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张我在老家拍的照片:有一群孩子围着,旁边还有一只猪。我拍这张照片是想在我遇到困难时它能提醒我自己:能够面对并且战胜任何困难。这种提醒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当我面临困境时,我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虽然我们经历过各种困难。我也将生存下来,因为我们来自伟大的历史,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传统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强大。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失败了,我总是可以回家。  相似文献   

2.
1983年暑假,我们一家到西安旅游。这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规模宏大的“碑林”参观,那精湛的古代书法艺术使我们叹为观止,一双年幼的儿女也聚精会神地与我们一起观赏。这时,一个外国友人笑盈盈地走过来,拉着我的一双儿女向我比划着,旁边的翻译对我说:“这位是比利时朋友,他说你的儿女很可爱,想给他们照张照片。你看行吗?”我和先生当即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比利时友人便将两个孩子领到碑贴旁,拍了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3.
《女性天地》2009,(2):60-60
2006年9月,我在宁波打工时与四川达州小伙子张某相识相爱,张某父母知道后很高兴,并催促我们尽快结婚。可我们远在外地务工,回家一趟不容易,便在我和张某均未到场的情况下,由张某的姐姐及姐夫分别代替我与张某在达州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结婚证上所使用的照片是我们寄回家的。  相似文献   

4.
圆梦     
老伴67岁生日那天,我和老伴照了一组照片,还特意选了几张满意的放大并做了镜框,挂在家中客厅里,圆了我们几十年来的一个梦。看到这些相片,我想起从结婚到现在几十年来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5.
哪个麻烦     
意达 《老人天地》2010,(7):44-44
丈夫:“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的照片放在手提包里啊?”妻子:“我遇到麻烦的时候,一看见你的照片,麻烦就消失了。”丈夫:“太好了,我能给你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女性天地》2011,(2):64-64
我是湖南一家制衣公司的女工。公司为树立形象、培养员工热爱公司的意识并激发工作热情,于半个月前印刷、发行了一种彩色宣传单,所有员工人手一份。我收到后,发现封面是我在公司门口的照片。该照片是我在一次上班前,即兴让一位同事拍摄的。由于公司使用前并未征得我同意,我便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7.
《金色年华》2010,(6):3-3
去德国旅游,我们路经一个加油站,看到里面的便利店设置有摆放著书籍出售的一小块地方,我好奇地翻看了几本,发现有一本书的扉页里,有一个男人叼着古董长烟斗的照片,正是号称“德国知识分子的良心”的君特·格拉斯。  相似文献   

8.
集影乐     
集影乐黄云涵我不会摄影,却有集存照片的爱好。从50年代初到现在,积累竟达千张,入照者数千人次。退休后,有了时间,我分类整理,分别注明拍照时间、地点和内容,足有10大本之多。翻翻这些照片,颇有一番情趣,也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这一本本照片,无疑是历史的见...  相似文献   

9.
尤今 《中外书摘》2014,(11):64-64
“妈妈,请您抬起头来,看看我。” 老二方德说这话时,我们一家子正坐在冰岛的一家餐馆里;我一面吃着烧烤鱼串,一面用手机为远方的朋友发送“鲸鱼戏浪”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李笙清 《老年世界》2008,(14):21-21
今年母亲节,我收到外地文友寄来的样报,上面刊登了我的一篇关于母亲节题材的文章,还配了一张母亲的照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想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但怎样才能让她看到自己印在报纸上的照片呢?冥思苦想中,我灵机一动,在老家做教师的堂姐家里不是装了宽带吗?于是,我给堂姐打了一个电话,要她将母亲接去。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10,(10):30-31
上个星期,我收到天津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的一封信。惭愧。我只能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信封的左下角有四个字:“照片勿折”。我小心地把信封拆开,从中抽出一叠照片,共8张。这是今年初夏我和南京薛冰、苏州王稼句陪同来教授夫妇江浙行时的留影。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不识字     
母亲不识字文/温亮浩终是没有给母亲写过信。母亲不识字,我只能把心灵深处的思念和记挂写进日记。因为,我不想把发自肺腑的心灵之音由村里那位从私塾走出的乡亲生硬地解释给母亲,为了免去母亲对我的牵挂,我隔段时间便给母亲寄一张照片──我企盼母亲从照片中读出我的...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  相似文献   

14.
爱情纪录片     
那是一个冬目的午后,我又一次因心情不顺找茬和老公吵起来,我对沉默不语的老公一通河东狮吼后,将他骂出家门。老公走后,我心中的无明之火还是没有熄灭,于是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和老公离婚。在翻箱倒柜的过程中,我翻出了一叠旧照片。第一张照片上,一个斯文帅气的男孩和一个小巧娇媚的女孩手牵着手站在婚礼殿堂上——这不是我们当年的结婚照吗!这就是我们?那个男孩就是现在下了岗、每天在建筑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天使还是魔鬼 2008年6月16日,天涯社区一篇名为《我就喜欢做二奶,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啊!》的帖子,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一ID为“菊花香香儿1986”的网友在帖中炫耀其成为当地某高官“二奶”后的种种好处,引来了数万网友的激烈留言。随后有网友在同一论坛抛出人肉搜索帖《菊花香香儿1986照片,欢迎提供线索》并附照片,指出成都人“静儿”就是“菊花香香”。自此,大量网友开始对“静儿”进行人肉搜索,不但公布其本人的生活照片、住址、手机号码等一系列隐私信息,而且其家人的信息包括她四岁儿子的照片都被公布到了网上。  相似文献   

16.
红尘来去终无缘□浩月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青春总会留下一点点的失误和遗憾。女孩,如果我在不经意中伤害了你,请听我一句……或许真人会比照片更漂亮吧?檬很高兴。女孩子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又写信前来兴师问罪,说我根本不把她当作朋友,为什么不寄一张照片给她。...  相似文献   

17.
邓斐蔚 《老年人》2009,(10):29-29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珍贵照片,那是我父母1959年国庆节在北京的结婚留影。经过50年的风霜岁月,照片上的文字和人像依然十分清晰,虽无华丽的西装和婚纱做装饰,但两人的发型和服饰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尚,朴素大方。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09,(3):26-27
在我的床头挂着一张摄于2006年的婚纱照。照片上的我身着中式礼服,头上的盖头已经被身着一袭长袍的老伴用一把折扇挑起了一半。虽然照片上的我们已经不再年轻,眉梢已布满化妆师想尽办法也无法遮盖的鱼尾纹,身体也严重变形,但从那一张洋溢着甜蜜笑容的脸,可以看出圆了三十年“婚纱照”梦的那种幸福与欣慰。  相似文献   

19.
我妈极少说自己的事情,我们对她的过去知之甚少。今年四月父亲腿伤,我回去看他,给他买了一个智能触屏手机,里面存了他和我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我妈翻看照片,忽然对她的过去大谈特谈。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大为惊讶。我妈在公社当过会计,管理两百多人的大食堂,表现出色,公社要保送她去湘潭上大学,我妈拒绝了,因为要照顾瞎子外婆。  相似文献   

20.
孝会遗传     
张海虹 《老年世界》2009,(17):22-23
第一次去找阿春办事,在他办公桌上,我发现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坐在太师椅上的老人特写,虽然猜到是同事的母亲,还是随口问了一句,阿春说:“老娘。”从此坚信,眼前这位大大咧咧,甚至五大三粗的同事阿春,该是个孝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