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留学哈佛时遇到一个留学生,那名学生在万科做过,当时正在哈佛读博士。有一天,这个学生对我说:"王总,我想上《非诚勿扰》。"我知道《非诚勿扰》是个找对象的节目,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档娱乐节目,我说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结果他跟我讲了理由,他说他毕业之后准备回国创业。我说你回国创业和上《非诚勿扰》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2.
海伦 《职业时空》2005,(13):48-49
《枫华》与《读者》常常有读者朋友对我说:“在中国我们爱看《读者》,在加拿大我们爱看《枫华之声》”。每当这时,我总是热情地对人家说:“谢谢鼓励,多多支持”。发自内心的显现出又感激又自豪的表情。应该心怀感激。加拿大的华人朋友们真的是很宽容。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我们这本小小的《枫华之声》哪里能跟《读者》相提并论。《读者》的印数上百万,《枫华》的印数才几千;《读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迎接迟来的解密 2000年的秋天,我在《中国社会导刊》第8期上发表了一篇千字文《迟来的解密》,内中写道:“……少年的我一直疑惑,依据什么常常说中国是在世界的东方?我眼中的世界地图,类似雄鸡形状的中国却位居地图的中央……有一个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他是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晓光博士。郝博士说:中国的位置摆得不  相似文献   

4.
胡适拒名     
时下,很多文章都谈到胡适好名。不但写过《胡适太好名“白活”30年》这样的犯浑文章,而且还就胡适是否好名与陈鲁民、苏育生、陈仓等先生“打过笔仗”。太史公司马迁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世人谁不好名呢?胡适是有些好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不好名,甚至还拒名?  相似文献   

5.
当年,办《观察》杂志的储安平向胡适先生求字,胡适给他写了这样一个条屏:“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是胡适年轻时就表达过的意思,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的不是教育,但对“百年树人”的教育来说,无疑也是格言。  相似文献   

6.
《社会观察》:在出版界,易中天说史的文字版《品三国》引起热销。请谈谈您对《品三国》一书的看法。虞教授:很抱歉,我没有完整读过易中天的《品三国》,只是在央视《百家讲坛》偶尔看过片断讲演,应该说还是能吸引一般观众的。但讲课与著书还是有所区别的,文字版应该更有阅读的快感与  相似文献   

7.
幽默漫画     
▲不解风情的博士小妍是个追求浪漫的狮子座女孩儿,最近却义无反顾地爱上呆板木讷的魔羯座博士。约会几次后,两人感情日渐深厚,但仅仅是吃吃饭、看看电影,没什么特别表示。这次博士送小妍回去路过一家花店,小妍别有用心地走进去,看看这朵,又嗅嗅那朵,博士耐心地跟在身后。终于,小妍拿起一束红玫瑰,一脸娇艳问道:“好看吗?”博士老实回答:“好看。”小妍再次引诱“:真的好看吗?”博士肯定地点点头,仍无任何行动。小妍终于忍不住,提示道:“我也觉得挺好看,我真的好喜欢,你可不可以……”博士十分诚恳地说:“没事,喜欢就多看会儿,我可以等你!”…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世界》连载刘麟瑞同学《我的回忆》一文,叙述北平成达师范一节较为详实,我阅后对他说:“文如其人:真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如烟,又勾起我无限怀念。现北京有同志正在撰写成达师范校史;今年马松亭大阿洪逝世后,有关领导给予了公正、高度的评价,我常说:“实事求是,天下归心。”借此时机,对麟瑞同学的“回忆”略加补充,作为资料,或有裨益,并以此向松亭老师深表悼念。  相似文献   

9.
读编有约     
《现代交际》2005,(6):73-73
您好!我是鄂州大学医药系的一名学生。我简单地谈谈对《现代交际》的看法。应该说,“特别策划”和“交际会客厅”以及“燃点心灯”等栏目是非常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的,内容不错,可以算是贵刊的压轴栏目。贵刊应该应该加深加强这些栏目。不过,健身等娱乐八卦这类的栏目,我觉得没有必要开设。因为网上和报纸上这类内容已经载了很多,内容不仅新而且全面,贵刊该栏目优势就不是很大。如果要增加内容,可多刊些文章。最后希望《现代交际》越办越好,有更多的人喜爱。  相似文献   

10.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看,历史这小姑娘,要么是花枝招展的,要么是衣衫褴褛的。比如在西方一些记录者眼里,他们可以进入“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号称是“被我们忽略的真实故事”;而在东方,中国人则是琢磨“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可以与正史相媲美的是研究“我们历史的有另一张面孔”,看着好玩,还可以让阅读者找到快感。所谓“秘密档案”,不过另类的另一种方式,比如作者李阳泉在新书《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我们历史的另一张面孔》中写道:古代打屁股是最常见不过的刑罚了,然而,打完之后为了填充屁股上的血流如注的洞,居然用羊后…  相似文献   

