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前期对东南亚的贸易政策可分为朝贡贸易政策、海洋贸易政策、陆路沿边贸易政策三部分。总的来看,清朝前期对东南亚实行的是较为友好稳定的开放贸易政策。清政府一直开放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虽然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曾短期禁止中国商民前往南洋贸易,并在乾隆二十二年后实行广州一口通商,但一直准许东南亚商船来华贸易。虽然在乾隆中后期曾短期关闭与缅甸、安南的边境贸易,但在多数时间里允许中外商民自由往来。清朝制定对东南亚贸易政策的初衷不是裕国富民,而是从属于封贡秩序的维系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模发展;其二,刘河的淤塞使北洋贸易中心向上海转移;其三,运河航运能力不足,越来越多的内地商货改由海道北上。这样,在乾隆后期至开埠之前的数十年间,上海迅速发展成为南北洋贸易、长江与沿海贸易的中转枢纽。各地商帮云集上海,相继建立各自的会馆,其中以闽广、江浙、山东等沿海商帮实力较强;沙船业、钱业、饼豆业、棉布业等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作为东部沿海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的地位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3.
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人的氏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的鄂伦春族,据一九五三年普查数字,共有两千二百六十二人,现已达三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一、氏族部落的起源 关于人类游群集团转化为氏族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兄弟与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的性交关系的禁止一经确定,上述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41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可见亲兄弟和姐妹之间禁止通婚是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由于逐渐形成的自然分工和通婚范围的某种程度的缩小,使上古“氏族”逐渐形成。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产生了氏族组织。当时的氏族,是由祖先相同的几代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具有很鲜明的扩散性,除了在粤东、海南、浙南等地扩散之外,还漂洋过海流播到海峡对岸的台湾、琉球地区,也在南洋(东南亚)等地和印尼-马来语交融,并与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接触,此外,还经由同是闽南语系的潮汕人散播到泰国、缅甸等并进入当地的语言。闽南方言的"流浪记",讲述的就是其在海外的传播和扩散,通过采集外语里的闽南方言借词为例,可以考证两者语言接触的客观存在、主要进程和空间走向。  相似文献   

6.
晚清福州在武夷茶贸易中获得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沿海上纳税收最多的城市之一。以雄厚的财力为背景,马尾船政成为晚清近代工业主要基石。为了支持多次遭受侵略的台湾,官府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来自福建财政的巨额白银滚滚流入台湾,促成了台北的开发和城市化建设。同时,台湾北部的发展,也给福州带来很多的机会,福州人纷纷到台湾谋生,台北也成为福州商品的主要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羊楼洞为中心产地的鄂南商贸茶业,一说起始于清咸丰年间,一说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本文使用羊楼洞当地族谱、方志等新证据,考实输往俄罗斯及北方边地的洞茶业当肇始于清乾隆中期;道光五口通商后又有部分晋商转移至洞区;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在福建等地激战,导致晋商最终将采制黑茶的重心移至鄂南。羊楼洞本地茶商也很早就直接参与主要出口英国的红茶制运和销售,商贸红茶肇始时间应当为清道光晚期。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日本与台湾的双边经贸关系历来密切。日据台湾长达50年之久,长期以来形成了"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日台贸易格局。同样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的台湾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贸易模式依然存在;台湾对日本贸易逆差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两大特点对此后日台贸易关系以及台湾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族人民移居台湾始于宋元时期。移民的原因首先是宋元时漳泉人口增长较快 ,不得不迁居台澎。其次 ,宋末元初战乱也迫使一部分南宋遗民遁逃台澎。第三 ,宋元航海业的发达提供交通条件。汉族移民到台湾后主要从事种植业和渔业 ,同时也进行海上贸易等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对怒族中残存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血族部落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探讨。作者认为,怒族在十五世纪中期处于母权制的繁荣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怒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怒族社会中的氏族部落组织残余却保留下来。怒族的部落组织是按氏族特征组成的,处于血族部落阶段。随着晚近犁耕农业的出现、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怒族社会的氏族组织联系日益松弛,血族部落组织使呈现出向地域部落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闽台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但是闽台两地的海洋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却有着各自的特点.福建海洋文化成为当地的传统主流,经历了长期艰难的发展历程,而台湾海洋文化作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和延伸,在台湾获得了飞跃式的快速发展.