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伦春族与地球北半部众多氏族、部落一样,曾笃信过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原始自然宗教.本文以鄂伦春人供奉的众多神像为例,简要地论述了鄂伦春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在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极富功利色彩的民居灵物进行与之有结构性关联的少数民族宇宙观、宗教仪式禁忌和空间象征几个范畴的解读,以阐释民居灵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时与之相关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策略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3.
“四灵”是我国古代先民用以指代四方方位的瑞兽标识.起源于战国初期,盛行于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通过对青海地区汉唐时期出土的相关文物资料的梳理,借助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四灵”崇拜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在青海高原落脚.  相似文献   

4.
陈进国 《中国藏学》2023,(3):160-168+218
在藏学人类学研究中,早期李安宅、于式玉的实地研究仍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他们的“描述”时刻提醒我们,民族志的现象学书写如何本着“亲历性”和“情感性共感”的原则,去呈现他者世界所显现的经验现象及其背后的结构与意义。在文明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如何“搁置”所谓差异性或多样性的“魔咒”,努力避免还原论冲动,尊重他者在伦理上的优先性,回到“是其所是”的文明事实本身,对于我们“面对面”地直观文明之间以及“你—我”的互动机制亦具有典范性的意义。而最近出版的《仪式空间与文明的宇宙观》一书,也给宗教现象学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5.
马平 《回族研究》2012,(3):33-37
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文化的"多元融通"。中国儒、佛、道文化都有"和合共生"及相似理念,而中国的伊斯兰教对这一思想亦有贡献。中华民族要为世界和平提供思想资源,可以借鉴明末清初"以儒诠经""以儒释伊"的做法———作为"客位文化"与中国的"主位文化"相适应,进而相互包容、吸收。"文明的交流""文明的融通"是必然的、可能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同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漫长的过程。当下有一种新的倾向值得注意:在"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国家认同"的同时,需要警惕"加快民族融合""淡化民族认同""促进宗教消亡"的极左思潮的反弹,防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度边缘化趋势。今天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应忽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包括正确地发掘和运用少数民族及其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吴端 《民族论坛》2011,(11):1-1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8.
自二战以来,史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构主义历史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风行一时。思想家福柯把结构主义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从人性、权力、精神病医学等角度来剖析疯癫的本质,解构文明的进程。认为疯癫本身是人性的一部分,具有生命力,富有创造力,是人的自然本性的绽出,疯癫有时比理性更接近真理。歧视、监禁或幽闭疯子都是不人道的行为,可以说,疯癫是伴随着文明的进程逐步建构出来的,所谓的"现代文明"一直在扼杀疯癫。  相似文献   

9.
开幕式与主题讲演2012年4月27~28日,由四川省安仁老公馆公司的民族志展览馆承办,北大蒙养山学社和西南民族大学他山学社协办的"山——人类学的视野"国际学术工作坊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公馆老街民族志展览馆举办。基于理论方法和个案考察的相关研究成果,此次学术工作坊由主题讲演、学术报告、圆桌会谈、研  相似文献   

10.
<正>从1999年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到2011年底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县城的光荣行列,位于湖南最南端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走过了13年的风雨历程。13年来,这座有"神州瑶都"美誉的小城,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大提升,经济社会得到了大发展,整个县城呈现大气、简洁、素雅、整齐的新气象。一个地处省际边界线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一个至今仍戴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  相似文献   

11.
12.
一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MichelFoucault)用考古学的方法回顾了自中世纪以来围绕在疯癫之上的意象的变化。按照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疯癫经验的不同,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15至16世纪)、古典时期(17至纪)、19至20世纪。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云南哀牢山泥石流的研究,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文化密切联系.灾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变迁,而人类文化也能够回应灾害并形成应急机制和预防手段.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谋杀与文明——对几则神话的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以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列维一斯特劳斯(Claude Levi Stmuss)和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都曾从不同角度谈到过谋杀的神话.杀掉某一个人或者物这一事件在神圣的历史之中常集中了所有矛盾,而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在他们各自的理论建设中也各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的城市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不过,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研究来说,已有的研究路径稍显不足。以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独克宗古城为例,从当前的空间布局来看,引人注目的是该城与其周边的寺院、环绕城市的神山的关联。而从清朝以来的历史进行解析,会发现,若要理解独克宗的社会结构,研究独克宗这座城,就必须考虑当地市场、宗教机构和宇宙观彼此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当地的市场交易模式经历了从中介式的"乃聪"向直接式的"坐商"的演变。总体而言,从市场、寺院以及神山的关联入手,考察云南藏区城市的历史和当下,为民族地区的城镇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多元、共生、和谐,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发展的交汇点上,共同表征着文化在当下的发展形态。多元是自然、文化与个体独立生存的基础,共生是生态系统各部分成长与发展的路径,和谐是事物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的状态。多元是实现共生与和谐的前提与保障,共生是和谐生长的内在机制,和谐是多元与共生追求的目标。在多元共生中走向和谐整生,其普适性的价值内涵,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精神主旨,也是当下知识分子乃至全人类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7.
周智生  张云培 《民族学刊》2018,9(1):25-31, 107-109
清末民初的云南藏区社会,存在着多个民族或阶层共同构成的藏区社会体系,其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藏区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功能于一身的寺院,既是宗教机构,也是权力中枢,对藏文化圈内的乡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寺院与藏区各方势力联合起来,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手段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为藏区社会的变革以及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在宗教体制下,寺院对乡村社会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乡村社会提供宗教、政治、经济等服务。而乡村社会一方面乐于接受这种配套式的援助,并对寺院进行反哺,如对寺院提供宗教和经济的供养,担负寺院正常运转的职责,这种互惠的关系维系着藏区寺院和乡村社会之间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在寺院过于强势的控制下,每当与寺院发生矛盾纠纷时,乡村社会就会通过特殊的途径表达不满,如向当地政府对寺院进行控诉,或发起武装反抗,但乡村社会始终不放弃宗教上的虔诚和割裂对寺院的供养联系。寺院与乡村社会的互惠聚生关系,将宗教“福荫”下的宗教和民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藏区社会的发展变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e Dongchuan district of Kun-ming,Yunnan is a place where debris flows hap-pens frequently.As a result, the district is called a“natural museum of debris flow disasters”.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 2 0 0 2年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 8个村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认为村民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制度安排 ,在少数民族山村普通村民心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 ;村民选举村干部的行为较理性 ,符合现代政治的理念 ;实行村民自治后 ,共产党组织在村庄政治方向和村务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少数民族山村村民对村民自治还具有高认识度与低参与度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胡青  马良灿 《回族研究》2007,(2):126-129
本文以云南昭通回族为例,从族源、族规、人伦三个维度出发,对回族家谱进行解读。文章认为,族源、族规、人伦是回族家谱的核心要素,是确定家族边界的基本尺度,更是回族家族共同体认同的标志。从族谱中,我们领悟到家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三者之间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