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贪污受贿犯罪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比较侧重对贪污受贿犯罪行为的揭露,但对其犯罪心理研究不够。在反腐败斗争中只是揭露、处理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问题在于防范和对犯罪现象的有力遏制。因此,从心理上对贪污受贿犯罪现象加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36-142
由于基层法官自身水平不足、基层熟人社会干预、政策层层落实中的偏离等原因,使得基层贪污受贿案件量刑情节认定混乱、适用说理不充分、量刑不均衡,造成了主刑与数额不成比、减轻情节适用率高等司法现状。我国应该通过把握刑事政策,指引量刑方向,细化量刑标准,提供量刑依据,强化程序控制,以保障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3.
蒋教成 《理论界》2008,(11):93-95
文章对贪污受贿赃款“公用”的定罪问题作了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刻分析。受贿赃款“公用”抵扣犯罪所得的情况,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统一的解释,才有利于刑事审判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止论与保留论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与不足,以保障人权为基础的阶段性废除论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除路径。现阶段应从严把握贪污受贿犯罪适用死刑的条件,明确以死缓为主、死刑立即执行为辅的死刑适用机制;下一步应剥离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先行废除罪质较弱的受贿罪的死刑,为全面取消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创造条件;在影响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除的诸多社会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全面废除该类犯罪死刑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管理者犯罪的内在因素,从个人谋利求富的迫切心理、钻空投机的侥幸心理和对法律的淡漠心理及畏惧心理三个方面,对管理者的犯罪心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反腐败斗争中只是揭露、处理几个人是远不够的,而是在于防范和对犯罪现象有力的遏制,因此在心理上对管理者的犯罪现象进行剖析,是社会心理学界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86-191
贪污罪与受贿罪一直是反腐败工作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关于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规定不能全面反映个罪的社会危害性,难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不利于反腐目标的实现。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应该二元分立,确立"概括数额加情节"的定罪量刑标准;起点数额应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准,综合货币购买力、居民消费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加以确定,并在刑法中直接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7.
贺珊 《理论界》2006,(9):36-37
腐败和职务犯罪严重侵蚀着社会肌体。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和深远的。应该确立预防重于惩罚的先进理念。要从加强领导、民主法制、群众参与、制度创新等多个途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日趋猖撅,实践证明遏制职务犯罪重在预防,预防职务犯罪已经成为新时期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欲就职务犯罪的源流规律、建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思路发表一家之言。 一、职务犯罪的源流规律 毋庸置疑,标本兼治乃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正道所在。而  相似文献   

9.
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对发展乡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少数人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犯罪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犯罪现象。其主要成因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管;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问责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逃避无限责任”追索无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村集体组织等人员存在微腐败等。因此,预防对策上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监管,提升合作社质量;对农民加强普法宣传,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合作社民主治理;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相应监管机关问责力度,严厉打击内外勾结腐败问题;修订完善农民合作社法律责任立法,拓展公益诉讼范围。  相似文献   

10.
陈利 《理论界》2008,(11):88-89
本文对如何借助各种犯罪的信息载体,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全面心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为侦查人员根据作案人遗留的某些固有的、典型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迹象,分析犯罪动机,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排查嫌疑人,提供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实践效用。  相似文献   

11.
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犯罪心理预防是犯罪防控的治本之策,犯罪心理预防的特殊功能与其他的防控手段相结合,是取得防控效果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成因进行卓有成效的防范教育,既是大学生犯罪防控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袁国东 《理论界》2007,(7):244-244
某种类型、某些区域、某种原因引起的事故总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分布,从而表明了其必然性。交通事故的成因有人、车和道路环境几个方面。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交通事故的预防应从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管理、工程措施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加上体制的、法制的、经济的原因 ,职务犯罪不断地滋生和蔓延 ,而且愈演愈烈。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腐败。当前及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 ,应通过完善用人制度 ,合理配置权力 ;建立重点防范制度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吸收公众参与 ,支持舆论监督 ;加强“三观”教育等措施 ,并在预防职务犯罪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打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教育预防与制度预防、依靠群众与依靠法制的关系 ,从而实现预防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4.
15.
心理状态论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属性和特点,也是人的心理影响和支配行为的基本心理原理和机制.它往往是人的心理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一步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性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保持和实现心理健康,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发展和良好学习、工作成就的取得.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明显的多发和高发趋势,本文归纳了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了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探索了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霞 《理论界》2010,(2):80-81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然而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化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来预防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相似文献   

18.
任何犯罪都是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都会在犯罪过程中留下相应的痕迹,后者我们称之为痕迹物证,前者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即所谓心理痕迹。对心理痕迹的研究在侦查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特别是对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痕迹物证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剖析已经成为为侦查提供方向线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利 《理论界》2010,(8):77-78
本文在阐述犯罪生物学派、犯罪心理学派和犯罪社会学派三大流派基础上,从社会化过程出发,探讨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认为一个人由正常人演变为犯罪人,是由于在社会化的诸环节中发生问题,导致不完全社会化或错误社会化,并逐步由量变到质变,形成犯罪人格,最终发展到违法犯罪,即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是个体人格未完全社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和界定农民工:一是职业为非农,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者以非农工作为主要职业,也就是说他们绝大部分劳动时间花在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