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顺 《中国藏学》2023,(1):178-188+219-220
文章将李安宅的藏学人类学生涯视为一个整体,并尝试梳理出他在藏学人类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其中,他在宗教和边疆这两方面着墨最多。通过实地研究,李安宅发现宗教在藏族社会里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成为组织人们世俗和神圣生活的轴心。在边疆研究上,李安宅提出两种连接内地与边疆的范式、三种连接的具体方法。最后,文章研究分析李安宅相关著述,同时考察了李安宅的人类学观,基于此对李安宅人生后30年的学术缄默给出了一个学术史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胡冬雯  张江华 《民族学刊》2023,(5):53-61+123
保存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与李安宅的通信档案,记录了两人长达13年的学术友谊。其内容对认识20世纪20-40年代中国早期人类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发掘和利用这部分档案材料。本文将二人间通信分为四个时期,梳理了雷德菲尔德在办学、国际交流、研究资助等方面对李安宅给予的支持,呈现出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者们如何克服诸多困难坚持办学和做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美人类学界同时出现了“应用”取向的人类学研究,李安宅和雷德菲尔德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结合中国人类学研究发展走向与国际学术脉络对学者间通信档案的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早期人类学建设如何在观照国际学术交流和使用学术共同体语言的同时,思考中国问题,发展“本土化”学科。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和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是先驱性的重要文本。1938年,李安宅、于式玉前往甘肃拉卜楞地区进行实地研究,历时三年,开展了藏族宗教研究和教育实践。《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是李安宅在实地研究和文献研读基础上形成的著作。11940-1942年,田汝康在云南芒市那木寨进行了持续性的田野调查,基于五个多月的长期调查写成了《芒市边民的摆》一书。这两本写于抗战时期的著作,研究主题都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但是两本书在行文风格、研究方  相似文献   

4.
李安宅是译介与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进行中国化实践的先行者,他对中国藏族社会和美国印第安祖尼社会的考察都是通过身历其境的观察与直接的文化接触而完成的典范性研究,是对"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证验终"治学方法的完美呈现。李安宅对实地研究的积极推介和努力实践、"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有机结合等方法对增进文化了解与沟通都具有开拓性意义,其实地研究的价值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茂 《中国藏学》2015,(2):26-30
李安宅是我国近代人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边疆研究,是藏区实地考察研究的先辈,其丰硕的研究成果生动地展示了藏区民众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藏区的实地考察中,李安宅运用应用人类学主位研究的方法,参与藏民的生活,以"局内人"的视觉立场去观察、体会和理解藏区文化,为藏区文化更为真切地呈现做出贡献。同时,在"入乡随俗"的亲身体验中,李安宅与藏区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其研究著述中时时体现出国家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李安宅先生和他的老师张东荪先生是中国最早关注和提倡西方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学者。1938年,李安宅翻译出版了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即今日所见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的第五编,紧接着就去了西北藏区作调查。这部译作于1944年重新出版时,李安宅先生在前言中说道:"即在社会学范围以内,我国社会史,社会思想史,不都需要努力建设吗?知识  相似文献   

7.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9,10(1):72-80, 121-122
李安宅撰写的《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是其在美讲学期间应国内人类学家卫惠林、何联奎所约而作,论述了1938-1947年美国人类学的理论进展及其学科特性,梳理了美国人类学界相关人物的动态和主要的书刊。这一观察海外人类学进展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文章首次披露李安宅手稿全文,并对其写作背景及该文所透露的有关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安宅(1900~1985年)先生在<<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中充分地表露了他在吴文藻等向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里夫一布朗学习社区功能主义研究视角之前对于"内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他对于建立中国式社会理论的野心以及他对于国粹主义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9.
乔健先生50年的人类学学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台湾的高山族,第二个阶段研究美国的印第安人、香港的民间风俗和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第三个阶段是研究汉族社会至今.乔先生十分重视田野调查,认为做田野是人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和成年礼.同时,他也强调理论学习和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现在使用的田野调查方法 ,主要是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方法。在 2 1世纪 ,如何提高田野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 ,是当前人类学民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 1 9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 ,1 9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 ,大多都不从事田…  相似文献   

11.
罗爱军 《西藏研究》2005,(4):104-110
文章对西藏自治区中小学体罚现象作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了体罚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惩戒权是教师所必需的一种教育管理权力,解决体罚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握惩戒的尺度,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朴通事谚解》是朝鲜李朝时期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的高级汉语教科书。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元明风俗,无论是对语言学、史学还是民俗学,它都是珍贵的研究资料。其中的一些方言口语词语,反映了当时的风土风俗。利用方言、民俗对这些词语进行正确释读,既梳通了原书中语言的疑惑之处,又揭示了其中的民俗现象,说明语言和民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湟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区位条件、民族组成以及环境背景,其城镇的演变也极具地域特色。本文从政治、军事、贸易、宗教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明清时期城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政治军事因素是城镇演变的主要因素,民族贸易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的社会影响虽然很大,但在城镇演变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唐晓梅  杨戴云 《民族学刊》2018,9(3):25-30, 104-105
随着乡村“过疏化”蔓延,我国传统村落正在急剧消失。为应对这一危机,2012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工程。黔东南作为我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虽然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已成共识,但在实现路径上地方政府与村民仍存分歧。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尊重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二要尊重传统村落生成规律;三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四要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五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性;六要挖掘传统村落的典型性。同时,应积极落实国家项目;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日常管理;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农文旅”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对分别断水10 天和6 天,表现皮肤干燥发皱、体重降低、胸肌干黑、肾小管变性坏死、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血液浓缩暗黑的两群病雏鹅,进行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血液检查、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查和可疑饲料饲喂试验,排除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小鹅瘟和饲料中毒,诊断为脱水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学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测、鉴定、衡量师生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学考试在教学中具有教育、管理、导向、激励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制度、方法、监管、评价、时间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分析教学考试利弊,扬长避短,改革创新,营造科学适宜的教学考试机制,对撬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杂廓这样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诞生了夏尔杂·扎西坚赞这位成就非凡的大师.本文对其产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粗略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他的成就促成了佛苯两个宗教传统在其核心教义上的最终合流,而这样的成就与当时康区流行的无教派运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阿拉维派穆斯林是凯末尔主义的坚决支持者、左翼政党的同盟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抗拒者.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土耳其共和国给予阿拉维派穆斯林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支持,为其摆脱边缘化处境提供了有效的空间.随着传统纽带的进一步瓦解,土耳其阿拉维派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将进一步淡化,世俗化将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新态势和人类学理论原则之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经性传播的方式传染艾滋病的比率已经超过其他途径.在中国通过性传播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小姐(暗娼)".为此拟将"小姐"群体看作是"做为文化的组织"加以考察,以及从人类学的整体论为出发点,寻找有效的不同的防治与应用办法,重新评估以往的项目内容构成,以及实现跨学科的公共卫生-人类学合作研究,从而改变较为单纯的科学防治与救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