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受社会民主化进程加快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社会矛盾也进入多发期,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克服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失灵的弊病,本文意构建以政府为核心,政府与媒体、政府与第三部门、政府与公民、第三部门与媒体、媒体与公民、第三部门与公民多元联动的新型治理机制,破解群体性事件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2.
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治理的发展中,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成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中国第三部门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更多的体现出城乡供给差异性,缺乏自治性及发展滞后性。要拓展第三部门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必须改变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并加强第三部门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迅猛崛起的第三部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是现代社会大量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除政府之外还必须有许多第三部门参与其中。第三部门不仅能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社会作用与政治作用。第三部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它的不足与局限性,这要求我们完善第三部门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4.
共同的价值理念,互补的治理职能,长期的合作历史为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改革与政府治理的重要战略选择。构建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实现第三部门与政府合作的前提;推进政府改革是实现第三部门与政府合作的关键;积极发展中国的第三部门是实现第三部门与政府合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第三社会部门在神州大地上的蓬勃兴起,使政府、市场、社会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执政环境的变化使得以有限理性为逻辑前提的参与回应型政府已显露雏形。为推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与完善,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高度重视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做到信息公开、自身职权界限明晰,以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胡晓芳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撰文《地方政府主导合作型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点》。文章指出:地方治理与和谐社会具备共同的哲学基础,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地方治理在中国语境下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长期以来关系不顺,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发育不成熟等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管理须能突破片面强调政府监管的惯性思维,转而建构和凸显治理,在此语义下,实现法律手段与伦理手段的结合,从而跃变为“食品安全文明”的复合管理模式,其中,政府部门与第三部门、营利部门各显所长但又密切合作,形成该模式展现治理的组合效应的两个维度:一是政府部门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完善法治,来建构食品安全制度文明;另一则是第三部门和营利部门张扬社会责任与公共理性,打造食品安全责任文明。  相似文献   

8.
治理语义的"食品安全文明"——风险社会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管理须能突破片面强调政府监管的惯性思维,转而建构和凸显治理,在此语义下,实现法律手段与伦理手段的结合,从而跃变为"食品安全文明"的复合管理模式,其中,政府部门与第三部门、营利部门各显所长但又密切合作,形成该模式展现治理的组合效应的两个维度:一是政府部门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完善法治,来建构食品安全制度文明;另一则是第三部门和营利部门张扬社会责任与公共理性,打造食品安全责任文明.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理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时失败,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政府、市场、社会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对食品安全实施“共同治理”,从而保证消费者获得他们期望的安全食品的过程。因此,将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公共治理分析范式,提出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并构建了新型的食品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社团革命”运动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滚滚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未能幸免。这场运动的兴起不仅标志着第三部门的兴起,也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永久地影响和改造着传统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第三部门的兴起决非偶然,其勃兴的背后有与其相应的理论支持,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机理进行考究与梳理;同时,由于职责与功能上的不同定位,也决定了第三部门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有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对全球兴起的结社革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第三部门的理论研究才刚开始,就被学者们奉为拯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良方,关于第三部门组织的神话由此传开。本文从独立性、纯洁性、志愿永恒等三个方面对第三部门组织发展神话进行评析,认为要发展第三部门组织,不仅要抓住组织的外部效应,还应从组织的内部效应入手,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席卷全球。如今,第三部门不仅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增多,而且在活动范围上也日益国际化。本文从界定"第三部门"的涵义入手,在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现状。第二部分评析了区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几个理论。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三部门"法突破传统公法与私法之分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法在我国的困境,包括立法层次低、门槛过高、法律内容的缺陷、法律技术的缺陷等,最后提出几个建议,如制定《民间组织法》、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第三部门的内部管理、明确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社会责任的承担、公益诉讼等。  相似文献   

13.
授权理论和公务法人说不足以合理界定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第三部门作为现代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性因素,能够弥补传统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不足,实现教育产品配置的最优化.从公立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以及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角度看,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应当作为第三部门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CWTS),作为专业化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非营利性机构,视救困济难、社会福利为己任,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谋福利,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分析第三部门和社会福利概念本土化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制度环境,对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尤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独立学院的性质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办学形式,我们根据第三部门的理论,通过对其多角度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属于我国现阶段的第三部门高等学校;同时,我们又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关理论及独立学院的具体实践对其进行分析可知,独立学院的功能定位应是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①诠释第三部门的兴起,创立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第三者政府及志愿主义理论;②解读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组织生态学、新制度主义及多元福利的解释范式。近来,第三部门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第三部门社会角色、非营利组织发展与转型、慈善与志愿、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总体看来,国外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门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部门在美国发展的历史根源是结社的传统、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民主的社会现实 ,现实根源是 70、80年代的政府改革 ,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三部门维护了自由主义精神 ,促进了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 ,提高了政府效能、保证了行政改革的顺利展开。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因为它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 ,同时在第三部门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完全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领域内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领域内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第三部门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上的空间与生存的土壤,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火在中华大地上已呈现出燎原之势。通过考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府改革运动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制度诱因与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第三部门的发展又为政府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危机条件下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等突发公共危机具有较强烈的破坏性,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严重短缺,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公共危机条件下,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等的供给行为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文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危机条件下的基于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上的以政府供给为主导,企业供给和第三部门供给相互支撑的多维框架下的多中心的供给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