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是建构生态的文学本体论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研究的理论基础,而"生态本原"、"生态存在"和"生态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的理论内涵.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本体论,阐明了生态文学本体论是指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文学实践上的,研究生态的"文学本原"、"文学存在"和"文学本质"及其生态关系的文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诗艺术论>流派视角的新艺术解读,提出新诗本体的核心诗学命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外诗歌传统整合的意象艺术美选择;新诗传统整合的听觉艺术诗美本体价值取向;纯诗是新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包括直接继承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学衡派和梁实秋的文化运作,以及未受白璧德影响但在精神上与之契合的观念运作,主要出白干新人文主义先驱者辜鸿铭和各个世代的新儒家.这一思潮偏向于对文学资源的片面开发,思潮的运作者对新人文主义的服膺与契合意向往往侧重于文学写作、文学批评或文学研究文本.新儒学家们在尊崇传统文化和揭示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意义上言说中国文学史现象,其文字属于文学的学术本体的写作结果,辜鸿铭以及学衡派文人通过文学视角进行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文明批评,其新之于文学领域的基本建树主要体现在批评本体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文革"的结束,使文学创作和文学想象逐渐真实起来.民刊<今天>和以北岛为代表的"今天派"的登场,则让人们看到了文学久违的曙光.本文将<今天>置于文学史的原场城,进行深度还原和意义分析,这对当代诗歌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用本体论方法认识事物的本原和本性,将从诉诸事物本身的终极存在的意义上廓清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本体价值.本体论方法对文学研究的有效性表现在在"思"的层面上聚焦本体的方法论指归,在"言"的层面上把握文本结构谱系的技术设定,在"诗"的层面上思辨文学存在方式背后的本质意义与价值,解答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本体就是新闻事实或者表征它的事实信息.规定一种事实信息之所以是新闻信息的属性就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文章对新闻本体属性的来源、特征及其构成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闻本体及其属性,意义在于新闻观念的变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对新闻本体属性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关于<庄子>的文学研究著作主要有七种:阮忠的<庄子创作论>,宋效永的<庄子与中国文学>,孙以昭、常森的<庄子散论>,白本松、王连锁的<庄子与中国文化>,刘生良的<庄子文学研究>,孙克强、耿纪平主编的<庄子文学研究>,孙雪霞的<文学庄子探微>,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李剑主编的<庄子很生气>.每本书都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但也存着局限和缺点.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本体论具有相通性。人的日常实践中的感觉、情感、领会构成了情意本体 ,“合情合理”是它的基本尺度 ,“诗意生存”是它的高级形态。文学以人的情意为本体。针对三种生存状态应该有三种文学。真正伟大的文学是体现和升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明镜和灯塔 ,具有叩问人生意义、了悟人生价值、烛照人生道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振兴儒学,唐代儒家学者李翱以儒为本,重新重视<中庸>、<易传>等儒家经典,吸收同时代佛学心性理论,著<复性书>三篇.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的概念,并利用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本觉"的思维方式论证凡人和圣人心、性、情的关系,系统阐述凡人去情复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