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荟萃     
哈尼山寨水碾忙随处可见的水碾、水碓、水磨,是滇南哀牢山区的一大特色。水碾遍布哈尼族的村村寨寨,是哈尼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又一奇迹。在座座“蘑菇房”组成的哈尼寨村头沟旁,直径两米多的大水轮,在山泉“哗哗哗”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2.
彩云之南哈尼族聚居的哀牢山区,山山岭岭梯田散布在云雾山间。数百级乃至上千级梯田层层叠叠,从河谷水边到云雾深处,突破时空,作古与今的连接,人间天上的沟通。美丽壮观的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寻求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和谐生存空问的伟大创造,是哈尼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哈尼梯田历经上千年的垦殖,是人类发展生态农业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农耕文化史上的奇迹。山岭雕塑春日的早晨,我们行进在连绵  相似文献   

3.
若干个世纪的生命与血汗的堆积,让哈尼族人把无数座山变成了梯田的世界。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的梯田,似道道天梯由山脚直逼山顶,气势凌霄,搏空荡宇……这就是世界奇迹──哈尼梯田。哈尼梯田主要分市在哀牢山南段红河的部分流域、藤条河流域和李仙江部分流域(台称三江流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哈尼族聚居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是梯田最集中的地区。从总体上看,梯田的分布规模从元江(红河)水系向西至澜沧江水系呈逐渐递减的态势,梯田的分市区域与哈尼族的居住区域基本一致。哈尼族源于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接台…  相似文献   

4.
初冬的北京,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倏地绽开一枝奇葩.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赴云南红河州深入生活的结晶——话剧《哈尼姑娘》与首都观众见面了.这是一出反映古老的哈尼族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新的追求和新的向往的好戏.首演式上,红河州州长、魁梧的哈尼汉子李先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令人们对南疆那块神奇的土地充满遐想和神往!李州长正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在冬日一个阳光融融的下午,我走进党校三号楼他那间简陋的单人学员宿舍.我们抽着红河产的"红河"牌香烟,品味着清香四溢的红河云雾茶,聊起哈尼族和红河州,谈起李州长魂牵梦绕的民族和故土.  相似文献   

5.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有125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两岸海拔800米至2000米之间绵亘起伏的哀牢群山、无量山和西双版纳广阔山区。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复杂原因,他们世居于山高谷深、地貌切割破碎、与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之中。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易于保存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访红河船队     
红河,这是一条横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色河流。它沿着哀牢山脚,穿行在弯弯曲曲的狭谷之中。崎嶇的河道使它的性格千变万化,喜怒无常。它时而浪平水静,无声无息,使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时而又是波涛汹涌,声闻数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水涨三尺凶险多,水落三尺船底破”,“天黑不行船,行船必翻船”等红河航行要诀,说明红河的惊险莫测。然而,从1959年以来,在这条粗野的狭峪河流中却一直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木船运输队。船上的水手们以坚强的毅力和艰  相似文献   

