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功绩卓著。他一生发表大景论著,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亲自领导和支持学校图书馆建设,对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对这位一直站在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都是跨越时代的人物,他们在晚清就开始了具有特色的学术文艺活动,五四以后,其成就和影响愈来愈大。他们沟通了中西文化,完成了古今嬗变;由于他们各自的贡献,共同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说蔡元培、鲁迅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这不难理解,而王国维则是国学大师,封建遗老,他与新文化、新美学何干?但历史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常常呈现出反差状态。王国维就陷身于这种矛盾之中。他在政治上忠于满清封建王朝,不肯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5.
1903年以前的梁启超,是进步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这一时期有关国民道德问题的数十篇论著,是宣传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启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评价他的国民道德思想,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他在近代启蒙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更明晰地了解自龚自珍以来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探索救国真理的道路,以及梁启超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近代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也是清末民初文化调和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和”理念贯穿于蔡元培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7.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渴望和幢憬,可在生活中他却屡屡碰壁,少有收获。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蔡元培先生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他办公室面谈。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美育观初探王冬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有许多精到之处,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10.
王弼是魏晋玄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只活了24岁,但他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这方面,哲学史家多有论述。王弼很少谈艺术和美,但他有关宇宙本体和人的思维方式的言论对中国美学的建构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美学史上他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美学史论著不提王弼,这是不妥当的。一、以无为本“有无之争”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大致可分为“贵无”、“崇有”二派,“贵无”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其他还有何晏、嵇康、阮籍、张湛等,“崇有”派的代表人物为郭象、向秀等。王弼是坚决主张宇宙本体是“无”的,他…  相似文献   

11.
一辜鸿铭老先生在民国初年恐怕也算是“顶古怪”的人物了(周作人语)。他留小辫自诩为“傲霜枝”,他主张纳妾视之如茶杯与茶壶那样理所当然,他为清朝大唱挽歌,攻击刚刚诞生的民国,以至于激进的陈独秀、宽厚的蔡元培先生均不约而同地将其归入了倡复辟者的行列。他有幸...  相似文献   

12.
<正> 杨度(1875—1931),字晳子,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声名颇著的政治人物。他两次留学日本,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有所接触和理解。但从现在结集的约六十万字的杨度著作看,他很少有象《论中国厘金税之可否》这样专门探索经济问题的论著。他对经济问题的见解,散见于探讨现实政治问题的一些论著之中,不免给我们一种零碎、驳杂,甚至缺乏理论深度的感觉。本文拟通过对杨度有关经济问题的论著的爬梳整理,评述其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一八六八年——一九四〇年)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美学家。他曾数次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研究过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在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过比较文明史,因  相似文献   

14.
在明史研究领域中,大概最经常讨论的人物要算明太祖了。过去,人们曾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发迹、蜕变和内政,而对他的外交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即使是专门研究明朝对外关系的论著,人们也是把目光集中到他的儿子明成祖身上。然而,明太祖的对外政策究竟对明成祖有什么影响?明太祖对外政策的本身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这不能不是研究明代对外关系的一个开端问题,也不能不是研究明太祖个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一生辞职多次,约略统计,至少有十几次之多。他对自己一生进退之间所采的态度,总结为“难进易退”四字。他引《易经》“小人知进不知退”之说,谓“我国近年来有许多纠纷的事情,都是由不知退的小人酿成的”。他立身行事,力戒此习,故多次引退。难进,正是知进而不知退的相对语;易退,正以说明其难进。研究蔡元培每次辞职,了解其前因后果,有助于研究蔡元培的为人与性格。蔡元培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的辞职,曾经在北京以至全国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成为重大事件;一九二三年在北京大学校长任内因罗文干案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是五四时期名声颇大的社会主义宣传家,他所写的大量谈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曾在知识界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是,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论著中,戴季陶又是一个被冷落的人物。偶有谈及者,也是基本否定,认为他是“中国五四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中“一个很好的典型”,“对苏联的态度是有两面性的”,他所主编的《星期评论》也“不是一个革命的刊物”。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拟谈点个人浅见,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也是民主革命家。他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民主思想,为人们所熟知。而对于他在一九二七年后的政治思想,则研究得较少,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全面评价蔡元培以及正确估量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不无裨益。笔者认为,一九二七年后,在中国政治云谲波诡,急剧变幻的年代,蔡元培尽管一度参与国民党“清党”活动,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但总的、全面的看他的政治思想还是民主的、爱国的。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文化界领袖人物。他既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又通晓欧美文化,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在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蔡元培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东西又化融合的时代,不同文化的接触必能产生新的文化;中西文化结合是双向的,应该注意对西方文明的消化和我国文明的传播。蔡元培力主中西文化融合的主张及活动,尽管有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但它摈弃了封建锁国主义,也同“中体西用”以及“全盘西化论”划清了界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值得称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芹芬 《东岳论丛》2007,(5):149-15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的全力提倡者和积极践行者。一方面,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他肯定美是一种情感活动,强调普遍性和超脱性是美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蔡元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强调美是一种陶养的工具,突出了审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蔡先生的嘱托──《蔡元培年谱长编》自序高平叔一这是整整六十年前的旧事。1935年夏天,偶然和蔡先生谈到,广益书局所出《蔡元培言行录》与启智书局所出《蔡元培文选》,编制得太粗糙,建议蔡先生自编一部文集,蔡先生便叫我为他搜集整理,由他自己审阅。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