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较弱,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教师应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谈一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了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相似文献   

3.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人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下面三条途径去培养: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多采用“学生写、教师改”这种模式,于是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阅案头高叠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可是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还是提不上来,作文水平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让学生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评判作文优劣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和同行的交流中,经常谈到的话题是作文教学太难了.我认为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是解决作文教学难的关键.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下面就从读、写、评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谈谈作文的批改浙江省金华市技工学校俞培吉俗话说:“天天读,知识增加;天天写,笔下生花。”技校生的素质相对较低,为了改变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状况,笔者以勤写为突破口,对学生强化训练。实践证明,勤写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作文每周一篇,日记每天一页,...  相似文献   

7.
作文讲评”是老师批改作文后,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之处、问题所在以及努力方向,以达到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取长补短的目的。“讲评、讲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评,学生听。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定式。至于这效果如何,结果怎样,人们考虑得并不多,可老师们的怨言却越来越多:什么“作文批改工作量大”,“学生不爱动脑筋”,“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写作水平没长进”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讲评”方法上作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语文教师认为的“老大难”问题,每提及学生的作文,教师们更多的是满腹牢骚:这些学生怎么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农村学生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也有限就更写不好作文了。其实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在农村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也是非常丰富的,只是学生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变成作文中优美的词句。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学生来说,作文难写,有苦说不出。成天"两点一线",像书呆子似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能写出好作文?那生活与作文到底有何关系?指给学生写好作文的路又在何方?本人结合课改实践以及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条途径:1、观察生活、捕捉素材;2、体验生活、寻找素材;3、学好课文、积累素材;4、课外阅读、扩充素材。相信会对正苦于这方面探索的老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双利 《职业》2013,(35):99-100
本文着重论述在职高生作文水平低和作文态度不端正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走出作文的困惑。写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最佳途径。诚实是前提,用心是保障,留心是源泉,写细是法宝。归根到底,在于“写实生活”,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指导学生写既能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又能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我,既能具备作文的普遍意义又能具有个人特色的个性化作文,并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写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更高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造屋要有瓦砖,做饭要有米油,作文则必须要有材料,材料从哪里来?从根本上说就是从生活中来。因此,我们不但要有观察生活,还要有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就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文章写天气的酷热,除了直接写“天热的发了狂”,还通过马路上干的“发着白光”.便道上的尘土飞扬.狗吐着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大,柏油路要晒化等侧面写天气酷热。  相似文献   

14.
循环日记属于孩子自己的“快乐大本营”,在这里可以激发情趣。搜集素材,巧设文题,发散思维,抒发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让学生想写、能写、易写,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给作文教学天地开启了一扇亮窗,让清风徐入,让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了技巧写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情绪的培养和激发,没有让学生具备“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即使学生习作中偶尔有一丝真情的流露,也常会被老师们的“不具体、不生动”之类的词藻所掩埋。故此,学生心灵之扉紧闭,只能违心地说着空话、套话、大话乃至假话,似是而非的背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严重抑制了学生情智的发展,致使作文能力的提高举止维艰。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乐于写作,必须在作文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谈一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了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以下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实践经验: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来最令人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也是如此,每次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写话是近几年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较为流行的教学手段之一,集阅读、绘画、说话以及写话于一体,对提升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在写话教学过程中,能够供于学生观看的文本较多,凡是学生喜欢的文本都可以作为“写话”的材料,通过看图写话,实现“看”与“写”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绘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然而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写话内容单一、枯燥,其写话兴趣较低,需要教师增强学生写话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写话中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普通高中)。可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这个本应激情涌动、诗意盎然、馨香怡人的“世界”并不如人意,许多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沙化和缺失,他们阳光不在,真诚不在,美感不在,作文中出现的是一个个清冷淡薄的模样。如何运用作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