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水平的影响是评估外资进入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以2008—2018年中国258个地级市工资水平为切入点,从产业链位置的视角考察了外资异质性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外资促进了被投资地工资水平的提高,但空间影响效应随外资类型各异。基于外资位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位置,从外资项目类型来看,独资类FDI对工资水平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非独资类FDI对工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从外资性质来看,鼓励类FDI均抬高了地理邻近地区的工资水平,允许类和限制类FDI对工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基本为负,这为我国研究制定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锋 《中国社会科学》2012,(7):47-67,204
在有关中国农民工工资的文献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的研究仍付之阙如。在系统收集、梳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及其演变轨迹的定量估测表明:过去30余年,其名义货币工资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经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工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农民工与正式职工工资的比率呈先高后低走势。  相似文献   

3.
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假定及其对报酬激励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失业和工资粘性等宏观经济现象 ,对其微观假定研究很少。实际上 ,研究该理论的微观假定 ,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思想 ,还能使我们从报酬激励的角度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这对我国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和报酬体系、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及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其中,城乡之间工资水平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在单位类型、行业和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就业分布方面有较大差异,教育是影响这种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阶层、区域、技术水平、健康程度等,需要我们辩证地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跨国公司母国及东道国的工资和就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国经济学者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的工资与就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高了东道国的工资并对东道国的就业存在积极的影响;以及随着东道国工资的提高,跨国公司的投资是否会再转移到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调整国家机关公务员工资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水平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确定国家机关职工的工资水平,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机关工资水平一直以企业的工资水平为参照,由于工资决定的集权性,国家可以实行高积累政策,使得工资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没有相应的联系。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国家虽然在工资管理上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离开,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和经济发展状况,在确定国家机关工资水平时,还是局限于同…  相似文献   

7.
周鑫  张竹梅 《理论界》2006,(6):10-11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既涉及公务员个人的生活保障和经济利益,也是国家各级机构吸引优秀人才、稳定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保证,对国家行政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由此调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公务员工资的确定及调整不仅要有切实的依据,也应具有法制化的程序。本文总结了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依据及程序的发展历程,参照国外公务员工资确定及调整的依据和程序,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完善公务员工资调整的依据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人们奔向北上广、留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RosenRoback模型的基础上,从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特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的名义工资补偿了高的住房价格,高的城市宜居性补偿了低的城市房价调整工资,城市宜居性与住房价格正相关,与房价调整工资负相关,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城市宜居性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选择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挡不住高宜居性的吸引。研究结论不支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内生于城市增长的,人的城市化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城市化过程,人为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住一定历史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工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认识和比较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呢?《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工资数量变化的规律很有意义。但为了学好这一章,我以为应结合第十五章关于《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的分析,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一、现行工资体制存在的弊端现行企业工资体制存在的弊端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平、低、乱、死”。“平”就是指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无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助长了工作惰性,压抑了劳动积极性,阻碍了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一点是我国现行工资体制最主要的弊端。虽然通过改革试图拉开职工的工资收入的档次,但收效甚微。奖金有平均化的趋势,实际上已成为工资性补贴,并不体现奖勤罚懒的作用。“低”就是企业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由于我国长时期把工资当作维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金融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上海市作为文化、经济以及科技汇交的窗口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通过研究上海市经济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长三角经济圈16个城市经济指标,建立上海GDP与长三角经济圈中各个城市经济关系模型,验证上海市在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同时研究上海市近十年对长三角经济圈各城市的辐射作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长三角经济圈各个城市与上海市的居民消费、财政一般预算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关系,同时对经济传递机制提出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旨在考察基础研究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采用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协同学理论评价"基础研究一产业结构"复合系统协调度。研究发现,30个省区协调度均值总体呈增长状态,不同省区协调度的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整体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协调度均对区域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产学研合作对协调度促进专利授权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影响不显著。协调度对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基于工资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长三角劳动力市场历年分省工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实证研究表明,从分省数据来看,沪苏浙三地的工资具有趋同性;具体到16个长三角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长三角内部城市间收入水平是收敛的。因此可以说,基于工资水平的收敛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劳动力一体化市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路线的指引下,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脑体劳动者的工资倒挂现象已有了变化。那么,我国科技人员的现状如何,现将我们调查的结果和对科技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些对策等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8,(3):21-27
我们在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实现的现代化指标有两个,这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指标。从经济方面确定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国家的人口数量,另一个是国家的人均GDP数量。对于我国来讲,主要是人均GDP数量。研究证明,如果按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降的常规看,我们难以在如期的时间内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指标。为了如期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已经成为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流出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主要流入东部地区的现实,通过构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预测东北户籍劳动力在异地的就业概率和工资水平,通过构建结构式劳动力流动选择方程分析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对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地区,受教育年限对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北地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改善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大量东北户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流入东部地区;随着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的扩大,东北户籍劳动力的流出倾向将会逐渐增强.因此,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通过提供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各种形式的补贴留住东北地区的高技能劳动力,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新要素、空间格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8-2011年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研究分析中国人力创新要素、资本创新要素、产业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与中国30个省区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资本创新要素是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产业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力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发挥须经历“磨合周期”的考验.为此,加大研发资金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式优化,推动研发人员的空间集聚与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8.
新亚欧大陆桥已经贯通,它是横贯我国东西,沟通亚欧两洲的铁路干线。在我国境内,它经过6个省区、85个大中小城市,辐射20几个省区;它的贯通对促进铁路沿线各省区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并对开发大西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它经过5个国家、上百个城市,辐射10多个国家;它的贯通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工作的问题很多,如平均工资比较低,工资标准有些乱等。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要求马上解决所有问题,全面改革工资制度,这是不可能的。但如何逐步地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调整、却是值得研究的。有人认为首先应解决平均主义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应解决工资水平低的问题。我认为,工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形式,分配归根到底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经济增长、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三者协调问题存在不同的研究线路.本文基于对托宾经济增长模型的完善和发展,利用动态总量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实际工资总额随着经济的增长是增加的,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实际工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一致;物价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过高或过低的物价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决定了实际工资的变化趋势.而实际工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工资水平、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应协调,否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此解释出发,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本和产品三个市场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