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族民俗建筑物.它具有造型美观、结构独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我省南部侗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大的寨子多至四五座,鼓楼矗立,花桥横跨,干栏式的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特有的风光. 鼓楼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它起着与侗族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功能.侗族人民利用鼓楼击鼓报信,摆古休息,聚众议事,  相似文献   

2.
侗族鼓楼是中国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侗族鼓楼的建筑,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还凸显了侗族人民对关的追求以及对建筑美学的认同和感知.侗族鼓楼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美,主要表现在形式的和谐、物理的和谐以及文化的和谐等方面.对侗族鼓楼和谐审美属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鼓楼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鼓楼,领略鼓楼的艺术风采,爱护侗族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3.
侗款是侗族社区的习惯法。任何形式的习惯法都是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衍生内容,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各自执行的习惯法,无论是立法的依据,施法的手段,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都各不相同。但任何形式的习惯法,其基本特征都会与该民族的其他文化事项息息相关,同时又对其他文化事项发挥重要的影响。可是.时下国内的学人在对侗款进行研究时,很少关注侗款的特点及实施成效,而是更多的关注侗款的渊源。作者在长达十三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侗族社区的侗款进行了调查与反思。本文认为侗款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与变迁,其内容与特点仍然以其不同的残留形式在今天的侗族社区发挥作用。仍然维持侗族社区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4.
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首要目标,通过对新晃县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侗族鼓楼作为民族文化之瑰宝,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提升民族自信,加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但同时也暴露出现有模式存在的细微问题,如表演者对侗族鼓楼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充分、外来商人的唯利是图影响民族感情、世居人口在旅游开发中未享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以及外来人员对鼓楼文化有限的了解影响民族交往.如需加强侗族鼓楼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须进一步发挥民族关键符号的作用,引导各民族在旅游活动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引领各民族树立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是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结晶和传承载体,它以其独特的复调和声与无伴奏的自然音质唱响山乡水寨并走上了当今世界乐坛。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体现了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坚执守望和高度认同。自然和谐的原生态演唱艺术,来源于侗族人民对家乡山水的满怀挚爱,对生活美和劳动美的真情流露,而特殊的"款"组织形式和"寨老"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则是其穿越时光隧道流传不息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6.
王俊 《云梦学刊》2007,28(6):110-112
鼓楼是“南侗”地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精美、结构古朴,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它还集财富和人文展示、聚会议事、民俗风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予一身,对于侗族社会的雏系和进步、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不可或缺,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传统侗款的法文化主要体现在款组织和款规约两方面。款组织是侗族社会以地域为纽带而结成的联盟组织,是民间性的自治联防组织;款规约是维护侗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行为规范。二者在侗族社会的法律生活中集中体现了权威性和道德性。传统侗款的道德性和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恰好契合了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法观念。  相似文献   

8.
侗族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人口一百二十多万,是个善歌唱的民族,有多种体裁、多样内容的民歌。其中侗族琵琶歌(侗语称为“嘎琵琶”)文学水平较高,它用琵琶伴奏,是一种自弹自唱的说唱艺术;其短歌属于民歌范畴,其叙事长歌属于曲艺范畴。侗家琵琶外形近似汉族三弦,但有四根弦,分大小两种:大琵琶音色低沉柔和,长于伴奏记叙性唱词;小琵琶音色铿锵,细致而深厚,长于伴奏咏叹性唱词。  相似文献   

