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诗萌 《现代妇女》2014,(9):134-134
根据现行《破产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企业破产方面的司法解释,人身损害赔偿金应列入第三顺序进行清偿。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法律彰显正义保障人权的角度来看,应将人身损害赔偿金作为优先的受偿顺序即第一顺序得到清偿。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6,(1):40-40
问:根据媒体报道,含DE-HA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PVC保鲜膜全面禁止销售、使用。如消费者使用含有以上成份的保鲜膜造成损害,应找谁负责?李子鸣答: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所以,消费者因使用含DEHA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PVC成份的食品保鲜膜造成损害,既可以找产家负责,也可以找商家负责。(本刊咨询组)食品保鲜膜造成损害,应找谁负责  相似文献   

3.
人身损害是侵权损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那么遭受人身损害后索赔的数额和标准应如何确定呢?  相似文献   

4.
不作为放任了危害结果发生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受害人有权依照《国家赔偿法》获得赔偿。本案中,被告遂川县林业局行政执法人员在追捕受害人的过程中,受害人因躲避追捕在驾车逃跑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被告执法人员下车查看情况后,既未给予施救,也未及时报警,使得受害人刘光华的死亡与被告执法人员的不作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由于被告执法人员追捕在先,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后,被告查看情况后未施以援手直接离开现场。被告执法人员下车查看情况后,就应该能预见到如果不及时施救将要造成的严重损害后果。因  相似文献   

5.
张希  钟晓东 《现代妇女》2014,(3):I0076-I0077
人身保护令制度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了有效的救济与保护,降低了受害人再度遭受暴力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工具。人身保护令制度是法院发布的对受害人进行临时性或终局性人身与财产保护的制度。我国针对家庭暴力防治所确立的这一制度有其法理、伦理和实践基础,实现"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民法通则》也有类似的规定。《民法通则》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7.
汪蕴辉 《老年人》2004,(8):43-43
民事诉讼活动中,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为了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列举了以下八种情形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受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1)专利侵权。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个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王某怀疑我老两口偷吃了他家的公鸡,采用蒸面人、烧纸人的方式诅咒我们,我老伴为此气出了病。请问我们可否要求王某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  顺 达 顺达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简称《解释》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3)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获得通过。《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2,(7)
(一)问:什么是医疗事故?答:将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问:医疗事故分为几级?答: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为一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为二级;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为三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为四级。问:哪些情形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日起,中国的《侵权责任法》正式付诸施行,该法涉及到了民事权益的诸多方面——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其中,《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直面“医疗损害责任”,以共计11项条文的篇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只不过,考虑到《侵权责任法》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的条文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一味寄希望于该法缓和甚至重构目前国内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恐怕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司破产清算,《公司法》、《破产法》对其做了严格规定。而在非破产清算方面。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是极不完善的。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债权人权益的损害。本文在分析债权人遭受损害的法律上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债权人在非破产清算中利益不受损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符合公平原则。法制社会重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的保护,也体现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陈瑞青终于拿到了2.6万元赔偿金. 2006年4月10日,陈瑞青诉山西省和顺县喂马乡政府等人身损害赔偿一案在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而此时的陈瑞青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  相似文献   

15.
龙文鹏 《现代妇女》2014,(2):157-158
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由志愿者服务多种多样,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中志愿者面临的人身权益损害风险也越来越多。固有风险是在志愿服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风险,明晰其内涵与特征便于对志愿者遭受的损害进行分类,以期在风险承担和补偿救助方面得到更为合理的法律安排。本文将结合案例,就固有风险及其特征与性质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其定义。  相似文献   

16.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6,(7)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找哪些人索赔?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可以要求以下人员或组织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消费者向销售者提出索赔要求后,销售者不论对产品质量缺陷是否负有责任,均应首先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负责赔偿后,如果能够证明产品质量缺陷是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可以向生产者追偿。属于其他人过错的,销售者在赔偿后,可以向其他责任人追偿。生产者消费者向生产者提出赔偿要求时,生产者不能以其与受害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为由而拒绝承担责任,也不能以产品质量缺陷是产品销售者或者其他人…  相似文献   

17.
王乔 《现代妇女》2014,(4):88-88,81
由于私人自建房屋大多交由不具备建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资质的人组织施工,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人在拆房、建房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遭受人身损害后,以"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之势。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民房建设中承建人雇工受伤害时房主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玉 《老年世界》2013,(7):38-38
现代生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饮食安全缺乏保障以及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的身心遭受损害。在此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呢?让我们一起看看9种身体状态下的饮食修复养生法吧。  相似文献   

19.
明辉 《老年人》2008,(9):51-51
问:张某因做生意向我借款20万元.到期后无力偿还。张某说他在广州的朋友刘某欠他15万元.要我向刘某讨债。另5万元欠款以后再慢慢偿还。如果我去找刘某讨债,从长沙到广州的车旅费、生活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请问这笔费用是否应由债务人张某承担? 答:我国《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20.
见闻     
频发短信损害健康澳大利亚发现首位因频发短信患上肌腱炎的病人,这为手机用户提了个醒:不要小看了短信,过量发送短信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阿德莱德市的全科医师罗伯特·门兹在《澳大利亚医疗杂志》上撰文说,一个13岁女孩由于过于迷恋用手机发短信。结果患上肌腱炎。门兹在这个女孩前臂的腱肌里发现了一个2厘米的肿块,经检查后发现是由于频繁发短信造成的。门兹表示: “根据她的情形,我们提出三点要求:尽量少发短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