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族本主祭祀仪式象征意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白族聚居的地方,解放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信仰“本主”,有些是一个村子祀一个“本主”,有些是几个村子共祀一个“本主”。各村信奉的“本主”都建有“本主”庙。同白族杂居的汉族、彝族、纳西族等,由于受白族的影响,也有祀奉“本主”的。$ 白族人民过去信仰“本主”,生死喜庆都要到本主庙去磕头敬香,信奉的虔诚,甚过信仰其它宗教。建有“本主”庙的地方,一般在旧历年初、年底或是“本主”神的生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有些地方还流行着“本主”走亲戚的习俗,到时要迎送“本主”,有的用轿抬,有的是骑马,有的还用大木车拉。“传说本主段宗是大理马久邑人,到上阳溪上门  相似文献   

3.
白族本主神号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本主神号述略施立卓与汉族的民间宗教,如道教相类似,白族特有宗教本主崇拜所奉祀的神抵大都有特定的神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些神号显得芜驳庞杂。然而神号作为本主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本主信仰的性质、形成和流变。本主神号,亦...  相似文献   

4.
本主信仰是白族地区最具民族特征的社会文化,是白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建构起来并以某种形式反映白族社会生活内涵的文化形式,有着一套内容独特、约定成俗的崇拜仪式和活动。“接花”习俗是洱源五村本主信仰中有关婚姻观念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五村与其他白族村落本主信仰的重要差别,体现出白族本主信仰的多样性和村落的差异性。它以仪式和活动的方式展现和延承着五村地域内白族群众对勤俭、和善、孝举和忠诚等社会文化的崇尚与奉行,体现了五村地域内婚念文化文化在神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相融通,通过对时代语境的适应性阐释地域婚念文化变迁内涵的同时凸显其独特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主信仰是中国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它不仅是白族人民宗教生活的需要,还与白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白族人的孝悌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本主信仰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老人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分析白族本主信仰与老年人健康生活之间的联系,无疑为我们寻求民族文化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主庙:白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文化是白族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文化 ,本主庙又是其核心和重要标志 ,它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场 ,承载着白族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在白族本主庙里 ,白族固有的文化事项 ,均能凝聚和展示 ,本主庙是白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库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大理周城白族的宗教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交融互动的产物,具有三个明显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是信仰之根,即原始宗教;第二层次是信仰之核心,即祖先崇拜和本主崇拜;第三层次是信仰之依附,即外来的各种宗教,周城白族宗教的这种“三层次”结构是整个大理地区白族宗教结构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白族本主神话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它与中国古代神话相比,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本主神祗的多元化;二是本主神祗的人性化.深入探析这两个特色的丰富内涵、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发展的特殊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对于我们探寻白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发展历程,认识和继承白族本主神话中所体现的爱国、献身、宽容、进取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族的本主信仰,是白族社会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其底层是原始社会的土地神或社神崇拜,在社神的基础上不断叠加而形成;在白族社会实现和谐有序的内在需求之下,众多体现白族社会价值观念的杰出人物被塑造成为本主神;本主信仰的实质或最终目的,是建构白族民众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及其对自己的自信,帮助其实现各种人生福祉,同时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与永续发展.本主信仰与白族传统社会的发展在总体上是相适应的,并且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也是白族妇女的宗教信仰。莲池会作为白族妇女本主崇拜活动的载体和民间组织形式,不仅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世俗社会功能,对白族妇女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慰籍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养老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主崇拜是白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它之所经久不绝,至今兴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一直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宗教、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重要功能。这就需要我们的重视并作深入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白族本主崇拜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本主崇拜的调查、研究,始于徐嘉瑞先生,他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的相关记述和论证,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解放后的历次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都对白族本主崇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关研究文章也不断增多,本主崇拜的调查与研究在日益深化。 本主崇拜几乎是白族全民信仰的特有宗教,在一百多万白族中,除云南怒江地区一万多人外,其余云、贵、川、湘的广大白族,全部崇拜本主。白族群众对本主的虔诚信仰和始终不逾的信念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是白族本主崇拜的思想基础。它虽未形成一整套信条,却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于庞杂而  相似文献   

13.
湖南白族本主信仰一方面秉承了云南白族本主信仰的传统,具有突出的原始宗教信仰诸表征及本质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历经军事迁徙、辗转落户的特殊历史进程并受到与当地土家族、苗族散杂居的地理人文环境影响,致使湖南白族本主信仰的类型及特征与云南白族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打上了鲜明的历史地理及区域文化印记,兼收并蓄巫、释、道、儒诸文化,并与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信仰文化不断交融。  相似文献   

14.
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具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属性,又有其鲜明的民族个性,表现为: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政治认同的二元性;儒释二教与政治文化和谐共存;贵族式教育、宗教寺庙和本主文化是白族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村落及村落中的人群、广场、本主庙、斋堂等是白族文化内涵保护的直接载体和传承场.作者透过种种实际情况,提出白族文化需要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其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慈善伦理思想:"慈以扶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伦理;"团结互助"为重点的宗族乡梓慈善道德;"本主崇拜"为载体的宗教慈善思想等,对调整白族人民的慈善互助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现代慈善伦理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9.
试论白族本主崇拜的性质杨仕本主崇拜,是白族以村落为单位而集体崇拜某一本主偶像的独特宗教信仰。“本主”是汉语的称呼,在白语称为“武增”,意思是“我的主人”。本主是一个村落或由几个相邻村落组成的某一地区的保护神和主宰神,他既主宰着所辖村落或地区居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大理周城白族村本主信仰,在其千年变迁历程中,无论怎样变迁,其深层所包涵的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基本精神不变.这既回答了宗教在当代社会存活的缘由,同时也回应了格尔兹所提出的“宗教现代化”以及“宗教的内部发展和自主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