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2年也是一个鼠年。这年秋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见到了我敬仰已久的首长粟裕将军。 那时我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院长,驻江苏省清江市(今淮安市)。那天,一位穿着便衣约40岁左右的男同志来到我的办公室。由他出示的证件得知,他是来自北京的解放军总部的一位秘书。他提出,有一位首长的亲属病了,住在淮安县医院里,要拍胸片。县医院虽有X光机,却没有胶片,想从部队医院借一张片子去。  相似文献   

2.
易忠荣 《老年人》2007,(6):22-22
我是一名77岁的离休老兵.曾在部队战斗生活了20年。部队生活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好多事情经久不忘。其中,我给将军们当教官的那段经历.尤其让我铭记终身。  相似文献   

3.
难忘珠海     
张阳春 《老年世界》2013,(18):35-35
我真正关注珠海这个广东省的新兴小城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年正值澳门回归,夏天驻澳部队就开拔到了珠海,进行演练。1999年12月20日,政权交易的时刻,从电视荧屏上看到那支训练有素、威武雄壮的部队从珠海进入澳门,感觉甚为自豪。也就在这一年的深秋,儿子辞去了国企稳定的工作,独身一人去珠海打拼了。人老了,总是格外惦念不在身边的孩子。2005年末,我和老伴开始了南去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9分钱的故事     
1958年入伍,1979年转业到高级人民法院,再到2000年退休,我在部队工作22年,在地方工作21年。现在我已经74岁了,在工作岗位上的四十余年,我始终勤勤恳恳,不敢出什么纰漏,特别是在部队时期,做财物工作的我更是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在工作上要清清楚楚,同时,我也一直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可交可信的人。多少年来,我的内心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是源于入伍前的那个9分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505”宽体又宽心10岁那年,一场疟疾使我的脾脏损坏。近40年里,我一直消化不好,每天解大便3—4次,大便从未成形过。晚饭不管吃多吃少,吃干吃稀,睡到凌晨四、五点,肚子便胀得再也不能入睡。在部队服役的10多年里,我是医院的“常客”。原想转业回故乡,...  相似文献   

6.
我1958年入伍,有幸分在中央警卫团驻钓鱼台国宾馆部队值勤,保卫中央首长和来访外国元首的安全。我从战士到营长历时24年,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后多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相似文献   

7.
葛勤 《老人世界》2010,(9):29-30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美丽记忆,尤其是青年时代:考进一个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抑或是拥有了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庭。而我呢?我叫葛勤,生于1928年,1946年10月,年仅18岁的我参加了解放军,直到1951年,我都在打仗。我的部队是二野二纵队,我几乎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年多的志愿者服务后,我在2008年10月27日成为深圳慈善公益网驻深圳市中医院的专职医务社工。对于这份工作,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原来也是学医的,从事过医务工作,对医院有一种独特的感情;陌生是因为社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  相似文献   

9.
1982年冬,父亲的病愈发严重,那时我已经是个有四年服役期的老兵,是图书室的管理员。家里窘到极处时,父母想到了我,想到了部队的医院。于是,我请假回家去接父亲。不用说,父亲是抱着治愈的期望来住院的。在最初的半个月,因为医院比较暖和,他的精神也好,病似乎轻了。那半个月的时光,是我这一生回忆起来最感自慰、最感温馨的短暂而美好的日子。因为,那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孝敬父亲于床头的两周。每天,我顶着北风,走四五里路去给父亲送饭,一路上都哼着戏词或歌曲。  相似文献   

10.
1970年,25岁的我大学毕业了,在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多后参军入伍。  相似文献   

