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苏文化》是抗战时期由中苏文化协会创办的特殊刊物,旨在宣传中苏两国文化,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中苏文化》作为抗战历史和抗战文化的重要载体,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中苏文化》与苏联电影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反映1936—1945年期间苏联电影在中国的传播的情况,对进一步发掘中苏文化、重新认识抗战文学史、解释苏联电影的工具理性在中国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颂甲 《中外书摘》2008,(12):13-15
1949年夏,我在天津《进步日报》(原天津《大公报》)任文教记者。同年10月底,梅兰芳先生应邀由上海北上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后,他应邀到天津市作短暂演出。《进步日报》采通部主任李光诒同志(后任北京《大公报》副总编辑、《财贸战线报》总编辑)派我去访问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3.
当火车从吐鲁番驶向乌鲁木齐途经达坂城时,大家都不由得想起这首著名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原名《马车夫之恋》,是音乐家王洛宾先生整理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1938年,有一支运送苏联援华抗战物资的新疆车队经过兰州,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在联欢会上,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歌,因为是用维吾尔语演唱的,谁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是王洛宾为这首歌的旋律所打动,他用速记方法记下了这首歌的曲调,并请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歌词的大意是:达坂城的姑娘漂亮得很,我想娶她做老婆;还要她的妹妹和嫁妆,  相似文献   

4.
马德伟 《老年人》2006,(3):21-21
76岁的冯荆育老人,原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社长,正师职退休干部。他在《前进报》工作期间,参与了《雷锋日记》的编选工作。日前,冯老向笔者披露了当年编辑出版《雷锋日记》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1962年2月,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召开期间,冯荆育以《前进报》记者身分到会  相似文献   

5.
罗孚 《中外书摘》2011,(3):16-18
叶灵凤的后半生是在香港度过的。抗日战争是前后的分界线。抗战以前,他主要是在上海,幼年在九江,青年时代在镇江,然后就到了上海,踏进文坛。“八一三”以后,日军攻占上海,《救亡日报》南迁广州,主持其事的是夏衍,他也到广州参加编辑工作,编的还是新闻版。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一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中,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人体模特里,他是当之无愧的“模特之王”:文化层次最高,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所学语种最多,精通英、德、日、中四国语言;年龄最大,今年83岁;做过临时电影演员;走进过央视《实话实说》、《夕阳红》节目……近日,记者采访这位“模特之王”。  相似文献   

8.
从l942年起在新四军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马达先生,是一位红色老报人,在60年的新闻生涯中,从记者到领导,先后担任《人民报》、《劳动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报社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有记者调查发现,在最近3年亮相的影视剧中,63%有吸烟镜头,平均每部电视剧达30多个,每12分钟出现一次。特别是以《黑洞》、《重案六组》为代表的警察故事系列和以《亮剑》、《军人机密》为代表的战争系列片,正反人物都是烟不离手,苦恼时吸烟,快乐时也吸烟;遇到难题吸烟,解决了问题也吸烟。烟,似乎成了突出剧情、衬托人物形象必不可缺的道具。  相似文献   

10.
冰凝 《当代老年》2014,(1):16-17
他,出生于广西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好学,成绩优异。25岁时,他到香港谋职,做了《新晚报》的副刊编辑。她,小他6岁,是名门大户的千金小姐,在香港政府工作,拿着高他两倍的优厚工资。  相似文献   

11.
仗义的玫瑰     
游宇明 《金色年华》2010,(11):69-69
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集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口碑极好,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12.
余玮 《当代老年》2006,(4):30-31
《酸枣刺》、《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等这几首曾在烽火抗战岁月中传唱大江南北、激励无数热血青年踏上革命道路的名曲是冼星海与赵启海共同创作的。近日,记者有幸走访了即将返美的张先华女士——已故音乐家赵启海先生的夫人。在张先华女士的深情讲述中,一段有关于《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经典歌曲“诞生”的史事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3.
《斗争》(上海版)(1932.1.21-1935.7.5)作为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对中国共产党在组织抗战、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斗争》(上海版)中刊登很多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看,《斗争》(上海版)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女性大世界》2006,(2):19-19
亲爱的编辑们: 这一期杂志里我最喜欢那组服装图片,很有创意,整体感觉大气,模特也很有表现力,真的很棒。我很羡慕你们编辑。可以有机会创造这样的作品。我其实也很想做一个记者,我觉得那样可以接触很多多名人,还可以到处来采访,一定挺有意思的,不过,我听说工作也很辛苦,所以,在新年来临之际,向兢兢业业的编辑记者们道一声祝福,希望你们2006年辛苦少一点,身体好一点,收入多一点,谢谢!  相似文献   

15.
许树财 《老年世界》2010,(11):40-40
我刚出差回来,听说叔叔病重住院,我急忙赶到医院,但见叔叔倚在被子上戴着老花镜在看《老年世界》杂志。走进时,他没有察觉到,我向他问安时,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杂志,回应着我的问候。当时,我劝他在治疗期间好好静养,最好不要做其他事了。他淡淡地笑着说:“其他事可以不做,唯《老年世界》不能不看,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给了我很大的关爱,在病中看看能给我慰藉。”  相似文献   

16.
彭龙富 《当代老年》2011,(11):40-40
1915年,她出生在古巴首都哈瓦纳,父亲是当地《世界报》的编辑,母亲是该报记者。她是7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爹妈最疼爱的孩子。也许是天性,她打小就喜欢上绘画课,曾时常趴在地板上作画,成了家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1.《建国大业》和《风声》的意义 2009年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影片中,有两部影片格外引人注目:一部是中影集团投资的《建国大业》,一部是华谊兄弟投资的《风声》。两部电影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基本上平分了都市影院空间及票房。其他如《天安门》、《战争中的女人》、《惊天动地》等献礼片,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当代老年》2008,(8):28-29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当时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部书没有王稼祥。  相似文献   

19.
9位记者获得首届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及入围奖。2010年5月13日,颁奖会在北京腾讯网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陆振华、《南方周末》记者孟登科和《南方都市报》记者杨传敏获得最佳环境报道奖,各获1万元奖金,另有6位记者获入围奖。  相似文献   

20.
彭国梁 《老年人》2008,(8):34-35
我为《老年人》杂志写的一系列有关“老年人”的文章,有许多篇都是因书而起。现在所写的这一位凌翼云先生,也是因为书的缘故。2006年,我写作《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时,我的桌上摆满了各类与长沙史料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湘剧诗联选》,编者为张九、凌翼云。在这本书中,有一首抗战初期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班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