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和形成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路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倾向。前者强调研究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要表征,范式转换要把握好"结合"关,要反对各种教条主义,要整合不同的研究范式。后者强调要研究中国问题,要反思现代中国思想史,要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要突出问题意识。这个"新范式"和"新路向"共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引向新未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是哲学范式的一个研究取向和重要内容。问题范式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和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首先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问答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表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在问题范式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视野。  相似文献   

5.
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尽管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局促等条件限制,这些讨论尚欠深入,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仍不失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果我们把"范式"概念限定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意义上,那么,使用"范式转换"的论者,无论是认为这一转换是"从本体论范式向认识范式,再向人学范式的转换","从本体论哲学范式到认识论哲学范式再到价值论哲学范式的变革".从"物"的哲学范式向"人"的哲学范式转换,从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向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的转换,从"看世界的哲学"向"改造世界的哲学"的转换,还是"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等,所欲说明的问题都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半个世纪的形态演变.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全新的实践哲学,而将它所批评的传统哲学归结为理论哲学,当能更好地表达马克思本人哲学革命的实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转换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汪信砚 《江海学刊》2012,(2):37-44,238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相似文献   

8.
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张艳涛 《北方论丛》2007,4(1):115-120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时代精神)和形式(哲学形态)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革命视野和建设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厘清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转型的历史方位、主要内容、理论难点及应对之策,对于弄清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的真实含义,对于正确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追求公共性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之义,对公共性真实问题的理解和论争,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一哲学的发展,并凸显为其研究范式转换的新的视域."公共性真实"作为这一哲学新范式的主题向度和基点,表明其当代形态只能是"公共哲学".走进公共性、思入公共性,澄明新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公共性真实的思维立场和理想信念,倾听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性声音",体验并领悟"公共性问题"的真谛,谋求并努力争取当今人类"公共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公共性思维智慧造就公共性人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变革的内核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改变世界"功能,实现自身形态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基点和价值真蕴.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有机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哲学范式,对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起到关键作用.鉴于此,结合历时态与共时态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这一哲学范式,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结构整体布局与规划落实,同时也可以认清社会形态转变机制,以此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新"解"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核心是其哲学)的基本范式,不少人将其概括为三种,即以"西"(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他理论)解"马"(马克思主义),以"中"(儒学及中国传统哲学)解"马",以"马"解"马".本文提出以下思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高度,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范式,可简称之为以"新"解"马".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争鸣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研究范式的出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学术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研究路径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已经出现的研究范式分为问题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比较与对话范式。不同范式的存在和竞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的动力。开展范式研究,是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爱智范式"通过预设某种"最高智慧"作为人之欲求的终极目标将人引向一个无限超越的过程.文章认为,对西方形而上学史唯有从"爱智"哲学范武的发展史及其终结的角度才可窥见其中的奥秘.由"爱智慧"确立的形而上学隐含着宗教-科学二元性特征.中世纪发展出宗教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近代发展出了科学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标志着"爱智范式"的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开启了一条由"实践观点"超越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爱智范式"的道路,哲学出现了面向现实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13,(5):1-7,13
由库恩提出、经拉卡托斯发展的范式概念,其简明界定应推库恩所说的"研究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物"。马克思哲学的原创范式具有一元性,若脱离其原创文本,加入非马克思的论述,将无从维护其一元性。马克思哲学在其后裔中分化,沉积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等诸范式共存的格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张岱年哲学、毛泽东哲学、冯契哲学等多种形式,而由毛泽东开创、改革开放后转型成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成果,其范式的独创性在范式诸逻辑肢上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末期讨论的基础上,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方面形成许多新的不同认识,并开始反思研究范式本身。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样性有余而共识不足的问题。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使命,正确看待研究范式并推进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全球化背景中并在对全球性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新的时代性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必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非此即彼还是互补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有"学理阐释"、"文献考证"、"现实引导"三种范式。它们彼此虽然不可通约,但并非互相排斥的。不同范式对于共同建构马克思哲学,使其本真地再现出来,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每种范式都潜含着陷入自我独断从而走向异化的危险和可能。其实任何一种范式都不是自足的,其合理性是有限度的。在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不同范式各有长短利弊,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整合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充分可能性。根据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要实现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理论目标,至少应厘定相互连接的两条进路:一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起点,重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二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轴心,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20.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近两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之说的兴盛,马克思文本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讨论的重点是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论问题,特别围绕有学者提出的"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纲领,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与此同时,马克思文本研究开始向某些实质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而把这种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对话范式的兴起,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使哲学对话走向"内在视城",对构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