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恢复原国歌,大得人心,符合民意。欣喜之余,不禁有感。 由田汉和聂耳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的号角。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曾被定为代国歌,以示居安思危,鼓励人们继续奋进。十年内乱中,这首深得人心的国歌未经任何程序而遭废止。粉碎江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革命歌曲,对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作了精辟而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客观分析。马克思提出并论证了只有最美的音乐才能唤醒具有音乐感的耳朵的音乐美学观点,强调培养无产阶级具有革命音乐感的特殊耳朵可以鲜明地体现革命歌曲的本来意义和重要价值;恩格斯对其最为推崇和赞赏的《马赛曲》进行了全面的赏析,具有强烈的战斗鼓舞性和号召性,起到了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并充分肯定了它在法国大革命中独特的历史作用和卓越的历史贡献;列宁则认为其最爱的《国际歌》是歌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进行曲,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和强大武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书写了世界无产阶级音乐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3.
一、维新与革命 :晚清白话报之兴起中国现代报章、杂志刊载民间文学作品 ,源于北京大学日刊上的歌谣选 (1 91 8年 ) ,及稍后独立发行的《歌谣》周刊 (1 92 2年 )。其实 ,早在一八七六年 ,在上海创办的《民报》 ,其发刊词曰 :“此报专为民间所设 ,故字句俱如寻常讲话”① ,此报的创办 ,首开中国白话报之记录。及至晚清 ,各派政治势力出于宣传其政治主张争取民众或启蒙民众的需要 ,分别在一些刊物上发表着笑话、谚语、弹词戏曲及仿作歌谣等类作品。维新旗手梁启超主张用弹词、歌谣等通俗文艺形式编著《孔子立教歌》、《劝学歌》、《爱国歌》、…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歌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古代中国是没有国歌的。中国开始有近代意义上的国歌,肇自清末。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清末的中国,列强环列,虎视鹰瞵,民族危机四伏。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民众的民族意识日渐觉醒,一些爱国的清政府官员也主张对外抵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曾出使英法的曾纪泽第一次向清朝廷上呈“国乐”草案,未获允准。①1895年,新建陆军制定军歌,于是在  相似文献   

5.
全国革命民众们! 国民党政府五月三十一日与日本帝国主义订了华北停战协定,这个协定将华北广大地域与几千万民众完全出卖给帝国主义,但这还是国民党公布了卖国密约的一部分。虽然汪精卫等卖国罪魁无耻的说协定只限于军事不及政治,而实际上更严重的是国民党政府秘不宣布的大规模的卖国密约。据本政府所得关于此项密约的内容大要如下:(一)华军撤退至平津以南,划长城以南为缓冲地带。(二)华方承认“满洲国”“蒙古国”。(三)制止义勇军一切活动,相机解决义勇军及一切抗日军队的武装。(四)华方保证停止一切反日运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全中国民众绝对不承认此项密约及华北停战协定,因为  相似文献   

6.
麦新在开鲁     
一九四五年九月,革命音乐家、《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同志遵照《讲话》的精神,由延安来到东北战场。翌年三月,被分配到吉林省哲里木盟开鲁县,先后担任城关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及组织部长等职,参加并  相似文献   

7.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5,26(3):86-90
电影歌曲是百年中国电影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作为救亡战斗之歌,电影歌曲震撼中华,鼓舞全国民众;作为艺术流行之歌,电影歌曲成为人见人爱的抒情乐章;作为文化传承之歌,电影歌曲的品位、格调、精神皆是一流的。如何再创中国电影歌曲之华美乐章,是必须正视和面对的。  相似文献   

8.
李自典 《河北学刊》2023,(4):211-2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维护民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中共中央在“预防为主”等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卫生宣教机构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典型示范等作用,全面动员群众展开多种形式的防疫宣传工作,推动中共中央卫生防疫方针和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动员工作,民众的防疫认识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卫生文明观念持续变化,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政治认同得到增强。诸此,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国歌     
人们普遍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但是,联合国也有国歌,却鲜为人知。 联合国国歌,诞生于1945年,是美国诗人H·J罗梅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歌曲《相逢歌》的曲调,重新填词而成。歌词的大意是:太阳与星星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唱崇高希望,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一度在山西和内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方仲纯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所著《辛亥塞北革命纪略》(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中,提到1912年9月孙中山在视察太原后,同孔庚与周维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行为以及各种机构团体、社会民众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对外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以英文版《中国文学》为媒介对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精品,传播中国文化,以展示崭新的国家形象.文章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选取,以及所展示之形象与时代精神,从而展示建国十七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车向忱等建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东救会”),是东北人民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它在宣传抗日救亡,联络与支援东北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东北义勇军斗争史和早期东北救亡运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人们熟悉的歌曲.通过十多年的学习,笔者认为,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历史证明,在毛泽东没有处于中央领导地位以前,我们党曾经处于被国民党灭亡的危机之中;只有在毛泽东处于中央领导地位的时候,中国革命才能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砸碎一个旧社会、创建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痨病流行猖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各类疾病榜首,痨病的防治也成为医学界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界有识之士和爱国人士逐步意识到痨病对民族健康的严重危害性,便发起成立了中国防痨协会.本着“健康民众体魄、预防痨病发生”的防痨救国宗旨,该协会在成立后的三四年内,在完善组织、开展诊疗以及宣传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痨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戏剧改革中,经过改编后的黄梅戏传统戏曲《天仙配》成为全国瞩目的经典之作,其中剧本改编厥功至伟。改编者用新时代的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新文艺思维对老本进行了颠覆性改造,打造出了新时代话语和传统民间趣味相结合的审美资源,为戏曲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赤旗歌》(又称《红旗歌》)在东北乃至全国各民族抗日军民中广为传唱,成为抗日战士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武器.然而,《赤旗歌》并非东北中朝抗日军民首创,其国外渊源有迹可循,从"放送者"到"接受者"的传播途径颇为曲折复杂,同时在其流传过程中从歌词内涵到音乐形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因此,跨越国界、时空的《赤旗歌》既是渊源学的最好研究对象,又是反映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共产主义理想所具有的强烈时代感召力以及音乐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最好范本.通过对《赤旗歌》在抗战时期东北各民族抗日军民中的广泛流传及对其渊源的追溯,可以揭示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当时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集中体现在党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四个现代化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党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完善四个现代化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创办党报作为实践革命的主要途径,并在创办《向导》等报刊的过程中形成"传统党报型"经营管理体制。该体制为中共迅速建立遍布全国的党报网络提供了可以操作和推广的固定模式,但也存在党组织对党报过度介入,党报缺少经济来源以维持和发展的缺陷。《新华日报》、《华商报》对于党报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推崇,为新中国成立后党报的两次企业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经过多次反复,中共最终确立"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党报经营管理体制,为党报迅速发展壮大释放了改革红利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采用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五族共和歌》作为“国歌拟稿”,其中第一句曰:“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显然,南方政治精英视革命为“旧邦新造”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20.
张柳生     
《家庭科技》2014,(5):F0004-F0004
张柳生,1958年生,河南邓州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曾到广州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擅长装饰人物画、工笔牡丹、写意山水等。作品多次人选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主要代表作有《追求》《爱》《秋天的印象》等。作品《富贵满乾坤》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民政系统书域摄影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