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华 《社科纵横》2005,20(1):145-146
女性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二元因子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传播曾几经沉浮。本文力争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女性传播史的勾勒 ,把握其传播意识的演变 ,并对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发展意义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主流商业电影叙事中,女性自动的伟大和深度的谦卑非常普遍.从对主流影像的梳理不难看出,影像叙事在历史的嬗变中,不变的是女性身份和女性命运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供奉与佐证.以主流商业电影的大作《唐山大地震》为例,影片中一个高度自觉的女性形象和其命运在软化意识形态内核、实现历史、灾难的当代重述上相当有效,这种自觉是对传统历史叙事中以女性命运被动承载家国命运的一种突破,是历史叙事对消费语境的有效适应.在这种历史叙事中,女性意识自觉退避,故而它也意味着女性性别身份走向更深度的谦卑.所以说,在当下主流电影中,真正坚固的主流价值观远未形成,传统意识形态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物无不怀仁——论十里红妆器物中的设计伦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里红妆作为婚嫁习俗,其对伦理纲常的注重是自然的事情,而物无不怀仁是这种自然背后在十里红妆器物设计上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营造伦理秩序的正当性是物无不怀仁的首要任务,因此十里红妆器物的奢华营造目的是让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的顺命接受。物无不怀仁的另外一个任务则是通过物的使用教化女性伦理纲常思维、规范女性伦理纲常行为,因此十里红妆器物通过装饰设计传播伦理观念,通过功能设计规范礼教行为,进而从思维到行为达到教化女性的目的。十里红妆器物中的设计伦理现象无疑是封建礼教的产物,在此无意去宣扬,但其通过物对理念、行为进行宣扬和引导又无疑是很好的设计思路,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当今对优良文化传播与教化上将是设计之幸事。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8):81-8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具有理论新表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历史知识薄弱以及社会思潮教育不足是造成这一思潮得以传播的原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削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妨害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并助推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政府层面应重在铲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土壤,高校层面应重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应当重在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通过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协同努力,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美术史,很难发现有对女艺术家的记载,即使有也只是一笔带过,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中国女性艺术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视角。蔡锦作为其中一位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因为有了新的视角而得到一种新的感受。拿她的作品与西方女艺术家欧基弗的作品来比较,可以很鲜明的对比出西方女性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女艺术家对其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4):24-30
露西·伊丽佳蕾批判"男权制",揭露其自然主义、社会基础和话语逻辑体系的本质,为女性主体重塑排除障碍;直面性别差异,分析其社会历史和制度原因以及女性性别优势,揭示女性主体地位和价值;探求女性文化,论述其自主自觉本质以及政治理念、女性话语等特征,提升女性主体理性。伊丽佳蕾的男权主体解构与女性主体重塑的论述,成为其女性主义理论中最为精彩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的女性理论建构也应予以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7.
近代天主教在桂传播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江右论坛》2007,8(9):77-82
近代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历史是中国基督教史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深入北海、防城、东兴、龙州、南宁、永福、金秀等主要天主教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近代以来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播天主教的历史进行比较系统的史料整理,并通过纵横向对比天主教在全国以及广西以外其他地区传播的历史,归纳出天主教在广西传播历史方面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海鹏 《唐都学刊》2009,25(5):89-93
近代来华传教士曾经对中国社会风俗给予了热切关注,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又有迫切的现实因素,然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虽然并未将女性主体性问题特别抽象,未能对历史主体性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明确的量化分析与质性反思,但却已经奠定了正确认识该问题的哲学基础.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不仅能合理解释女性历史主体性实然与应然的存在悖论,同时也能正确反映女性历史主体性的特殊本质规定,更能深刻把握女性历史主体性由自在到自立再向自为方向不断发展的逻辑历程.  相似文献   

10.
