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斗获得双丰收——集商人作家于一身 大概谁都有兴趣了解一位亿万富豪的发迹之路。香港繁荣集团董事长、世界景泰蓝大王陈玉书先生作为一位从50元港币起家的亿万富豪,自然就更加引人注目。4月中旬,春暖花开,陈玉书先生应江海侨声杂志社、江苏文化活动中心等单位邀请,偕夫人黄柏龄女士莅宁签名发售他的自传体著作《商旅生涯不是梦》,轰动石城读者。 相似文献
2.
3.
4.
5.
蓝袍大王即青衿之匪类,主要是指基层社会中品德不良、行为不端,肆意横行,武断乡曲的儒学生员。明代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设立各级学校,体系完备,中后期开始,儒学生员的数量也随着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增多,乃至数量庞大。士林队伍的扩大也带来士品的流杂,蓝袍大王大量涌现。这些无行青衿反映出明代士风的渐落,究其原因则是重利轻义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明代教育政策和管理的失当,同时蓝袍大王任性妄为,扰乱地方秩序,且作为基层士人与地方官、乡绅、胥吏、庶民等沟通交杂在一起,矛盾冲突,为地方社会的控制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麻烦。教育危机,士人群体的问题直至明亡都是困扰明朝政府的痼疾。 相似文献
6.
8.
9.
10.
11.
12.
13.
14.
刘一丁 《中华儿女(海外版)》1994,(5)
一1956年,曹志强生于长白山脚下的临江县。他是长白山的儿子。曹志强15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体弱多病。他的身上是3个姐姐,身下是两个妹妹,他便成了一家之主。北方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御寒主要靠烧柴。山里人家,柴垛的大小是衡量这家住户强盛衰弱的标志之一。大雪封山的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45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林部林业司在一些林学家提出的营造大西北防风防沙林,以防止西北各地沙漠内侵设想的基础上,在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筹设林场,组织实施防沙造林工程。1947年12月,西北防沙林景泰林场在南京成立,随即在甘肃省兰州市和景泰县成立办事处,确定场址,进行勘测和调查,宣传普及生态观念,开辟苗圃,培育树苗,栽植树木,实施造林防沙工程。因经费短缺,自然条件艰苦及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实质支持,林场苦苦支撑,不到两年便黯然收场,被人民政府接收。该林场是中国最早的防治北方沙漠南侵的国家工程,是当代"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最早尝试,也是甘肃省防沙造林事业设立专业机构之始。 相似文献
18.
吴建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1)
明代土木之变的战争灾难引发了一场帝位之争,这场帝位之争是明代政治生活的折射,深入地剖析与研究这一客观历史现象,不仅可以透切地了解景泰时期的政治概貌,而且必将有助于人们提高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