11.
孙再召 《老年人》2003,(3):29-29
我和王志华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如今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们从相识、相爱到结合,经历了长达8年血与火的考验。战争年代,部队对干部婚嫁有严格的规定,结婚必须具备“二八七团”条件,即28岁,7年党龄,团级干部。我和王志华除党龄符合要求外,其他两项都不够条件。那么,我们当年又是怎样获准结婚的呢?这就得从头说起。1939年7月,我考入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期满后分配到了部队。大概因为我有在照相馆当学徒的经历,后来就被调到胶东五旅宣传队搞摄影,再后来又调进了剧团。与王志华相识就是在剧团,她那时是个十六七…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小是在部队家属院长大,也许是环境影响吧,我身上的“大兵”味特别浓:正直坦荡却是脾气急躁,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九五年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了工厂。这是一家机械加工厂.刚好我在部队学的就是这专业,所以干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厂里效益也不错,工资奖金一律照发。应该说,我对当时的状况还是相当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御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太子的时候,13岁时结婚.在司马衷结婚之前,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后宫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让太子知道男女房帏之事.谢玖离开太子的东宫时,已经怀孕.谢玖后来在别处宫室生下一个儿子.几年以后,太子司马衷在父母宫中见到一个孩子,晋武帝告诉他,这是他的儿子,他大为奇怪.同样,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7岁结婚,但他13岁时刚步入青春期便已临幸了宫女,14岁就做了父亲.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姊妹花”,是驻澳部队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郭源  金声 《老人世界》2008,(1):9-11
指婴为婚结秦晋.十八年后她却成了没有新郎的新娘 故事追溯到1920年春节,河南省社旗县农民朱世贵来到方城县券桥乡拜访朋友王耀亭。午饭时,他见耀亭不到两岁的儿子王化玖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就自然想起了刚满周岁的女儿朱宝莹。为了加深两家的感情,他提出欲将女儿许配给王化玖的想法。耀亭一听,连声称好。双方经过协商,按约定时间抱着幼小的儿女见了一面,吃了一桌酒席,便结为秦晋之好,按照当地风俗叫做娃娃亲。  相似文献   

16.
半百说婚姻     
一凡 《当代老年》2010,(6):38-38
50岁那年的仲夏,从未住过医院的我被折磨得九死一生:先是动手术,胃切除三分之二,后是一月一次检查化疗,在医院里前后足足住了一个半月。在家休养两年了,身体逐渐康复。在这难忘的日子里,妻子给我的是“笑眯眯亲切温暖,甜蜜蜜细语轻言,热乎乎泡茶端饭,香喷喷一日三餐”。从中我渐渐领悟了婚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杜世瑞 《老人世界》2013,(12):49-49
2003年11月,我在医院确诊为前列腺低分化癌症晚期,当时医院提出做手术放化疗,我没同意。原因是当时我已75岁,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还怕死吗?放化疗,还不如顺其自然。专家说,你打算怎么治呢?我说,用中药调解治疗。当时专家挺生气说,你不要命了,哪味中药能治你的病?当天是星期五,不办出院手续,等到下个星期一我就办出院了。  相似文献   

18.
第二个生日     
革命生涯几十年,历经风雨,许多往事早已如梦依稀,但入党那一天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1949年4月底,我们“钢铁营”在完成穿插浙赣线的战斗任务后,移驻在方志敏的故乡──江西弋阳。5月1日,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天上午,天气晴朗,我们连50多名新老党员,集合在一个农家庭院里,面对墙上挂着的鲜红党旗,集体举行入党宣誓。那时,部队党组织的活动并未全部公开,所以也从来没有公开举行过入党宣誓仪式。由于这是第一次,人特别多,场面也格外隆重。宣誓时,党支部指定我站在方队的前面领读誓词,那种庄严、神圣感,使…  相似文献   

19.
幸福     
感动 《女性天地》2007,(5):44-45
付哥是我大哥的同学,他在部队当了十几年的兵,两年前才转业到地方。凭着在部队做厨师掌握的手艺,他和妻子开了家面食店。  相似文献   

20.
黄志良 《中外书摘》2007,(12):32-33
1964年我被外交部派往古巴留学。1965年新年过后,正当我准备继续在哈瓦那大学进修西班牙语时,中国驻古巴使馆领导通知我,结束学业,立即回国待命。回到北京我才知道,原来外交部指派我和我妻子刘静言参加由时任外交部美澳司耐司长林平领导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驻智利商务代表处”的工作,具体任务是当代表处翻译,我们俩是商代处三对夫妇中仅有的懂西班牙文的青年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