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选择及系统设计张德红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几度失调、几度失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调控目标缺乏系统性,二是宏观调控系统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客观标准。因此,本文力图从动态系统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原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能保证国民经...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实现并轨并且稳中起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改革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前途和水平走势预测,指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条件,首先是人民币国内币值稳定,其次是汇率稳中趋升,如果在人民币连续贬值的背景下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将冒抢购外汇和挤兑银行的巨大风险,被迫重新加强外汇管制,使汇率自由化的进程出现重大挫折,无法实现我国对于国际社会“在2000年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承诺。因此,至少在六年之内维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对外开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是从价值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的。指出,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是不能缺少“社会中心”,即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因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性因素。作者还依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财政理论,结合我国现实论证,掌握货币流通规律和制定财政调控政策,对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轮子”陈效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思想,经济界学者各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重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都着眼于经济体制包括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本文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仅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经营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认为,以“五个机制”、“五个加强”为基本框架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而资产经营是国有企业深层次的改革的木质要求,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经营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控制系统,决策系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来建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系统的决策系统,完善决策机制,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系统,并藉此实现对社会主义经济系统的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系统的决策机制,即该控制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它是决策系统内部各元件或各子系统在  相似文献   

7.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所有制变革的判别尺度上,必须破除所有制制度偶像的束缚,坚持所有制效率原则;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讨论,必须把政治性私有化概念和中性私有化概念严格区分开,不能把产权流动等改革试验当作政治性私有化来批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模式的形成,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个典型,是农村深入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深入研究“温州农村经济模式”(以下简称“温州模式”),对于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温州模式”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系统探讨;并就研究“温州模式”的方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以单一窗口机制优化通关作业是当前通关现代化的全球性改革趋向之一。日本单一窗口机制的成功构建属于“单一系统”模式运作的典范。该国自1978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实现了以海关NACCS系统为核心系统的单一窗口机制。其对中国电子口岸的制度性启示在于:解决单一窗口的瓶颈与障碍并不仅仅是个电子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法律制度问题和机构改革问题。我国可通过“将电子口岸从公共平台模式提升为单一系统模式”,“电子口岸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及“以商界为中心的合作理念的确立与运用”三项措施对电子口岸的运作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银行商业化根本障碍——金融软约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文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金融软约束是商业化的根本障碍。此部分从阻碍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四种表现入手,引出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根本问题———金融软约束。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造成软约束的根本原因。主要从现实改革中的问题、“国有”基本特征、经济规律、社会环境和宏观经济改革等方面分析了软约束问题严重存在的原因。特别是作者在“国有基本特征”和“一般经济规律”两方面比较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这一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商业化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国家一味‘放权’,而在于实行产权多元化、交易化”和“国有银行的纯粹国家独有性质不改变,金融软约束问题就难以解决”的论断。第三部分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提出了建立金融约束环境的总体思路与对策。笔者以为,今后金融组织体制改革应借鉴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改革方略进行总体上的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笔者着重就抓住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如何对产权、所有制、组织等进行结构调整,进而建立起金融硬约束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哲学与经济学研究视界的交合声、上,系统探讨了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学理上的一种被遮蔽的亲缘关系。作者指认了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定位,特别是他立足于古典经济学现代劳动价值论,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本质的透视。黑格尔在历史辩证法总体的高度上,确证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过是绝对观念之“狡计”的一个过渡性物相形式,从而第一次从哲学历史观上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眼中资本主义的永恒性和意识形态的拜物教本质。这一线索的揭示,将有助于更深地理解青年马克思和马思克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软着陆”的“善后”问题出现的必然性“软着陆”的“善后”问题,是指“软着陆”实现之后,宏观经济出现的一些不利于经济正常发展的问题,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不仅今后的经济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将“软着陆”的努力前功尽弃,因而必须妥善处理,妥善解决。“善后”问题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软着陆”前后相连的必然现象。众所周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从1993年开始,投资,消费增长加快,明显超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始终是朝着强调市场一效率和经济民主前进的。而且要经历“先退后进”的过程、即先撤除计划体制的藩篱,市场因素才能逐步积累和完善。构建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市场运作系统、干预系统和支持系统。这些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中国改革采取“先易后难”的部署,今后必须穿越一段彷徨和两难的境地。由于改革的初始条件比较有利,使改革能暂时避开重大的敏感问题,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可容忍的水平上。这些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为保持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的局面,必须把主要精力转向微现产出效率,对企业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熊映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好传统。一些仁人志士“手无寸权,心忧天下。”每当国衰民困之际,总有一些先进人士站出来大声疾呼,提出种种“富民强国”的主张,在历史上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一、农本主义中国是以...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征。邓小平改革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改革的质、量、度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质、量、度的角度研究改革有助于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革的“质”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我国所进行的改革的质,只有在同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比较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理解改革的“质”,主要从改革的性质来把握。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的缺乏与不健全,已经成为许多重大改革措施推进中的“瓶颈”,也是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难以建立新机制和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被称为社会“安全阀”、“稳定器”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度内涵与体系特征,是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决定了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制稳步推进、健康有序、地区有别、制度创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札闼洪庥”原出自宋朝欧阳修之手。据说欧阳修与宋祁在一起编撰史书,宋祁喜欢用诘屈聱牙的古怪冷僻字。一次欧阳修未去上班,在自家门上书写“宵寐匪祯,札闼洪庥”八个字。宋祁上欧阳修家探访,欧阳修对此向宋祁解释说:“这是夜梦不祥,书门大吉”。宋祁明白这是欧阳修在讽刺他好用古怪冷僻字。针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古怪难懂的语言文字现象,语言学家俞敏提出一个新的修辞格──“札闼洪庥”格。如今““札闼洪庥”现象又复出现,请看:社会上时兴使用散发着复古霉味的古怪冷僻字,乱用可引起语言混乱的五花八门的词汇和修辞手…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岚 《探求》2001,(6):77-78
一 根据现代政治学的理论,要理解一个社会的改革,也就不能把改革过程当作一些人或政府决策人为了所谓的“全民利益”而进行“制度设计”或“发动改革”的过程,而要把任何改革措施理解为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相互制约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而把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对各个利益集团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偏好与行为的分析上, 改革措施或者政策的制定牵涉到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福利,因此措施或者政策的最终选择是对所有社会成员在不同目标和方向上的利益表达进行综合后所作出的反应,即它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有着…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问题是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问题。本文通过对苏联的计划管理模式,美国的需求管理模式,日本的供给管理模式这三种基本模式的生长背景、时代意义、基本特征、转换条件及其类型变化等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认为宏观经济调控作为一个历史进步和客观规律,其具体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各国一致的。按作者的看法,极端的管理模式必然引起改革,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又受生产水平、政策取向、微观经济的组织性、经济开放度等条件的制约;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改革的目标,供给与需求的双向调控是基本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