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一般来讲,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许多国家都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为此,中国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鲜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既包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基础,也包括农村的上层建筑,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调整城乡关系,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1]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项长期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前,民间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多年.以致有人说,在中国"不知道‘新乡村建设'就不是研究农村问题".那么,新乡村建设运动都做了什么?前景如何?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对关注农民命运的人而言,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大家清楚,农村新一轮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对于多年进行新乡村建设的实践者而言,这一天几乎已是必然.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是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宏志 《城市》2008,(10):58-62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其现代化得过程中均需要经历工业化的历史过程,然而这样一个过程又会随着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状态。同时其发展模式和完成的时间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重工业的发展与建设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着重思考了新中国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建设的历史必然性、重工业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对当代的启示,希望能够对今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使中国农村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从福建省的农村食品安全环境及主要问题出发,分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并在综合考虑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现实情况,对进一步建立保障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所以自80多年前晏阳初及其同仁发起“新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和试验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之后,农村发展问题走出了以讨论和试验为主的“新乡村建设”阶段,而开始迈向更为务实的“新农村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是针对当前农村不断衰败、农民处境艰难和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的大背景提出和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可以在其中实现生产和再生产,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村庄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生活共同体。所以新农村建设应该不…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工经过城市体验所获得的现代观念,冲击着封闭的农村传统社会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农村传统文化观念进行渗透并口反哺,提高了农村成年人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并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建设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推进的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村民参与度不高,广大村民对于公共文化建设不理解和公共文化产品没有贴近群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凌敏 《职业》2014,(11):63-6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本文从新农村人才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完善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韩俊认为,从<建议>对新农村描述的20个字里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个系统工程,实现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六新",即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发育新组织、形成新机制、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华  陈新 《城市》2007,(8):52-5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被列入各级政府、各行业的工作日程,为全社会所瞩目.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农业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5个示范村(场),探索新农村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的提出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谋划的美好蓝图。这个伟大的梦想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人们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中国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幸福、安宁、美好的总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片祥和的土地上。而实现中国梦不仅靠党和国家的不断奋进,它也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建设。而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不良社会问题尽管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道德水准的降低有直接关联,这就将道德建设摆在了破解社会问题、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文针对在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和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学者、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朋友们共同探讨,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表明城镇化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从统筹城乡关系看,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具备服务农村和连接城市两大基本功能。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快速融入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荣誉满身的吴仁宝在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发展之路时,头脑中已树立了地产运营的理念.在华西村的会议室里,记者采访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这位已年届80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对记者的每个问题都应答如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在我党和政府文件中被提及。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四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