8.
“红河红,红河深,红河两岸是黄金;黑山黑,黑山峻,黑山顶上是森林。”这是红河两岸哈尼族人民用来歌颂红河两岸的富饶和壮丽的一首民谣。哈尼族有49万多人,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楚雄等地区。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27万多人,主要聚居在红河两岸,紧挨着我们亲密的兄弟之邦越南民主共和国。哈尼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唐代就有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当时南诏所辖“三十七蛮部”中,有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官桂思陀部等,均系哈尼族的部落。元、明两代,各部落首领先后得授土司衔;明、清两代,设亏容(即铁容)左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10.
云南红河南岸多山,多年来生息在那里的哈尼族人民经一代一代的辛勤努力,把哀牢山区的一座座高山开辟出层层叠叠的梯田,从河谷一直延伸到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12.
天南地北     
哈尼族文化走向世界〔本刊讯〕今春,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云南个旧市召开.130多位中外学者和特邀代表研究探讨了古老神秘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我国哈尼族有125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的红河州、玉溪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哈尼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文化宝藏十分丰富,民间传承大量古老的传说、神话和史诗,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一八五六年,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李文学(又名正学)领导的以彝族人民为主体,并有哈尼、汉、回、苗、傈僳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农民起义。这次反清运动影响所及范围,包括现今云南省西南部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墨江、元江等十个县的全部、大部或一部地区,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左右。运动的中心,在哀牢山脉上段。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拟对此次起义,特别是对起义军的土地政策、经济措施和民族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高的哀牢山顶哟,飘满桑桑的彩云,一桑桑云变一支歌支支歌儿唱给阿波①毛主席。一步一重天,一天一个样……深深的哀牢山谷哟,流淌着美酒一样的清泉,一滴泉水变一支歌,唱不尽吟尼人丰收的欢乐。是明镜一样的水率,沈灌了块块田园;过去土司、地主逗祖的地方,今天,我们收获了串串珍珠。北京和边疆相隔千山万里路哟,北京却速着千万个哈尼人的心,哈尼人迎得丰收吹把.乌。唱起歌,把丰收的歌儿送北京。是千万个哈尼人,用双手开群了山山凹凹;过去的荒山秃岭,今天,我们收获了台云一样的棉花。金色的秋天能够象黄金一样阴光,是因为有了火红的太阳;哈尼…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充分认识了大气循环和地理位置的作用以及居住区域小环境中的雾、雨、水等循环变化规律,在对地形气候的理性选择上,显示出了哈尼人的勤劳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世居云南中部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的彝族人家,过去曾被称为“土家人”,意为土著民族,实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衣着、习俗及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为适应耕作需要,在山腰种植旱地作物的彝族人家基本都以一家为单位,分散居住在山腰平缓坡地上,各家之间都有相当距离。而种植水稻人家则居住稍低,但也都是在层层梯田上方稍微平缓的地方建三五间房屋自成院落,形成“独家村”。在交通沿线或较开阔的山谷,则有较多人家聚居的村落。  相似文献   

17.
哀牢是我国古籍中提到的一个民族群体的名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哀牢人的族属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在所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哀牢的族属进行了进一步地考察,认为我国史籍中提到的哀牢,应该就是今天傣泰民族的先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刘阳 《民族学刊》2022,13(5):15-21, 132
探索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和路径研究已成为学界较为经典的研究命题。横断山区作为最为古老的民族走廊、文化通道,生活其间的各民族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携手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追求共生共融共长、和睦和谐和平发展的历程。哀牢内属千古盛事,流传至今不绝于史书,永昌盛名驰名中外,畅达南方丝绸之路。秦汉经营西南始为求道,后得一统,在“中原”与“西南”圈层互动融合影响之下,哀牢因文化认同求得内属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史籍脉络和神话隐喻中纵横梳理哀牢内属寻求中华民族认同的历程,解密哀牢内属的过程、策略、阶段和状态,并以此为着力点探析横断山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经验,希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叶,农民革命的烽火席卷了全中国.在全国农民起义浪潮的推动下,云南哀牢山区也爆发了一次以彝族为主,并且有汉、哈尼、回、苗、傈僳等族人民参加的农民起义.哀牢山绵亘在云南省的西南部.居住在这一带山区的彝族和其他各族农民,长期遭受着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佃户每年要向"庄主"(地主)缴纳五成以上的地租,还要替"庄主"挑水、砍柴、洗衣、抬轿;逢年过节或者"庄主"办婚丧事,还要给"庄主"送鸡、肉、  相似文献   

20.
朋友,当你来到云南省哀牢山区,你会看到云贵高原上的一种奇景! 红河两岸,层层叠叠的梯田布满千山万壑。有的梯田高达数百层,从山脚一直伸延到山顶,象一架架彩色天梯伸向天边,十分壮观。夏天,秧苗一片翠绿,如块块织毯铺满岭顶坡底;秋天,梯田里金光闪射,哀牢山被映衬得一派明亮火红。这里,就是哈尼族的家乡,她多么壮阔而秀美啊!哈尼族善开梯田,有种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能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