11.
“步入婚姻的殿堂应该会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扩展,而不应该是对自我的一种束缚。和你在一起,使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我不得不压抑我自己、让自己努力去满足你对我的期望,前者更让我充满激情、让我更有勇气。” ——Susan Piver《在说“我愿意”之前必须要问的100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播种者胡适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在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主办的“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上,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发表了一篇讲演《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这些“平淡无奇的起码言论”却招致了众多非议,有人以不应在国际会议上向外国人侮蔑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为由,指责胡适失礼、失态、不爱国;更有人作诛心之论,认定胡的颂赞科学和技术,主张中国西化,是洋奴思想的流露、是文化买办在洋大人面前讨好的表现。在一片骂胡声中,初露锋芒的李敖看不过去了,出来打抱不平,写了这篇《播种者胡适》。这犹如抛下了一颗连锁反应的重磅炸弹,由此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笔仗,不久又分为遥相呼应的两个战场:一个战场的主题是“胡适功过”;另一个战场的主题是“中西文化”。前者李敖的主要对手是叶青(任卓宣)和郑学稼;后者的主要对手是徐道邻和胡秋原。面对如此学林的高段强手,青年李敖毫无畏怯,勃然而起,一战而不可休,又一气写下《为〈播种者胡适〉翻旧帐》、《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等数篇万言檄文。叶、郑、徐、胡诸翁虽年事已高,亦不现疲软,鼓余勇挺枪上阵,几番交手,双方打成一团,最后拉拉扯扯上了公堂——起衅肇事的胡适之却在此时独自悄悄地步入了地狱。这一段唱做念打俱见功夫的文案戏恰如为这位文化班头做了一次精彩的大道场。  相似文献   

13.
仅仅因为一点不算大的事,我们吵了起来。丈夫说:“我不要你管我的事!”我说:“我是你老婆,有权利管!”他说:“老婆就该干老婆干的事!”我说“我的意思对,你就应该采纳。”他吼了一声:“滚!”片刻的惊呆后,我哭着转身跑出了家门。我听见婆婆追着喊:“深更半夜的,你回来,你别理他!”在宿舍里,电话铃响了,是丈夫:“刚才地震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也不要你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一位朋友的扇子上题上这句话: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法是要忍得住痛苦。后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第25号里引了这句话,并加了一句评语:“我看不但爱情如此,爱国爱公理也都如此。”过了几天,陈独秀被北京军警捉进警察厅。胡适发表随感录《爱情与痛苦》,  相似文献   

15.
我先是买了一本《大话西游宝典》,看了半截就去买盗版《大话西游》影碟。我必须承认我实在看不下去。我反复琢磨,不知道“如果非要给这个爱一个期限,我愿意说一万年”妙处何在?这怪不了别人,我应该小心翼翼守护自己的臭嘴,不能轻易对这类东西发表议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男性。在我的手中,是一本关于女性问题的书:《关于性别的追问》。我翻开书,阅读;合上书,思考。正如女性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男性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社会中,男性也有不同的角色。男性怎样看女性,这要由男性的不同角色决定,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就一个人而言。众多的人,更有不同的层面。但《追问》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想给出一些定义,对“女人”,对“女性美”……尽管封面上就有作者引用的雨果《九三年》中的名句“我说的是平等,我没有说相同”,但我读完书,还是有些疑惑:作者是倡导平等,还是倡导相同?作家、女作家,诗人、…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校长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葛红兵在他的名文——真是名文,若不是看了他这篇文章,我还真不知道在中国文艺理论界有这么一位敢于“直言”的“博士”——《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中谈到钱钟书时,  相似文献   

19.
寅吃卯粮《明臣秦议》三十九有段话是这样写的:“大都民间止有此物力,寅吃卯粮,则卯年之逋,势也。”可见其寅年就吃卯粮,何其入不敷出。前些日子,北京的哥儿们以及一些高层老同志,每当见了我,总是又关心又埋怨地问:“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听说你住的房子都押啦?”我微笑不语,“听说连汽车也……”下文虽然没有说下去,但我已明白他们要说什么了。仿佛我这个人可真荒唐,做事应该谨谨慎慎、量入为出才是。他们追求  相似文献   

20.
幼时读书,读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时,亢奋不已,便自小立下了与英雄相同的志向。人常言:女大十八变,依我看,男大八十变。比如我,其中一变就是上述志向被抛到爪哇国去了“。匈奴”尚未灭,却已经抱得美人归了。当然,我也曾经矛盾过,究竟是先灭“匈奴”呢,还是边灭“匈奴”边把家“为”了?据知,写《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有矛盾重重的时候,难以抉择时就在笔记本上列了一张结婚和独身生活各有利弊的对照表:“我的上帝,一个人如果总像一只无性的工蜂那样,一生只是工作、工作,没有别的一切,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在这烟雾弥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