侯德仁  高忠芳 《社科纵横》2011,(12):114-116,119
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当前的历史知识社会化,主要通过各类媒体、文学艺术形式、普及性历史读物、大众历史讲座等四种主要的途径来传播历史知识。在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四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包括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表达正确的历史观为己任的价值取向;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智慧,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价值取向;以娱乐大众、戏说历史、文化媚俗为价值取向;以普及历史知识、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等。在不断的历史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必须警惕和反对篡改历史、演义历史、戏说历史和传播错误的历史观的严重问题,因此史学工作者应该不但要担负起捍卫历史的纯洁性和学术性的责任,还要积极投身于历史知识社会化的实践中,承担起向广大群众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和真实的历史知识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1.
历史讲坛作为历史大众传播领域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学术成果的大众化和历史智慧大众共享的方面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文章从传播的接受和效果方面作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历史讲坛在满足大众需求、学术成果的转化、历史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以及历史讲坛的表象之下的运作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考察,文章总结出一些对于实践有着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律和章法,如满足大众对历史的“五个期待”、学术成果大众化的“三个标准”、大众传播的“五个结合”等,以便对历史讲坛的传播实践发挥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由女性文学批评肇始的女性主义文论迅速成为文论界的关键词,且有成为热门话题的趋势。学者坚持从文学批判与性别叙事的双重立场挖掘女性及女性主义的"历史积弊"和"现实际遇",对学界深入研究女性主义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女性主义文论远比女性文学批评复杂,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及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为种族、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碰撞,都使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及其研究的思路呈现越来越难以把握的趋势。所以,将历史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相统一,提炼并分析其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男女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英语的运用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大的权力。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体现在藐视女性独立存在、忽略女性社会身份和运用语言时对女性进行非难和中伤几个方面。一、英语中的性别差异现象1、语音语调差异语调方面,女性趋于婉转柔和,在句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渝霞 《学术交流》2005,(6):126-128
透视中国现代性别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妇女历史的重构、造成女性从属性根源的探索、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性别平等研究、方法论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另一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含义不仅是指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抗衡 ,以取得跟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力 ,而且也指女性历史积淀下的艺术潜质的释放。女性“暴力美学”所呈现人性层面上的生命体验的极致 ,女性对色、声、味的感知优势中包含的美学潜能 ,女性语言构成的文本魅力 ,这些久被拘囿、遮蔽的艺术潜质 ,在 90年代前后的中国大陆、台港、海外女作家创作中都得到了清醒的自审和不懈的开掘 ,构成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大军事科技事件新闻传播因报道主体时效性强、影响力大而备受瞩目.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历史,高新技术往往较先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重大军事科技事件的新闻传播也往往传达着多种层面的信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特点和规律研究,为做好这一特殊领域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文野 《学术交流》2003,(5):148-151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 ,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 ,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要求在婚后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男性也希望自己未来的配偶具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共同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要求并没有消失或减弱。因此,民国时期的已婚知识女性就承担起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在难以兼顾的重压之下,最终多数人选择了回归家庭。究其原因,虽然政府颁布了产假制度,育儿社会化思想在社会上也广为传播,但是在经济疲敝的社会背景下产假制度与育儿社会化都缺乏得以实施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9.
古代日本的两性地位历经了从女性主导下的男女平等到男尊女卑的变化过程,女性地位长期居高,对社会、 历史、 文化贡献巨大.婚姻制度受原始母系族外婚影响巨大,长期流行访妻婚,母系制和父系制并存.性意识较为开放,对性的禁锢较少,贞操观念较为淡薄.究其成因,在于其历史的后进性、 社会的宗教化以及禁欲色彩淡薄的伦理意识.日本古代的两性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使其具有矛盾的双重文化性格、 强调地缘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基于母性原理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邓伟龙  陈枫 《创新》2011,5(3):111-114,128
人类的文明是由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但由于男性话语霸权的存在,长期以来女性居于屈从、缺席和被支配被遮蔽的地位,在包括历史、文学和影视艺术等的传统文化中,女性是被看、被塑造和被扭曲的对象。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李少红,因其女性的特殊身份以及作品中客观凸显的女性意识和艺术特色,为女性影视理论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其影视作品也堪称中国女性影视研究的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