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方言学家根据福建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系统,编撰出许多便于广大民众学习的方言韵书和辞书,数目之多可以说居全国首位。探讨闽南方言文献,有许多研究方法,经常运用的是比较法。具体来说,内部比证法,可从内部寻找证据和特殊韵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同期音韵资料比较法,分别从同期汉文方言文献比较、同期西文方言文献比较和同期中西文方言文献比较三个方面展开;历史比较法,主要从方言文献与现代闽南方言比较,从而就音系差异来分析因历史发展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方言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维克 《重庆社会科学》2005,(6):118-118,123
重庆方言音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体系。本文对重庆方言词汇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有音无字的方言词汇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对《重庆方言志》的编写、区域方言的进一步研究及普通话推广,都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4.
任荣 《天府新论》2013,(5):150-158
清末民初,地方戏改良呈现出革命家主导和士伶合作两种模式。以粤剧和滇剧为代表的革命家主导模式以宣传革命为己任,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秦腔和川剧为代表的士伶合作模式以教育民众为己任,以移风易俗、开启民智为目标。革命家主导模式在辛亥革命后便逐渐消失,而士伶合作模式则在辛亥革命后对地方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两种模式相比较而言,士伶合作模式对今天戏曲发展的借鉴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汉语音韵与现代方言的研究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特色专业方向,近年来对福建语言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成果在学界十分引人注目,产生积极的反响.我们知道,福建近代音韵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促使闽方言韵书的大量产生,方言韵书在方言学、音韵学、文字学以及词汇学等方面具有相当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声韵调系统,详尽描写了它的语音、音韵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不同人物,不同身份,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置身不同的世博现场,对世博会形成的认知是不同的.通过对此一时期"亲历世博会"的珍贵材料的挖掘和解读,大致可以了解清末民初不同历史时段中国人对世博会的三种不同认知.一、张德彝、王韬等人神迷"水晶宫"、"珍异物",冯自由、"抱一"(黄炎培)等人强调"游戏区"、"装饰法",是从娱乐的角度理解世博会;二、李圭的"裕国利民",杨兆鋆的"兴盛地方"论,是从商贸的角度理解世博会;三、张元济的"表彰国力,塑造形象",冯自由的"网罗文化,诱导文化",是从文明的角度理解世博会.  相似文献   

8.
杜凤梅 《殷都学刊》2010,31(1):130-134,145
莒县方言的儿化音变形式,特别是声母部位转移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音系学、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其成因和历时演变的音理依据,揭示了多种儿化形式之间演变的音系规则次序.其中声母部位转移分析的过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台湾国语中闽南方言与国语之间出现杂混、渗透与吸收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渗透与吸收不仅仅表现为词语的借用,还表现为构词成分、构词方法、词义的派生漫延。这是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相交融影响的结果,涉及国语当下的语言使用实际情况层面和语言的本体层面。对台湾国语中夹杂使用闽南方言词汇的情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台湾国语的特点与性质。在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的重要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 ,城市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中心 ,到 2 0世纪 ,传统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出现了空前的错动奇观 ,城市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随着晚清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新的社会力量开始出现 ,城市社会里民族资本家、资产阶级近代知识分子和工人开始崛起 ,逐步走上社会的政治舞台。近代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的变迁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吉林当局为配合清末新政建警要求,应对由《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后形成的边疆危机,珲春副都统裁撤原有街道厅、查界官,设巡警总局加强延珲地方管理。至民国年间,延边地区各警政机构历经更迭,逐步系统化、专业化,成为东北当局治理、控制边境地带,管理朝鲜移民的有效工具,保障了边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种异质的动态系统,而不是同质的静态系统.汉语方言音系研究应在异质语言观的指导下,引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抽样确定被调查人,有足够样本数,采用词表调查,理清方言音系与语音差异的关系,选择中年群体作为描写对象,采用变异分析方法描写语音系统、分析其变异状况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的一支,流行于闽、粤、台、琼、浙等省,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是主要交际工具之一。几十年来,在汉语诸方言中,闽方言是研究成绩较为突出的方言,而闽方言的研究成果中,属于闽南方言的又占了80%以上。台湾省的语言学者对岛内的闽南方言(台语)早就有了相当全面的调查,整理出版了不少有关闽南话(台语)的著述。闽粤两省通行闽南方言的闽南厦、漳、泉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等,多年来也先后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发表过一些著述。浙南地区的闽南话通行范围不广,但自50年…  相似文献   

14.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六、植物 植物部分的词条计11条,即糯米、稻谷、黑豆、老姜、菠菜、空心菜、甘薯、胡瓜、柿子、荔枝、芒果.现分别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图像新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原因是在图形文字之后,图像通常被认为是亚人类的媒介,其研究的价值也由此而被忽略。通过对清末民初"图像新闻"的研究,认为清末民初时社会急剧动荡,为图像表现对象提供了内容丰富及样态齐全的历史断面;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得"图像新闻"的形式得以传播;再者,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图像新闻"样态的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图像新闻"不仅能拼贴出一张近代中国人的文化脸谱,还能还原出中国近代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现一幅近代中国风俗画长卷。因此,图像新闻的研究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而言,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女性拐逃兴盛.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司法实践中亦加强了防范.同时,女性拐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救济,这对防止和控制女性拐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其时各种防治措施并未能真正地减少女性的这一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代中国铁路的经营,多数铁路管理不善,交通事故以及因之造成的矛盾冲突频繁发生,危机重重.沪宁铁路运营初期亦如此.地方政府与沪宁铁路局认真分析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其管理,从危机预防、化解及善后处理等方面适时地采取一系列灵活且行之有效的危机化解措施和管理策略,切实加强了沪宁铁路沿线的交通安全.至20世纪20年代,沪宁铁路引发的公共危机在全国铁路中属于较少者,其管理被称为“国有铁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新政、1901年至1905年的清末新政(本文称之谓“辛丑新政”)和1905年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本文称之谓“光宜新政”),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中国国内发生的三次改革。史学界对这三次改革分别有专文论述,但未见把三次改革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论,本文拟对清末三次改革作比较研究,以期客观、历史、公正地评价这三次改革。不妥之处,祈请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