9.
侗族大歌有着特定的自然生境、社会生境和文化生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特定生境的规约,使得这一民间音乐形态为侗民族所独有。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侗族大歌传习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均发生了剧烈变化。音乐生境的变动,对侗族大歌将带来怎样的变化?这需要从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调适中寻找答案。只有把侗族大歌视为一种顺应自然、融入社会、尊重传统的活态文化,而不是一种文化化石,才有可能为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保护与传承求得正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筑人类学田野调查,对阳烂村侗族鼓楼立柱式结构、外部建筑空间语言形态以及鼓楼选择地点和朝向,作了"文化持有者"的"深度描述",并以详实的田野资料论证了阳烂村鼓楼建筑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法则和楼桥相映的"类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降,尽管中央王朝不断加强对苗疆乡村社会的控制,但在苗疆传统制度中,村寨内部实行的是苗、侗等民族共有的族长制、寨老制等,因此形成了自然权威和传统权威共治的局面;村寨之间依赖苗族的“鼓社”制和“议榔”制、侗族的“侗款”制、单一民族或跨民族的首寨制度等,维系苗疆乡村社会的日常运作,构成苗疆乡村社会内部双重自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2.
湖南靖州西部山区与贵州接壤一带称作锹里地区,主要生活着苗族、侗族和苗化的汉人。“锹歌”为锹里各民族民歌的总称,其语言基础最初是苗语和侗语。清嘉庆以后借用汉语的酸汤话记录歌词,因此,锹歌逐渐汉化。锹歌在锹里地区有着超民族、超语言的沟通功能,体现苗、侗、汉三个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也体现汉语在锹里各语言接触与竞争中为强势语言。锹歌歌词的创造以山林、田间生活为素材,,亍妙利用押韵、起兴、比喻、反复、夸张、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语言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凝聚锹里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李莲 《学术探索》2007,(1):82-87
木鼓是佤族文化的表征,是佤族传统社会人们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标识,是佤族民族文化认同和张扬的载体。它作为佤族传统文化网络系统的结点,粘合着诸多文化要素,是精神、物质文化的沉淀。佤族木鼓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特质,叠加了诸多文化内涵,是一个象征综合体,它象征着佤族原始宗教中的主体神木依吉,同时又是佤族生存繁衍的崇拜物,是“生”的象征,心灵的守护屏障,凝聚着佤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木鼓的功能,因其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而呈现出多重性,主要具有守护的功能,祭器的功能,凝聚族人促进民族认同的功能,振奋民族精神的功能,以及现代社会生活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讲款活动中的款词是侗族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栽体,讲款活动是侗族社会颇为流行的口头"普法"形式之一.在侗族社会的日常运作中,款词体现了习惯法的基本特征,它的社会调整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讲款活动中的完整性、针对性和援引性等特点也极大地彰显了这种"普法"活动的社会效果.总之,款词以及附着其上的讲款活动对侗族社会的规范运作、侗族民众向心力的凝聚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鼓楼文化、坡会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从产生、发展、传承、演变,经历了历史沧桑,发展到今天,它与现代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是否适应?它对我们整个民族都在追求的“现代化”是促进还是阻滞?必须从民族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探讨着手,才能看得比较透彻。 为了避免泛泛而谈,本文拟拮取较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俗文化来进行剖析。鼓楼文化、坡会文化是柳州北部地区极具典型的民族民俗群众文化现象,在我国南方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剖析一下它的历史发展渊源,也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张泽忠在<蜂巢界>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侗族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比,这些女性形象更适合作为侗族文化的象征,同时这些女性形象也是作家审美理想的形象呈现.  相似文献   

17.
何琼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1(5):56-59
侗族建筑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书写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侗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侗族人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趣味,其质朴、自然,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天人合一"的风景特质,回应了当今世界性的生态思潮——"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的建筑理念是侗族古建筑的中心思想,是侗族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8.
族群互动和文化演变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侗杂居的侗款——七百苗寨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再现了各村的迁徙史和历史上的族群互动,又以民族成分演变为着眼点,结合各寨关于瘟疫、兵灾的历史记忆和对村寨现状的观察,勾勒出七百苗寨苗、侗、汉三种民族成分互相融合、消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侗族妇女是侗族文化的创造主体之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侗族妇女和侗族男子共同创造和浇灌着侗族文化的奇葩。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性别差异,侗族妇女的生活与文化,亦有其相对的独立品格和特性。把侗族妇女生活与妇女文化从整个侗族文化系统中,单独地剔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文化的结构与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