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重要性,特点及其分类几方面对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对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作了进一步探索。突出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以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英语教学放在跨化交际的大背景下,提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化导入,使学生通过了解该种外语的化去学习外语;又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化,使得二互相贯通,互为表里。论依次从增强兴趣,扩展视野,明了原委,深化知识,破除障碍,化隔为通,补偏纠弊,准确运用等四个方面举证了英语教学中化导入的一些具体个案。论最后指出,外语教学中的化导入方法应多种多样,要因人、因时、因事、因需制宜,综合运用,不管方法如何新、奇、巧,都必须围绕化导入的宗旨:增强兴趣,化隔为通。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学习语言时不能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学活动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以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深层的跨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指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文化,这里从价值念、思维方式、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深层的文化层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沉默行为广泛地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之中,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并不总是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沉默所蕴涵的意义,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必须研究沉默行为的文化属性,理解其确切含义。笔者结合生活中的“沉默”实例,阐述了沉默的语用功能和其文化内涵旨在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会话中的言外之意及未言之意,从而使交际更加顺畅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渗透在语言里,具有独特、广阔、深沉的文化内涵.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渗透在语言里,具有独特、广阔、深沉的文化内涵。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国应用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从认识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入手,对构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文化干扰因素进行了剖析,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和交际行为失当加以归纳总结,论证了把外语文化教学摆在外语教学突出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自觉作为人类对待多样性文明的理性态度,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新境界,体现了文化的平等意识、反思意识、互补意识和发展意识。文化自觉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而要达到这种“双重了解”的目的,则需要通过科学和文化的交流的途径来实现。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交际。语言学家西利曾指出:“语言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目的语社会中能够得体行事并自如交际所必须的理解能力、风度和技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占一先生也曾经说:“语言教育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来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很容易获得,交际文化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细体味和理解,而在交际中若不了解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与迅猛发展,使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互联网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和明显的影响,校园文化呈现出了新的内涵与特点。要在突出文化品位、强化文化特色、规范文化管理等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安代文化产生、发展、进步过程中所渗透的和谐社会思想,阐明蒙古人早在远古时期就对和谐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并通过安代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良好的愿望,付诸行动,使和谐社会思想形成一种社会潮流被推而广之.这种精神和做法对今人仍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在公共领域中,大学生言语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评价,所以言语素质的培养不应该受到忽视而应该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大学生言语行为往往同道德认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弘扬优良的言语道德传统和加强言语道德的研究、教育与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14.
论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文化观包括文化社会整体观、中西文化观、文化发展观。新文化运动文化观阐释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及地位,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新文化运动文化观有其深刻和科学的一面,又有片面和偏激之处。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雅、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有助于推动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和控制,对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段、段落、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不同的国家、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国际化”、“全球化”、“跨文化”等概念也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报刊文章之中,有关跨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也成为热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常见的方法,论述了在我国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多元语境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主义的世界语境中 ,本着中华文化的究极根性以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主体性 ,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情形。当代中国人或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可以有不同的信仰 ,他们却不可以也不可能不在存在论意义上以“中华性”定位 ,中华文化的质素已经与生俱来地流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作者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尝试建立新的思想范式。即以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视角,对文化的意蕴、文化分类及生态多样性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结合生态哲学的理论构架,认为不同价值取向直接造成了现代文化与生态文化的本质区别,并且提出现代文化向生态文化的转变,是一次深刻的质的转型。也在这一转型中凸显出了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经验的语境中,中国区域文化最重要的是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诗性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江南诗性人文与齐鲁伦理人文既相对立又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结构原理。没有后者对前者的伦理提升,江南会因缺乏伦理水准而变得越来越轻浮与肤浅;而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诗性灌注,也会因丧失弹性而成为一种桎梏人性的枷锁。在当代实践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齐鲁伦理人文那种至阳至刚精神在反传统的全球化背景中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江南诗性人文那种优雅品味在反美学的后现代文化中越来越粗鄙化。在华夏文化建设中,既有承担历史、社会和现实道义职责的铁肩和忠心赤胆,又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深情和寄托,才真正符合中国诗性文化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