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长期以来,关于台湾新世代文学的研究存在着将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两个亚世代“群体”、在地意识与母体意识两种本土意识维度、再现与创造两种想象作用力割裂开来进行论述的问题。事实上,一方面,台湾新世代的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两个亚群体是不能截然分开来看待的,它们总是处于一种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和相互建构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台湾本土”这一概念不只指涉一种与地理有关的在地意识,也指涉一种与历史、语言有关的母体意识;最后,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对中国的想象,不只可以像余光中、洛夫等前行代诗人那样通过感觉、知觉和经验等再现的方式去生成,也可以通过一种对非现实性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体验与反思的方式去实现。  相似文献   

2.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物质空间具有较为突出的二重性。首先,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内空间建构的自然要素的差异生成的。其次,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外街道空间建构的差异生成的。通过这种种对比,杨泽、渡也、零雨、候吉谅等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不无伤感地展现了传统的物质空间所指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的物质空间所指代的现代文明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中日趋衰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们浓厚的文化怀旧与文化忧郁情调。  相似文献   

3.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想象和呈现的中国社会空间,主要涉及关系型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关注的重点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等。具体而言,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想象和呈现的中国社会空间主要涉及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在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诗中,中国社会空间既是这几种社会关系相互碰撞、相互对抗的场所,也是它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场所。因而,无论是民本政治涉及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还是家庭伦理涉及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者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在各种历时性维度上和共时性维度上,都会呈现出内容各异的二重性特性。意识到这种二重性特性,从而在诗歌中立体地呈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神元素与内容的双重功能生成的中国社会空间的张力,正是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想象中国社会空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台湾"新世代"作家创作的抗日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老一辈本土作家,"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不再局限于"日据"台湾题材,而涉猎到大陆的抗日战争和南太平洋战争。而与大陆去台作家相比,"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已基本不带反共色彩,更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和赢得两岸读者的认同。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现代派灵活多变乃至诡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漫论本土佛学思维性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思维学角度观照,佛学思维的本质是人化思维,即:思维主体在与思维对象交通际会之时,超越对象的实在的本质属性,以主体的本质力量和个性特征直接规定对象,使对象显现出的现象、本质深深烙上主体的印记。无论是僧肇的“不真空”、“物不迁”,还是慧远的“神不灭”、道生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无论是吉藏的“三种二谛”,还是玄奘的“万法唯识”,禅宗的“顿悟成佛”,本土佛学思维摆脱对象的规定性束缚,冲破物我界定,圆融时间空间,腾挪跳跃,自由运化。佛学的内容,是人的极度的不自由,佛学的思维方式,却是极度的自由。这是人类牺牲生命内容的自由去换取思维形式的自由。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观照本土佛学思维的生成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简论台湾诗人痖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痖弦作为台湾现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其诗歌题材选择颇具特色,他不仅经营出独特的沉郁悲怆的诗歌境界,而且在意象构成、运用反讽技术、语言创造与文体渗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建立“现代中国诗”的倡导和关于诗的晦涩、诗的社会意义的众多理论探讨亦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诗性思维不具有清晰的、严格的逻辑形式,它是一种与知性思维异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蕴含着诗性思维方式,从而带有浓厚的诗意化特征。诗性思维的产生与汉字的特质具有内在的关系。诗性思维在作为中国文化深层内核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其突出的表现,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科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8.
梁鸿 《中州学刊》2002,(4):100-106
通过解读师陀作品中的“异乡”和“故乡”意象 ,分析师陀作品诗性的生成、特征及在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意义 ,作者认为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诗性品格基本上循着两条道路发展 :古典诗性和现代诗性。所谓古典诗性是指作家基本上遵循古典美学意义上“美”、“和谐”等审美理念创作并试图建构一个田园诗般的“故乡” ,这一乌托邦世界是作者思考的终结点。现代诗性却意味着作者面临着“故乡”和“现实”的双重失落 ,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深沉的“故乡情感”的矛盾统一使师陀作品蕴含着一种充满激情的理性精神。但这两种诗性品格在作家作品中并非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正> 许南英(1855——1917)是我国近代台湾省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大约与我国整个近代史恰相始终。我国近代史上广大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斗争,特别是台湾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完整,为了捍卫家乡和自由生活的权利而进行的反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给诗人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留下了鲜明的烙印。他的曲折的生活道路和丰富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个可歌可泣的时代的产物。诗人的一生满怀壮志,忧国忧民,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于腐朽没落势力的憎恨。他的诗歌及时而鲜明地反映了台湾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帝国主义的侵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与台湾女诗人尹玲相识,她送给我《当夜绽放如花》《一只白鸽飞过》两种诗集。开会回来后,我一直忙着,最近才取出,首先阅读的是病弦和白灵分别为两种诗集撰写的序。读后,让我知道了尹玲系广东大埔人,生于越南美拖。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绵延的过程,从它伴随人类产生的原始状态与人的原始思维模式等诸方面分析,可以探知原生态和诗性是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而最能体现这两大审美特征的是民间文化.劳动大众在自由状态下真纯不羁、天籁自鸣和率性而发的情与意的抒发,体现了民间文化的原生态特性;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情感的原始诗性在历史长河中自然融入并积淀在各种民间文化形态之中.对原生态与诗性的阐释与发掘将对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卷第168页)。这种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是任何国家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和驱动力,它是国之魂,民族之魂。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在几千年的繁衍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一直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主动力。讴歌爱国志士,表达爱国情思,亦是我国历代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外国列强  相似文献   

