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弥漫于整个学术界的"文化热"给文艺研究者许多启迪,启迪之一就是应该将古典艺术研究与传统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不甚了了,便绝难达到对古典艺术特性的深透领悟.这里,笔者仅就二者基本精神与基本特征的一致性谈点管窥之见.一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范畴,它包括了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品的全部丰富性,通常人们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二分法来涵盖文化总体.苏联的一些哲学家、美学家如卡冈,则将文化分为物质层次、精神层次、艺术层次三个部分.实际上,区分为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者进行语言研究应具有四种精神,即开拓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实用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学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出国门,进而影响世界语言学界.四种精神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受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种适应,主要是指电影作品与受众审美情趣、欣赏需要的吻合;受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文化水平对创作主体的影响和导引;以及受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认同和接受。电影艺术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受众,而且需要超越受众,提高受众。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在超越指导下适应。受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还体现为受众对影片的反馈,即受众对接受客体的具体化──再创作。对同一部影片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反馈。通过受众反馈可以了解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掌握受众不同的接受层次。高层次的受众反馈是传播电影文化的春风,也是电影艺术珍品的催化剂。总之,电影创作与欣赏活动,是一种以电影作品为中介,相互促进,循环提高的精神活动。并由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创新求新”的艺术精神,推动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大庆作为全国500家大企业之首,在全方位变革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精心构筑5000万吨石油持续稳产这座高科技的经济大厦,还应该创建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殿堂。在国际市场竞争,产品竞争愈来愈多地表现为一种文化竞争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必将阻碍大庆油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江泽民总书记“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的亲笔题词拉开了大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国际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发的本土化进程,从而加剧了本土电影必须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紧迫性.本土电影对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应着重解决"讲谁的故事"、"给谁讲故事"、"讲哪些故事"和"怎么讲好故事"四个问题,即在讲述中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立足本土并面向国际,通过精彩的故事创意与影像意象的成功营造,辅之以高新技术和对先前经验的借鉴,讲述出拥有广泛受众基础与蕴含普世价值,且与时代审美精神相对接的传统文化好故事.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化"到"再中国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无法掩盖当代国际艺术体系的西方化实质,西方化国际艺术体系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合法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在国际文化历史背景中出现的去中国化,以三大模式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了去中国化症候.以去中国化为代价的西方化消解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精神的生命联系.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当代艺术将从去中国化的迷途走向关注中国现实和体现艺术精神的再中国化的精神历程.置身世界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再中国化的深拓将引向再世界化的文化实践,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人类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艺术是对艺术技术化"遮蔽"艺术本性的"去蔽",其文化本质在于使技术和艺术成为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的显现。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后现代的种种文化特征,而且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艺术,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这种批判性在美学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向度上展开。中国新媒体艺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精神之建构,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5):93-102
文化产品生产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具备"目标受众数量最大化"倾向,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具备需求导向;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规模巨大的国家可通过开放来促进全球资源生产包含该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并向全世界销售,实现该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本文以电影产业为例论证上述观点,并指明政策启示。认为中国就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大市场优势的国家之一。虽然通过出口来推动文化走出去是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发展阶段,通过文化贸易"进口"来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更为现实的路径,也是达到最终目标的一个阶段。政府应当调整政策思路,从以保护文化产业为主转为以保护中国文化元素为主,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全球文化产品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正> 精神产品都是客观生活投射到创作者的头脑中,经过复杂的精神劳动后的产物。产品的种类、性能、审美特点不同,便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有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这就形成了文化艺术系列中的千差万别的思维形态,电影也就有着它与众不同的思维特征。独特的形象思维看完《苔丝》走出影院,苔丝杀亚雷的镜头老在脑际旋转,可谓可视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组合。苔丝在困境中再度和亚雷同居。她的丈夫回  相似文献   

10.
郭雨林 《理论界》2003,(2):49-50
目前,国内很多工程公司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多年建设,在具备国内较丰富的经验后,都有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迫切愿望。但走出国门后,收效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切实地做好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1.
品牌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跨国经营战略,使我国企业不必走出国门,却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竞争的格局已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开始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则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话语权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及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构建和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负责任大国"是中国国际话语走向全球化的驱动力,是有效地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坚实有力的保障支持。如何构建与全球化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权,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有关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精神、加快实现中国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传统文化面临如何适应数字化传播环境、满足新兴受众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挑战。当下勃兴的参与式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要以参与和体验吸纳最广泛受众,以优质文创产品激发受众的参与需求。大力培养参与型受众,不断提高受众的创造力、传播力和理性参与精神,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新动力。积极培育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生态空间,创设能够吸引受众积极参与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走出的李白、苏轼都曾有"谪仙"的褒誉,这表明两位文学家具有某些共同的艺术气质.天生特异的文才与反对因袭、超然独立的行为方式、自然洒脱的艺术气质,共同构成了他们的"谪仙"品格.这些艺术气质与四川本土文化、中国的道教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辜鸿铭因政治观点保守,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人遗忘.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重新思考辜鸿铭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独到贡献.辜鸿铭最早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他创造性地研究国学,使国学走出故道,进入世界性文化大背景之下.他创立"中国学"及述译中国典籍,使西方学者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辜鸿铭是一位积极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跨国研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2001年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跨国公司也积极融入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利条件,如中国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逐渐暴露出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投资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等问题.针对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中国跨国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现状入手,总结中国一些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一些策略,然后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非常重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发及重建。从道德文化哲学角度,他把艺术精神理解成道德精神之"用",显出浓厚的儒家本位的立场,但当他悬置"道德理性",论中国艺术"虚实相涵"之特质,"生化无穷"之"化"境,都深契于庄子哲学,并呼应着他早于徐复观近20年提出的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一说。唐君毅对"郭象注庄"之"自然独化"一义的延伸阐发,揭示出庄子之"道"实通于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的奠基性元典,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老予》也早已走出国门,广泛传播于海外,在日本、韩国以及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就文字数量而言,《老子》不过是"五千精妙",但其内容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  相似文献   

19.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审美文化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一些美学家慨叹:金钱万能,人欲横流,艺术庸俗了,审美沉沦了.一些企业家心里只想搞经济,抓效益,赚钱发财,视文化无用,认为美走出神秘的殿堂,只不过是漂亮的妓女.我无意褒贬,只想说——一、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层次审美文化是含有审美因素的文化.作为文化形态,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并凝定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审美文化具有泛美性,不仅指艺术,而且包括生产、生活、人的精神品质、人际关系、以及对自然的认识等一切领域中给人以美感的事物.它的本质特征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