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生教育”是由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理念,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意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理念相同.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生教育”是高职德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魏国权 《职业》2022,(20):85-87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本文提出建立中职德育“五环”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体系,找到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更新学校德育理念,构建德育体系,拓展德育渠道,形成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企业共同育人的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官卫星 《职业》2013,(17):69-69
高等院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对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的需求。文章阐述了高师院校发展的思路,即“一重二强三接四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的负效应,现行文化背景造成的思想冲突,是产生德育困境的宏观背景;高校教育理念“重智轻德”,德育工作者意识与行为滞后,是产生德育困境的微观诱因;德育功能被无限夸大,目标设置脱离生活底蕴,是产生高校德育困境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张伟  叶政 《现代交际》2023,(3):9-18+1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使用“现代”及其相关概念,蕴含的现代性思想总体上有三重维度:第一,在历史的坐标中“现代”类似“当代”,而“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主要指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即现时意义上的历史内涵;第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即现存意义上的批判内涵;第三,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现代化在发展意义上的实践方向,并从行动意义上提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实践要求,即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内涵。三重维度也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当代启示,即在现时性上紧跟最新现代化的趋势,批判和扬弃现存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潘瑞旺 《职业》2016,(20):38-39
针对技工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现状和学生自身素质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技工院校应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本文以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从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教育任务和工作措施三方面,对技工院校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三)登记自由主义 1.建筑物所有权第一次登记如前所述,台湾土地登记制度采取“登记强制主义”,但对建筑物所有权第一次登记,却采取“登记自由主义”。建筑物依法兴建完成后,是否办理所有权第一次登记?何时办理?由权利人任意决定,法规并无强制及限期办理的规定,也无“未申请登记者,视为无主建物”的规定。此种任意登记,即“登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8.
王宇 《现代交际》2011,(7):210-210
根据学校隐性德育是由道德的含义和道德学习的本质决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德育启示的分析,提出高校隐性德育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承志 《现代交际》2024,(2):86-94+123-124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不同且后者为前者奠基,这一实情已被包括跨文化传播学在内的传播学界长期遗忘,重思“方法论”是疏通传播学“源头活水”的必要手段。从“方法论”的层级观之,意欲实现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应在研究范式上完成由宏观至具体的三重转向。首先,范式理论本身应从“范式转移”转为“范式平移”或“范式共存”。其次,在“范式平移”内部应从“实证范式”的一家独大转为“实证范式”与“人文范式”共存。最后,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学所需要的“人文范式”不仅来自西方传统,也应来自中国传统。跨文化传播学在范式上的转向不是要制造范式或文化的对立,而是为了更好地综合科学与人文精神,融贯东方与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修海燕 《职业时空》2010,6(5):88-89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高职西班牙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三重并举”的教学模式和“三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训练培养模式,目的是推动高职西班牙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德育目标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达到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的水平及其标准。本文试图将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内化为“大学人、社会人、共产党人”三个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并以此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沈云香 《职业》2014,(33):55-55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纪律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但自尊心强,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班主任要以人文关怀为主线,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管如严父”三重角色,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顾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型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型农业院校的德育课程的特殊性是由这一目标决定的。除了具有和高校德育课程相同的目标外,新型农业院校德育课程的目标还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就以某农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来分析德育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丁锐 《职业》2014,(21):9-10
衣着清爽、笑容甜美、步履轻快……这就是浙江省建筑安装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面貌。该校几年前还被招生难、生源差、学生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所困扰,但自从四年前实施“德育学分制”,变学业学分“单轨制”为“学业+德育”的学分“双规制”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技双馨人才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5.
胡群英  李丽 《职业时空》2009,5(8):135-136
德育要符合人的本质要求和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高校德育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对推动现代高校德育发展具有基础意义。从现代社会认知学说和建构学理论出发,现代高校德育实质是一个大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道德系统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在建构型高校德育实践中,它遵循“以人为中心”,从“无”到“有”、从“解构”到“建构”的互动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承传与超越: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一书,是由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忠华教授所著,于2015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耗时数十年,是作者数年来致力于思考德育理论发展问题的智慧结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简评:书中章节的框架简介、书中的出彩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杨丽珍 《职业》2016,(18):49-50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而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改变旧的德育教学理念,探究新的德育教学理念,完成高职德育教学的任务。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内化教育的德育教育思想及社会“大德育”的教育理念出发,探究德育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期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德育教学任务,实现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08,(1):50-51
在十七大结束不久。唐山市委即召开常委会议.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主持。研究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决定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学模式的设计存在弊端,重分数轻德育,只教书少育人现象占据主流,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之所以存在,是顶层设计时没有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校园推行有效的德育课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张洪  王靓 《职业》2022,(6):78-80
在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结合专业群实际情况,分“立‘面’:大思政德育体系的内容厘定、拓‘路’: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下的五个典型场景、建‘模’: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的运行机制”三步构建和实施大思政德育体系,对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