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诗词用典,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本文谈了对诗词用典的认识、诗词用典的内容、诗词用典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梁秋生 《职业》2007,(9):105
了解诗词用典,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本文谈了对诗词用典的认识、诗词用典的内容、诗词用典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词中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打开诗歌思想的门径。小学诗词教学,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以提升小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美的能力。文章以人教版的山水田园诗词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意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旨在为小学诗词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梁秋生 《职业》2013,(6):59-61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用典更是引人入胜的亮点。用典的恰当使用,可以起到简化文字,深化主题的作用,用典就如珍珠让诗词更加光彩夺目,文情隽永。本文对诗词用典的类型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诗词所形成的听觉意象是诗人进行情感表达和情境描述的重要手段。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的表达,可以充分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性格和情感意味融合进入中国古典诗词所形成的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的磨练而不失其颜色,我国古代诗词之中所蕴涵的悲剧意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以我国的古典诗词为具体案例,探讨我国古代诗词之中的几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古典诗词的含蓄性、陌生化特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古典诗词心生排斥感。实际上,古典诗词充满情趣和美,正如蔡振楚、龙宿莽两位先生说的那样"诗如才子,词如佳人",古典诗词虽然"为人深沉",但只要以真诚的态度与他展开对话,他们会给你以美的享受和满腹才华。  相似文献   

8.
我是1997年7月退休的。2007年4月,我上了通辽市科左中旗老年大学诗词班,连学三期,获益匪浅。 学写诗词,融入社会 退休的老年人,不能脱离社会,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因人而异。我是在诗友的介绍下,参加诗词班并加入了旗、市两级诗词学会。经过三期学习和习作,我感受到,学习诗词,是最适合我融入社会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9.
张庆昌 《老年世界》2009,(11):15-16
李鸿翱是赤峰学院离休教师。他曾任赤峰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等。近十年来,为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他笔耕不辍,传诗不止,不仅创作出大量诗词作品,还一直致力于学院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有关领导及诗界同仁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文坛泰斗,国学大师。先生学贯古今,对中国文学贡献巨大,其《人间词话》一部更是对我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文中取其中一点境界说,谈在诗词方面的一点小见解。从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入手,论述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既定的意境标准入手,谈优秀诗词的情景交融。总论优秀的诗词揭示由情入境、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前后五年,公事之余观山览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深广的文学地理价值。一方面,这些诗词应地应景而作,表现出浙江杭州地域清新自然的风格;另一方面,杭州的诸景因为苏轼的诗词而更添诗情画意。因此,今试图从文学地理角度解读苏轼于杭州所作的游历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词,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精华,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化遗产。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其中带有"泉"文化色彩的诗词成为一大特色。本文立足于济南当地著名的泉水文化,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泉"文化诗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同时将济南"泉"文化诗词翻译与新媒体相结合,探寻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诗词翻译是世界各民族传承文明。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诗词翻译的历史都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的俄译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性,汉语与俄语在语体上有很大差别,在翻译诗词方面,有诸多情感不能完全对等地表达出来。本文就中国宋代诗词在俄译中的情感传递进行分析,旨在使更多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不断跨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神话和宗教元素是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色彩以及特有的宗教内涵使得诗人的诗词内容展现更为丰富,思想阐述更为深刻.从中外浪漫主义诗人诗作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外诗词中的神话和宗教元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西方优秀文化,提升读者中西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国庆 《职业》2016,(20):126-127
在基础文化课整体“失重”的情况下,古代诗词教学已不能再像小学初中那样以背诵和词句解析为主。本文从诗词的“悲剧风格”出发,就“悲剧美”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在对教材中诗词“悲剧美”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一教学思路对学生净化心灵和成长人格的意义。旨在以其“悲剧美”来展现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找到一条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魏欣 《公共关系》2001,(12):40-41
诗词唱和,本是文人雅事。然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凭借着他博学多才,能诗善赋的诗人天赋,常常妙用诗词进行公关,激励士气,指点江山,抚慰故友,寄托衷肠,颂扬河山,其诗词意境高远,雅俗共存,文采斐然,广为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诗人领袖毛泽东的神奇之笔,向世人展示出独领风骚的诗词社交风采。  相似文献   

17.
许渊冲先生不仅仅是北大的教授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被评为"译界泰斗"。诗词因其创造者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是这些差异增加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本文将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指导下对不同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诗词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文章,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自我修养。备课恰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诗词鉴赏课堂的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陆小玲 《职业》2012,(15):130-131
中国诗词简约而不失丰富,含蓄而不失形象,轻灵而不失厚重。这些特质使得诗词的语言具有了暗示性,而暗示性是借助诗词语言的词性、意象、标题、注释等来传达其极耐寻味的内容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诗词既有汉家风范,亦不失满族风情。在纳兰性德身上,满汉文化不再是对立的、冲突的,而是妥帖地融合在一起,融入他的血液,是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现从纳兰诗词中所体现的汉文化及满文化分析其诗词中的满汉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