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目前实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在近年的司法实践中屡遭学术界与大众指责,舆论普遍认为,"同命不同价"现象违反了宪法和民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但死亡赔偿金并非对生命权的救济而是对死亡导致的现实利益损失的弥补,因此,死亡赔偿金的差额化并不必然导致不平等.当前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症结来源于模糊不清的定性与简单依靠法院地人均收入水平确定赔偿标准.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将死亡赔偿金彻底剥离为精神损害赔偿与财产损害赔偿,对精神损害赔偿确定统一的赔偿标准以体现生命价值的平等,对财产损失赔偿坚持当前的继承丧失说,根据受害人生前收入状况而非法院地人均收入确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采用"继承丧失说",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财产性赔偿,从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仅区分不同的加害行为而适用不同法律法规对死亡赔偿金进行不同方式的计算,而没有对死者是否成年予以考虑,使得没有继承人、没有财产收入的未成年人一旦遭遇侵害致死就只能适用与成年人一样的死亡赔偿金制度.<侵权责任法>虽然明确了被侵权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却未考虑被侵权人死亡后,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补偿问题.我国应建立一个适于未成年人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考虑财产性赔偿、精神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保户与政府是公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政府不能因为对五保户的管理和供养取得对五保户的财产权利;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的赔偿,不属于遗产,政府无权取得五保户死亡的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4.
死亡赔偿金是因为死者的生命权受到侵害的特有赔偿项目。死亡赔偿金具有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二重性。我国在死亡赔偿金方面的法学理论、立法与司法实践出现不同认识与误解,并因此导致在侵权损害赔偿中同命不同价的城乡差别现象。消除在死亡赔偿金方面的城乡差别,应当从理论源头建构符合损害赔偿目的性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人的最高利益,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基础。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生命权不可转让不可继承。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加害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支付死亡赔偿金是承担侵害生命权责任的主要方式。我国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存在诸多不足。针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计算标准、赔偿年限及利息扣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采纳具体计算法即主观计算法,并考虑对死亡赔偿金的利息扣除采用城乡同一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德、日、英等国侵权法中侵权死亡赔偿的范围和数额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重新审视了我国法律中侵权死亡赔偿的相关规定,并提出了完善建议.我国侵权死亡赔偿中的死亡赔偿金性质应为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赔偿数额可由法律直接确定具体数额或划定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法》死亡损害赔偿制度面临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尚付阙如、统一死亡赔偿金难以适用、死亡赔偿请求权人及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粗糙的问题,尤待解决.死亡赔偿金本质为消极可得利益赔偿,应采个别化与类型化相结合的可行计算方法;例外的统一死亡赔偿金,应缩限解释为适用于大规模侵权.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应有顺位限制,并应赋予拟制近亲属权利;一般应平均分配死亡赔偿金,但可适当照顾无经济来源者.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人应加以限定,并应设置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最高额.  相似文献   

8.
康玉梅 《兰州学刊》2013,(8):164-169
我国目前实行的城乡二元标准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引起了社会上对"同命不同价"现象的热议。文章从生命的抽象意义和具体层面的双重性出发,分析了死亡赔偿金的目的、性质和内容,指出它的不同组成部分应有不同的标准。对于目前争议最大的死者预期收入损失的赔偿部分应以反映具体生命状态为基准,城乡不同标准和户籍制度并不是不同死亡赔偿数额的根本原因。《侵权责任法》并没有真正确立公众期待"同命同价"原则。要实现这一愿景,应从根本上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伤害致死的案件中,受害人有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损害有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直接受害人的损害可分为身体丧失的损害和生命丧失的损害,生命丧失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损害.有损害就应有赔偿,死亡赔偿金是对生命丧失损害进行的赔偿,它与伤害致死的精神损害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是各自独立的赔偿项目,在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中应将它们并行规定,而不是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0.
谢宝红 《学术探索》2006,3(6):56-61
生命本无价.死亡赔偿金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本意是补偿死者未来可能的收入损失,其目的在于最低限度地保障死者近亲属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生活所在地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城乡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死亡赔偿金数额不同的根本原因.若因此判定"同命不同价"、法律规定不公,笔者认为这是对生命价值的赔偿属性这一司法解释的误读.社会中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与人之间更趋完全的平等,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利益,解决了人类众多的、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和不计后果的前进,也给人类增添了很多的痛苦和困扰。从这一点上出发,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根本就偏离了其实质。科学技术应该为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服务,这种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要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要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要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技术应从人类的根本出发,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更好地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服务,而不是反过来主导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正确认识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但是 ,建国以后 ,在新中国应不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问题上 ,党内却发生了分歧 ,由最初的肯定变为否定 ,并且在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单一的公有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基于对近代以来整个中国国情的长期探索和正确认识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方面吸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来的全部积极成果 ,一方面纠正了企图超越历史阶段的“左”的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社区养老因强调就地养老的原则,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更符合中国安土重迁、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目前社区养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网络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资源整合、家庭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协调,机构承接服务以及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卫军 《兰州学刊》2007,(3):201-202,72
"时"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它经历了由自然之"时",到"凡岁月日刻之用",进而发展成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的一个概念的过程,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易传>之"卦时"说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华 《殷都学刊》2005,(1):75-79
从个体价值分析,与崔郑氏同为封建阶级的贵族女性,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正值妙龄怀春时节,使得莺莺成为唯一合适的力比多投射对象。崔夫人能怎么样呢?母女关系的前提,致使她不能象一般同性恋者那样直接实现压抑在无意识深处对莺莺的力比多投射,她只能以母亲的身份出现,对女儿生活行动、言语上进行“关注”,女儿即将萌生的情欲,横加干预和阻挠,以期对莺莺长时间的“霸占”。这是她情欲得不到正常发泄,而寻找的出口。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高校生源参差不齐的状况,分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i 1理论及个体素质结构论等几个方面探寻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与贾宝玉思想个性先同后异,并最终彻底分化。小说中二者并置,互相映衬,意在表现离经叛道与回归仕途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和人生态度。甄、贾二玉性格由合而分的过程,是作者在世俗化与个性化之间徘徊游移并最终取舍的过程;二玉最终的性格分裂,也流露了作者创作心理的矛盾:他虽然最终令贾宝玉选择了出世之路,但在感情上又不能全然跳脱俗世的牵绊,因此让甄宝玉从贾宝玉身上分离出来,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二者相互补充,既可以写出仕途经济对一个人的荼毒和异化,又可以突出贾宝玉最终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相似文献   

18.
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因此,作风问题至关重要.要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在思想作风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学风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在工作作风上,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领导作风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纪律,坚持干部工作原则;在生活作风上,要坚持清正廉洁,反对消极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在其晚年以劳动为本体展开了对社会存在模式的本质性探讨,以期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进行创造性构建。由此,对劳动的分析就在卢卡奇的思想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他的劳动理论中又彰显着不客忽视的人学思想。他在对劳动的揭示中设定着人的那种社会性存在,诠释着人的社会生成,提炼着人生存中的自由指向,探讨着人发展的现实路径。可以说,卢卡奇对劳动理论的思考以及内含着的对人生存的关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继承古代意境研究的基础上,宗白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拓展:(1)深入文化核心处,从宇宙观和生命哲学的层面揭示了意境的内涵;(2)把意境的特点归结为道、舞、空白;(3)对意境创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代诗学,更是具有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