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它的提出,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对历史文化名城,以全面保护、永续保护的理念;从法制建设、经济保障、组织机构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系统有形的文化景观和无形的文化基质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文化地理学理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原则,归纳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实例,具体的分析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结构、特色要素.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用是名城保护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价值、特征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特色 ,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人为本 ,保护开发南京特色房地产 ,修旧如旧 ,新旧协调 ,保护城市特色建筑保护城市总体风貌 ;制定法规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挖掘历史文内涵 ,开发名城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价值、特征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特色,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保护开发南京特色房地产,修旧如旧,新旧协调,保护城市特色建筑保护城市总体风貌;制定法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历史文内涵,开发名城房地产.  相似文献   

6.
昆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与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实现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机对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要重点围绕古滇国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拓东城历史文化、元明清时期云南府城历史文化及近代时期昆明历史文化来进行,把握好各个时期的内涵、特色和价值,做好项目的选择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中,能否考虑到文化层次与景观构成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景观建设的自觉意识,是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韦培春张郁明就这一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提出颇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保障农民权益: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障我国农民权益,需构建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的系统性政策分析框架.应以农民主体地位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法理基础,以农民权利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基本依据,以和谐共享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出发点,以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指导路径.现阶段农民权益保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权益确认原则、广泛覆盖原则、适度保护原则、动态调整原则.保障农民权益的路径选择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为路径,着重构建"三主体、双机制"的保护模式,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韩焰 《学术探索》2002,(5):146-148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拥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省政府也公布了 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村 )。本文通过对滇东北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历史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 ,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术平 《齐鲁学刊》2005,(5):154-156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多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留住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孔子故里曲阜市的实践过程来看,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发展定位、产业选择、规划设计和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湘西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信息与遗产保护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西古城镇在地域上构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景观群系,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古城镇,具有重要的遗产保护价值,可以通过申报世界遗产、各级文保单位和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以及文化生态博物馆等途径实施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城市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名城之一,1984年成都市制定了历史文名城保护发展规划。1986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订补充。1987年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召开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研讨会,并向市政府提交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保护发展建议》。此后成都市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即从个别保护到群体保护,从静止保护到动态保护。十余年来,名城成都的保护成绩是显著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风格的和谐协调;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人口发展的矛盾;城市建房与绿化环…  相似文献   

14.
安全价值优先是指在个人信息处理的全周期中,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应当优先考虑并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个案反思、实践问题及未来挑战三个维度考量,将安全价值优先确立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个人信息保护或利用的根本目的 均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与自由,我国立法实践中已经构建起了体现安全价值的总体性法律框架,将安全价值优先确立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唯此,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个人信息的数据流通价值方可充分发挥,进而保障并促进人的尊严与自由.  相似文献   

15.
论西部城布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段金录 《学术探索》2002,(6):135-137
木基元先生所著《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一书 ,深入揭示了云南各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 ,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创新之作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回顾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自我管理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管理概念的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在组织内部构建自我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文物、建筑群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戏剧、音乐、舞蹈、艺术、文学、工艺技术及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从不同方面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诸如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那达慕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但这些成果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以人为本社会事业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框架构建、实施保障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古籍整理研究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巍山、建水相继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威信、腾冲、东川、保山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四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建筑为骨骼,民族文化为灵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核心是民族文化的发掘展示、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既包含了当前文化的繁荣提高,也包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当前的文化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和创造的。离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长出的文化花朵,多是没有特色的。没有文化遗产的民族是愚昧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