这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以弹丸之地与残破落后的殖民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引擎,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在其外贸拓展的每个阶段,台湾当局都根据经济及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及时制定管制进出口贸易的法律,使台湾对外贸易活动在正常的规范下运作,适应与促进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十多年来,台湾经贸需求与政治背景不断变化,外贸管制法律亦随之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涉及水产品、船舶等33种商品进行HS编码与SITC编码转换后,以中国各省对东盟国家海洋商品贸易的海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中国南部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四省自治区与东盟国家水产品、石油及制品、其他海洋资源型产品和船舶等产品的贸易概况。运用改进的竞争优势指数等对双方海洋贸易强度、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的格局和演变情况做了研究,指出:双方海洋贸易由资源型产品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各省自治区与东盟的海洋贸易关系较为松散;海洋商品竞争优势地理分布不均衡;产业内贸易水平普遍较低,除个别产品、个别国家外,均为产业间贸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助力、进一步优化升级海洋货物贸易结构、发展海洋产业内贸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长兴县是全国著名的"青梅之乡"、"红梅之乡",种植历史极为悠久,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唐宋人的诗歌作品中开始写及山区的梅花风景,明代中期开始出现大规模种植的梅花景观,入清后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清乾隆以来,当地的乌梅产量、质量超过邻县安吉,在湖州七县中最为突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进入一个高峰.长兴梅的持续发展得力于优越的地理条件,长兴梅的辉煌历史表明,梅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种植,还是观赏栽培,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尊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只有像长兴这样气候条件适宜、低山和丘陵为主的地区,梅产业的发展才有强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台湾的早期认识始于1784年,一个在台湾东部探险的匈牙利人带给了美国有关台湾岛的讯息。此后,美国大量出版了介绍台湾的书刊,宣传夺取台湾对美国的巨大利益及其侵略的合法性。适应这一需要,美国商人开始到台湾从事非法贸易,美国也开始了对台湾的资源勘探和军事与物产的调查工作,为侵略台湾作准备。19世纪50—60年代,有三个美国人提出了侵略台湾的主张和政策,这就是佩里的台湾太平洋基地论,哈里斯的购买台湾论和帕克的最后手段说。这些主张成为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国对台湾的日益垂涎,美国开始武装侵犯台湾,一手挑起了侵台的“罗佛号”事件,失败后,美国改变策略,支持日本割取了台湾,企图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16.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新情势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在海峡两岸掀起层层波澜,在海外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台湾,要求海峡两岸直接通商及到大陆投资的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一些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有些台商干脆将整厂或生产线移往大陆;以往来参与转口贸易的台商纷纷着手与大陆洽谈贸易,有些台商则在香港等地设立联络办事处或另立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市场;还有些台商以各种名义组团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仅去年的广交会就有数千名台商参加。据台湾方面统计表明,有70%的台商打算与大陆进行间接贸易,有1/3的企业家愿意向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孟子的时代和生平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其生卒年月不可确考,后人有多种推测,年表互歧。依据《孟子》七篇所反映的史实和孟子的经历,同战国史料互相参证,大体可以定为: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S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左右,享年约九十岁,与商鞅、吴起、孙膑、田忌等人同时。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末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变,清廷从内地调拨军队赴台平乱。四川屯练降番二千多人于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从四川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爬山涉水进入台湾。藏兵在台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受到朝廷丰厚奖赏。战后,清廷还将四川屯练模式在台湾熟番中推广,取得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郭敏 《殷都学刊》2003,(3):38-41
仰韶文化中心区先民从事宗教等精神活动主要在其聚落之内 ,由于生活方式及独特的建构方式 ,他们在氏族联盟的奋斗中 ,形成颇具内聚力的朴素而又团结向心的精神 ,并早已发现人类自身力量的存在 ,这作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从内部促使其氏族制度的早熟  相似文献   

20.
从台湾考古发现探讨高山族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族现有四十万人左右,占台湾总人口一千七百万的2%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还没有民族文字,因此缺乏对本民族历史的直接记载。对于高山族的来源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考古发现,以及民间传说和汉文等记载的材料。早在十九世纪末,台湾就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当时日人鸟居龙藏在研究台北圆山发现的新石器后,就宣称这些石器是马来人的遗物。①此后台湾各地还陆续发现有新石器和陶器,日人多称这些遗物系马来人自南洋传入的遗物。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