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你读过这篇《陋室铭》吗?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  相似文献   

2.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一重境界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肉眼凡胎;二重境界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慧眼识物;三重境界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法眼辨物。“境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事物发展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显然,小学生习作也应该是有“境界”之说的。在充分参考专家思想和立足小学习作教学实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模拟试题我们读文言文有过这样的经历,初读不甚明白,再读明朗起来,三读了然于心。我们对生活的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读山、读水、读人、读事……在反复的阅读中,我们由无知走向了有知,由愚笨走向了聪慧,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在山、水、人、事这几者中,你最喜欢阅读什么呢,请你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失误例文大度读人○周佩君社会是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我特别喜欢读人,这个世界各种人都有,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开篇语言太平淡,不能摄住人心。)有的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走了之,你不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溯溪黄龙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龙谷位于乐昌市东北部廊田镇与五山镇交界处,是龙王潭生态旅游区的核心景区。这儿的山不高亦无仙,水不深  相似文献   

5.
王顺 《社区》2015,(15):44-44
刘禹锡的《陋室铭》里有这样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个社区可能是一个“陋室”,但一个社区会有“仙”,也会有“龙”,更会有“德馨”的居民,江苏省宜兴市宜城街道的新华社区就是这样一个社区。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境界     
<正>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相似文献   

7.
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一位神奇的作家。国外誉他是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作家称他是“鬼才”,“因笔端有神鬼厮扯,果然其情泣血,其味澹澹,有别于各位文坛大家。”(张敏《贾平凹早期小说精选·前言》) 贾平凹喜老庄,释《周易》,读《道藏》,到终南山参加禅学训练班,“跟一位禅师学禅”。 (《四十岁说》)他推崇《清源帷信禅师语录》中的一段著名文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并把它手书成条幅,悬挂在书房墙上。 (《四十岁说》)他宣扬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  相似文献   

9.
一、“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好象是卢梭说过吧:“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同样,文艺创作也是生而自由的,但它也无往而不在束缚或制约之中。这就是说,如同没有绝对的自由与不自由一样,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创作自由与创作不自由,创作自由从来就是相对的,是跟创作的不自由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这有点类似游泳,游泳不能没有水,而有水的地方即使是海洋,它也是有边际的,然而游泳家正  相似文献   

10.
智缘 《山西老年》2012,(9):47-47
有一个青年,向一位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以卖出三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可卖五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可酿酒,勾兑后,能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相似文献   

11.
听雨     
总爱听雨,总盼夜里有雨将至。 夜雨最温馨,最动情。其灵新之气,清越之声,荡涤了纷扬的污秽尘埃,淹没了功名利禄的喧嚣,使躁动不安的都市显出几分宁静。这样的雨夜,你临窗而坐,看雨在玻璃窗上生动地流淌,听雨在窗台上屋顶上优美地叩打,会有一种置身禅宫净土的感觉,你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玷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也不忍有一时片刻的惰性辜负这夜雨营造的恬静氛围。总想读点什么,写点什么;若不读不写,只静坐看雨听雨,那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逸乐。你会因那清逸的雨声生出种种妙不可言的神思遐想,想笋的破土竹的拔节,想山的葱茏溪的窈窕,想成熟的豆荚在五月温柔的阳光下“叭叭”炸荚,想扬起的谷粒  相似文献   

12.
大洋彼岸,东邻扶桑,南亚岛国,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患者远涉重洋,慕名来到南京;神州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病人不远千里奔赴金陵,求医于被誉为“中医奇才”、“金陵膏药王”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专家杨家强。 传奇的故事动人的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骨质增生专科门诊就凭着杨家强主任炼制的“妙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梦见真主有人梦见自己和真主说话。“伟大的真主哟,在你的眼里,一万年意味着什么?”“一分钟而已。”“哦,至高无上的真主哟,在你那里,一万金币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合浦东坡亭位于合浦师范学校内东坡湖的小洲之上,与不远处的一口“东坡井”遥遥相对。湖中有水,水面有荷,有燕子斜斜剪过,有蜻蜓东点西点,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在上头”的著名诗句。亭子不大,并不雄伟峻拔,但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似文献   

15.
同样一斤米     
《北方人》2006,(9)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  相似文献   

16.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相似文献   

17.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10)
(一) 一天,我正在房里看电视.老妈捧着一本书进来。 老妈:这个“}don’t know.”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不知道。 老妈:送你上大学读了几年,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我说:就是“我不知道”嘛! 老妈:还嘴硬! 说完,老妈给了我一巴掌。 (二) 老妈:那“1 know.”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我  相似文献   

19.
“你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一课改新理念是否也有它的弊端?传统的依序教学是否也有它的长处?让我们一起来剖析比较《泉水》的两个教例。  相似文献   

20.
书的变迁     
孙少山 《社区》2011,(5):9-9
一个孩子趴在书店的柜台上发呆,你知道他在想什么?现在你肯定猜不出。这是半个世纪前的情形,那时候的书店是不能进入的,只能是你在柜台外面看.要买什么书叫售货员给你取。现在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有了,只要你有时间可以进到书店里随便读什么书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