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闫顺玲 《社科纵横》2006,(11):111-114
鲁迅是最关注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呐喊》《彷徨》中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但命运无不凄苦悲惨的女性人物,分析妇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的愿望、要求,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吴洁菲 《学术交流》2007,4(3):146-148
鲁迅、赵树理小说中具有传承性的农民形象,主要有5个系列:阿Q——陈小元系列,闰土——老秦系列,九斤老太——李成娘系列,祥林嫂——孟祥英系列以及二黑、小芹系列。两位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的传承性既有一脉相承的一面,但也有发展革新的一面,是同与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龙志鹤  王言锋 《学术交流》2006,4(6):151-154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各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作者蒲松龄在描绘一个色彩斑斓、瑰丽动人的女性世界的同时,描写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缔婚方式给女性造成的不幸,描写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不合理造成的女性忧患意识和畸形心理,描写了对男性绝对依附下的女性命运以及黑暗社会、动荡时代下的女性命运。作者关心现实,关心女性命运的情怀,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在妇女观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霍艳 《社科纵横》2009,24(12):105-10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妇女解放问题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核来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池莉笔下众多女性的生存实境来探寻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轨迹。女性已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 ,走向了社会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们既保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又自立自强 ,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美和情致美 ,与男性携手共创 2 1世纪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6.
宋桂珍  鹿琳 《学术交流》2005,(4):158-161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形象,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知识、素养及个性气质如何不同,但他们骨子里已被男权文化所浸染,他们所秉承的都是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以男性独尊的他者眼光傲视女性、评判女性甚至欺压女性、残害女性.对此,鲁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从而体现了自己的男权颠覆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五彩斑斓、摇曳生姿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女性,但大多数是狐妖狐媚、精灵古怪,她们以内在美著称.而我认为其中三类最为动人:一类是痴情女性,一类是知思必报型,一类是才智型.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来探讨其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琪 《学术交流》2007,82(4):182-185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她们年轻、美丽、纯洁,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在给读者带来清新醉人的观赏性的同时,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既同情女性但又无意识地受制于男权思想的文学观念,又使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了深层的文化内涵。从女性形象和中世纪文化语境的互文性进入《十日谈》,无疑可为这部一直作为西方文学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的关节点的伟大著作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呐喊》《彷徨》的署名、篇名、地名、人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揭示出作者命名的深刻含义及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并对命名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与鲁迅的国民性关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保昌 《求是学刊》2005,32(4):103-108
被视为中国国民性具象的阿Q,其“精神胜利法”究竟是受到了道家文化的消极影响还是受到了民间道教的熏化?这个问题需要辩证。道家思想影响了鲁迅的国民性关切及其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