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与世界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接轨,这是从世界农业漫长的历史道路中摸索出来的农业持续发展正确方向。发展、完善和丰富我国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使其与世界持续农业的大趋势相适应,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集约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伟大战略。针对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状况,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展阶段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地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是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与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2)
集约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立持续农业的技术障碍与人力资源现状。指出,开发人力资本,建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基本教育体系,是将持续农业由理念变为现实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土壤利用的历史,综合分析了其利用现状,列举了存在问题及对2生产的影响,介绍了并论述了土壤持续利用的方法和原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巽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7-10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对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界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概念的演变和“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出发 ,阐述了可持续农业的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情 ,分析可持续农业的四大目标 ,即增加食物总量、发展农村经济、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和提高全民素质 ,以及持续高效农业的模式。论述了选择和建设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原则及其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7.
农业补贴的历史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补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支持农业补贴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公共财政理论、非均衡理论、土地资源价值全面实现论以及农业的弱质性理论和农业多功能理论。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特点,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在WTO规则下完善补贴体系,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制约因素及决定因素,指出了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徐淑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纲领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前提和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秀兰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这一理论具有了浓厚的求实色彩,其理论体系建构中的思路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始终贯穿于该理论的全过程,这一理论不仅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都市农业的研究之后,从产生背景、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功能等方面比较了中外都市农业发展的不同点,指出国外都市农业的基本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都市农业都不适用,我国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借鉴国外持续农业的发展经验,本文认为要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都市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化两个方面构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88-100
在美国和欧洲,作为学科建制的农村社会学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名叫"农业社会学"的学问.文章对农业社会学的渊源、发展及其主要理论问题一一作了介绍,以期对农业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补贴的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补贴是当前中国支持农业的重要政策。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建立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对当前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现实论证与评价,提出了今后中国农业补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俊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4)
可持续农业是中国对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即农业的持续产出应建立在对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及现代技术体系支持之下。雷州半岛的特殊区位决定其地域资源特点是:①热带气候资源丰富,光热充足;②土地资源种类多,利用复杂,潜力大;③淡水资源相对短缺;④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系统。然而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灾害繁多、强度大及水土利用不尽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建立等制约因素和问题。指出,强化防灾减灾机制及对策,深度开发光、热、水、土资源,建立生态农业和集约化、商品化、专门化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容眉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16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有序转移,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全面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立足于给予农民工以国民待遇,着力破解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壮大县域为重点的多元化城镇化路径,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护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模式,从而推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原因作出全方位、全视角解读. 相似文献
17.
对南阳地区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根据南阳农业资源的潜在优势,新的机遇,以及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南阳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在体制上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因此可以说,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还很严重,还远未解决好;农民太多、太穷,农民分化不尽如人意;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继续深化改革,切实改变“二元”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束缚“三农”发展的体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立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1-8
文章认为 ,恩格斯指出的农民进步方向与三个步骤 ,具有深刻的预见性和丰富的内涵。恩格斯所论述的农业合作社双重职能辩证统一的理论 ,在我国 50年代农村改革中得到遵行 ,在 80年代农村改革新实践中又得到了发展。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社中分配进步两个阶段和按比例分配的构想 ,在我国 50年代农村改革中得到初步体现 ,在 80年代农村改革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恩格斯关于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思路 ,则在我国 80年代的农村改革实践中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20.
谢琼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656-658,67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相对而言,农业问题却日益突出。通过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出在工业化、城镇化趋势不可扭转,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