、适用性,全面提高生产率,满足百姓需求,为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分析科技创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结合四川产业发展与科技资源基础实际,对四川基于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育主体、强技术、搭平台、促转化、创模式、合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0):15-21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交替的时期,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将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动能,对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过渡和迭代前进,至关重要。文化产业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业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在重塑空间格局,优化经济地理布局,传承城市脉络,延续文化基因等方面的价值,使其成为新动力的重要组成。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却十分突出,文化产业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同城乡差距和区域鸿沟同时存在而体现出的"供需错配"问题,制约着文化产业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制约要素供给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供给政策针对性不足导致产业均衡性和协同性不足。因此,文化产业本身也亟待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其中,"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是核心命题。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为出发点,以产业转型、要素创新、制度改革为基本思路,并通过创造有效内容供给和渠道供给,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演化,构建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支柱,构建三位一体的行动逻辑,塑造创新驱动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其中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必须通过改革进行调整,为此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必须顺应这个趋势。通过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指出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积极有效应用长尾理论对小微企业的意义,提出了小微企业应用长尾理论来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福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通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并从树立实业强省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期不断提高福建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和"灵活性"特点的理论分析,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年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际,探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新变化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紧张平衡的特征依然明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已全面转为净进口且数量逐年增加;粮食库存量持续攀升,库容压力加大,主要粮食品种的库存比例与消费比例不协调。面对我国粮食供求结构的新变化,“稳产能、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是当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实践方式的变革引发哲学思维的辗转,经济问题亦变为哲学对象。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其蕴含深刻的生产思维变革,亦已成为研究当代中国人历史思维、哲学思维变换的重要线索。一个经济学概念已成为一个历史哲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大逻辑和微观错综结构出发,深刻把握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运动,在问切经济的同时,也悉显哲学新思维。逻辑批判思维、非线性思维、发生学思维、主客交互思维、高阶共赢思维和大数据中介思维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哲学思维的新开篇或新洞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革门槛"与"消费黏性"的视角,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进行测评,并采用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升级产生的门槛效应与动态效应.研究发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管理"的核心,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于第一类与第二类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实现门槛跨越时,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居民消费提量扩容.(3)消费升级存在时间上的"黏性",当期消费升级水平受到往期水平的正向影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打破这种"黏性",进一步助推消费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家庭负担、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10):5-14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既源于经济领域的理论启发,也源于文化领域当前的现实问题。开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对这一命题做出正确理解,从国家宏观改革背景、文化发展实践背景和理论创新需求背景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厘清改革思路,明确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当前文化领域的"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向合力,把握好"双效统一"的改革原则,将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新动能,以双向发力作为优化供给的新方向,通过主动的优胜劣汰机制,保障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同时,将需求升级作为有效供给的新引导,加强投资引导,为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重视满意导向,为文化消费补缺口。当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正在进入黄金时代,这既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面临着改革深水区。在当前及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文化领域还应从转型升级谋求发展出路,在国家利好政策激励、科技创新驱动和资本市场撬动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将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在有序开展和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产业更需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文化领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化贸易“由逆转顺”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贸易结构,推进文化贸易转型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梳理了我国文化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点的提出,分析了其重大意义,提出了供给商品结构、供给主体结构和供给渠道三个主要改革内容,并从产品创新与品牌打造、供给模式创新与外贸供应链整合、文化产业组织创新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文化治理模式创新与鼓励创新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安全和民生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需充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梳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明晰监管责任主体、强化监管技术支撑和完善监管法规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探寻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路径,推进我国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体现在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与引领.因而,新供给经济学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就不应该只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控手段,也是一种带动精神文化领域变革的思维方式.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度、虚假供给泛滥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主体、内容、方式以及环境多方面入手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