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滋孤儿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二小学的73名艾滋孤儿的现状表明,艾滋孤儿普遍存在生存权面临挑战、受教育权难以保障、自身发展受阻碍等问题.而国家履行责任是保障艾滋孤儿社会权利的根本,政府应从反艾滋歧视的国家立法先行,为社会救助提供信息渠道,建立纵向多层财政划拨和横向救助资源筹集机制,各级政府之间应形成全方位的责任体系等方面来保障艾滋孤儿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黎昌珍 《学术论坛》2006,(12):69-71
西方国家儿童福利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社会救助、福利国家、发展型儿童福利和社会参与式儿童福利四种范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孤儿社会救助制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但在社会转型期的政策调整中,需要我们从理念上,更要从社会政策模式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针对孤儿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与其相类似的另一类群体事实孤儿却被遗漏在研究视域范围之外,因而对事实孤儿的社会支持问题进行考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对四川省凉山州布拖、昭觉、金阳三个县的事实孤儿进行的相关调研中,事实孤儿的社会支持系统仍然非常脆弱:目前亲属和家族仍然承担着事实孤儿照顾的最主要责任,邻里和村民的社会支持是事实孤儿社会支持网络的最重要辅助方式之一,而政府和集体组织的社会支持无论是在制度运行还是在资助力度上都出现了显著的不足。基于此,应当将事实孤儿纳入到"普惠型"社会政策的体系之内,通过合理划定社会支持主体的责任来健全事实孤儿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源自中国传统社会的救助办法,"教养兼施"原指救助贫民时兼顾生活救助和职业培训.但随着晚清时期的西潮冲击和社会变迁,"教养兼施"的强制、惩戒和改造含义日益浓厚.这对近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产生实际影响,一系列"教养兼施"机构开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劳动教养"制度,其实便是从"教养兼施"的理念和实践逐步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优化孤儿成长的软环境建设,让孤儿自信、明理、感恩地活着,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是新时期孤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时代要求,更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民生、提高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本文试着从孤儿养育工作软环境建设的角度,探讨社会和谐建设的微观问题,以使社会弱势群体精神层面建设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步伐。  相似文献   

6.
《孤儿救祖记》是民国社会第一部取得轰动的国产影片,通过对这部影片展开研究,是一个了解民国社会的独特视角,而且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这一视角对《孤儿救祖记》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申报》现存的对该片的电影评论资料,探寻民国社会对《孤儿救祖记》的社会认同状况,分析这种社会认同背后的原因,也可以为当前传播媒体的电影报道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孤残、失依儿童的社会救助,传统上采用政府包办、院内供养的模式。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深入,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昆明市儿童救助机构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寄养模式加以本土化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是对传统的集中供养模式的重要创新。它为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弱势人群急剧上升与政府福利供应不足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42-148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时期,此时的社会救助工作也出现了现代性因素。当时社会救助有所发展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影响加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自身活动也使兵燹、疾疫、匪患增多,这些原因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清末民初社会救助工作的现代性因素,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有改变社会不公的想法,救助强调"教养并重"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思想,而且管理机制更趋科学严密,同时注重利用新事物、新科技帮助社会救助的开展。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于现代化早期,因此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也仅是萌芽,不能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9.
在王安忆所有的作品中,总是或隐或现地活动着一个孤儿形象。孤儿是王安忆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意象。这些孤儿形象具有多重审美含义,它们主要包括:孤儿反映了王安忆的命运观;孤儿反映了王安忆对文化冲突的认识,尤其是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文化境遇的认识;孤儿是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城市务工农民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农民的市民化有现实意义。当前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政府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的积极性较低,究其原因是资金不足。要想解决此问题,国家层面要对财政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改革,提升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制定农民工社会救助政策的积极性,当地政府自身也应有远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孤儿作品"存在已久,但是对其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新。在数字化时代对海量数据需求环境下,对"孤儿作品"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许多情况下,要想获得"孤儿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对使用人来说极为不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使"孤儿作品"得到有效使用的方案。本文通过介绍"孤儿作品"的渊源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保护和利用"孤儿作品"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救助思想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促使晚清社会救助方式出现了"教养并重"的改革.此次改革具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政府大力支持,先试验后推广,注重保护民众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提高了救助对象的谋生能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一,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学意义,更传递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用人物群像的手法深刻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英国底层人民生活画卷。《雾都孤儿》不仅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为完善后来的英国文学添砖加瓦,并使狄更斯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作家之一。通过分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对小说中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可以促使读者对社会改革深思,让更多人体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行拉开了中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重构的序幕,灾害救助和扶贫开发领域的发展不断完善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而针对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特殊救助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的专项救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型社会救助网络格局的实践进程是与近年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该制度结构有其内在逻辑性,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诠释和归纳,也需要从立法层面予以规范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王岚 《天府新论》2002,(2):84-86
当代英国的一些作家不约而同地关注当代人由于道德沦丧和传统价值体系崩溃所造成的孤儿意识。通过展现人物的孤儿意识和内心的空虚苦闷 ,90年代英国戏剧界的新秀雷温希尔在其第二部剧作《几张坦率的快照》中 ,利用戏剧这一最直接地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 ,真实地再现了当代英国社会一部分年轻人的精神岁月 ,指出了当代英国乃至大部分西方国家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同性恋、暴力、吸毒、以及人们的道德沦丧和缺乏信仰。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哲学的睿智,审察、提炼古希腊艺术创作的精髓,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文学理论。他的悲剧论可以跨越东西文化的时空距离,完美地体现于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中。在此将通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及相关悲剧理论视角,对《赵氏孤儿》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论证,将对《赵氏孤儿》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救助从广义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传统阶段和现代阶段。传统阶段的社会救助坚持个体贫困归因观,对救助对象持有恩赐思想,救助模式多为剩余型,目标定位在保生存以及救助手段局限在维持收入等方面。现代社会救助则主张社会贫困归因观、对救助对象持有权利思想,救助模式多为制度型,目标定位在促发展以及救助手段创新为构建资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现象,即"心理孤儿"现象.本文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了"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李致 《江淮论坛》2013,(4):133-137
在数字环境下,孤儿作品的版权利用问题不断出现,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各国尚未对孤儿作品达成一致的定义,对其保护方式也各有不同。我国《著作权法》修改,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孤儿作品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的分类救助模式是在传统救助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救助模式,在西方已有多年实践,但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吉林市长虹社区为个案,采取非结构式访谈方法,对长虹社区低保户的分类救助进行调查。虽然长虹社区在从传统的救助模式向分类救助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距分类救助的差异救助理念仍相差甚远。完善分类救助的建议:完善分类救助立法,出台《社会救助法》和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受助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分类救助;切实推进部门联动与社区协审;优先考虑教育救助和就业救助;整合制度提供综合性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