13.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4,(7):128-132
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诸种文体中两者又最为接近 ;散文的诗性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的美 ;散文的诗性世界分为三个层面 :主体诗性、文化诗性、修辞诗性 ;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 ,是以诗性来度量散文的质量 ,特别是内在的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 ;散文的诗性不仅能有效抵御现代技术文明加诸人类的危害 ,还是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手段  相似文献   

14.
“哀乐之情感,歌咏之声发”,历来优秀的诗作,总是志思蓄愤,震荡心灵的。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特别是他的许多爱国诗篇,感情强烈,动人肺腑,达到了“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境界。例如: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考察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可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一系列特定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遮蔽,造成了现代人的无根状况。人的本质取决于他与存在的关系,存在是“天、地、人、神之四重整体的统一体”,唯思才与存在相契合,思让存在达于语言,与存在相契合的语言是本真形态的诗之道说。作为一种道说,诗让我们采取“对物的泰然任之”和“对神秘的虚怀敞开”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唯如此,人才能栖居在大地上,这就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7,(12):135-140
传统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单向度叙述,而且近一个世纪来极少变化,这极大地限制了散文这一文体空间的拓展。本文考察了90年代以来散文的创作实际,认为散文的叙述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叙述视角的多元化;二是出现大量隐喻性的叙述;三是跳跃式叙述成为常态;四是反讽刺戏谑式叙述时可见到。文章认为,叙述的拓展和多元化不仅是散文的诗性诉求,也是散文艺术革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剑晖 《江海学刊》2004,(2):184-190
散文的诗性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语言“异质层面”的认同 ,同时也是对文学标准语的背叛。本文以诗性智慧为原点 ,从语言的感性心灵化 ,语言与生活细节的交融 ,语言的隐喻性和陌生化 ,语言的音乐性等方面探讨了散文的诗性语言。散文的诗性语言应是一种心灵性的语言 ,它应是人的存在的家园。诗性语言以高度的具体性和意味性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它突破了传统散文语言的“明”和“实”的限制 ,具有诗的纯粹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9.
流放诗人方拱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拱乾系清初诗坛一别具认识意义之重要诗人 ,其罹科场案、遭流放至极北后之心态吐露于后人辨认清初这一层面知识分子之精神状况特备典型。同时 ,其诗歌理论倾向及创作实绩也均不俗 ,可于诗史踞一席地  相似文献   

20.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语言与原始人的思维是同一的,原始的语言即诗,它具有情感性、意象性和描绘性等特征,并以诗性形式影响和构筑着原始人的各种活动,从而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活向导。维柯的诗性语言观是西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先声,是对人文主义修辞学传统的捍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