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的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传世有三篇作品:五言和骚体的《悲愤诗》各一篇,载《后汉书·董祀妻传》;另一篇《胡笳十八拍》(简称《胡笳》),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朱熹收入《楚辞后语》。文学史家很有些人不相信《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所作。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作历史剧《蔡文姬》,引用了这篇作品,并写了  相似文献   

3.
她,罗淑,名不见经传,从一九三六年发表第一个短篇《生人妻》到一九三八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也不过一年多.她的作品仅有《罗淑选集》收的八个短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以及近年发现的三篇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一篇杂文(《谁在和谁打》),一篇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比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们,她的作品量实在太有限.然而评价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看她写  相似文献   

4.
一、《尔雅·释亲》是今本《尔雅》的第四篇。今本《尔雅》计十九篇,前三篇“释诂” “释言” “释训”解释一般性词语,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以及少数代词、虚词。后十六篇按语词的义类收词。“释亲”列于十六篇之首。 二、从内容看,“释亲”收的是亲属间称谓的词语。这里所说的亲属实指父党(父系亲属)、母党(母系亲属)、妻党(妻的各种亲属)、婚姻(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其他亲属)。现在分别讲一讲四类亲属及其相互间称谓情况:  相似文献   

5.
石君宝,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已无可考.目前公认有十种杂剧为他所作,但只保存下三种,即:《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尽管石君宝的生平事迹无所考证,给我们了解他的思想和世界观带来很大困难,但从现存的三部剧的思想内容以及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看,石君宝是个富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部剧描写的主人公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三位妇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追求爱情幸福;作者写了她们的痛苦遭遇和坚强的斗争精神.这些人物的塑造,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元代真实的社会生活,从中也窥见作者的进步思想.《秋胡戏妻》是石君宝的代表作,这部剧是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改编加工成的.汉刘向《烈女传》载秋胡戏妻事,题名《秋胡洁妻》.写秋胡在外当官五年,回到家里,在桑园遇到妻子并调戏她.其妻回家知道调戏她的就是自己的丈夫,遂投水而死.这篇作品宣扬了孝义节烈.南朝宋颜延年有《秋胡诗》五章,直咏其事.唐代有秋胡变文,已发展为长篇故事,尾已残缺,不知妻子是否投水而死.南宋有缺名秋胡戏妻戏文,情节已无可考.石君宝在这些题材基础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而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罗梅英.石剧笔下的罗梅英,已与传统题材中的人物大相径庭.她美丽、善良,  相似文献   

6.
路志霄同志在《皇甫枚及其〈三水小牍〉》(载《甘肃师大学报》1981.1)一文中说:“皇甫枚,……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人,……原来著籍三水(今陕西省邠县)”,(晰按:唐代的三水县属邠州,今陕西省旬邑县)。这就是说,皇甫枚的原籍是甘肃,以后著籍三水。他这样说,必有所据。但语焉不详,不好悬猜。据我掌握的资料看,这一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皇甫枚是三水人,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所写的《三水小牍》中《王知古为狐招婿》、《殷保晦妻封氏驾贼死》两篇,篇末均有“三水人日”云云。这与《史记》篇末著“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篇末著“异史氏曰”是同一用意,用以直接表述著书人的意见。《三水小牍》,也即“三水”人写的“小牍”之谓也。篇末的“三水人曰”和书名《三水小牍》,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徐陵编辑了一本诗集《玉台新咏》,里边收着一篇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叙事长诗。徐陵之前,还有其他人编成的一些诗集,如《古诗集》、《众诗英华》、《古今五言诗美文》等。这些诗集早已亡佚,它们有的是否也收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首,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  相似文献   

8.
周建勋 《社区》2011,(20):22
随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公布实施,全国各地刮起了一股"房产加名潮",许多人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是对房产登记于其名下的夫或妻一方的保护,而不利于未登记的夫或妻一  相似文献   

9.
女作家罗淑(原名罗世弥),四川简阳人,生于一九○三年。一九二九年赴法留学,一九三二年回国后曾在上海南翔立达学院高中部任教,并从事创作和翻译,翻译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节译本(取名《何为》)。一九三八年二月底,因患产褥热病逝于成都。罗淑引起文坛注意的,是她于一九三六年写的第一篇小说《生人妻》。当时的《文学季刊》主编靳以说:“《生人妻》得到许多读者热烈的赞扬。”李健吾  相似文献   

10.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亦名《焦仲卿妻》,后人多取诗的首句代名,即:《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孔雀东南飞》是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之一,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艺文类聚》所载的一首关于焦仲卿妻的诗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比勘和相关的考证,认为该诗实为在漫长历史时期里逐步形成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一种较原始的汉代文本;是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发端于东汉(很可能为建安时期),但其主要部分则完成于魏晋至南朝。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鲁迅《野草》中《影的告别》、《过客》、《死火》三篇作品综合比较,从反抗绝望、爱的悖论和探寻希望三个角度,观照鲁迅心路历程中的绝境体验,并探求对其内涵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刘勰著作《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的中心意图重新解读《养气》篇,在此基础上,就《养气》篇的研究中关于《养气》篇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养气”的功能及作用、“气”概念的理解等三个方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质疑,并确立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周建勋 《社区》2011,(30):22-22
随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公布实施,全国各地刮起了一股“房产加名潮”,许多人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是对房产登记于其名下的夫或妻一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趣诗赏析     
孙祥虎 《老友》2009,(3):53-53
偶读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其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言简意深,意韵绵长,颇耐寻味。一首是《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  相似文献   

17.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一篇完整的长篇叙事五言诗。它的出现,不但体现了中国民间诗歌的高度成就,而且标志着中国人民一贯争取自由幸福、反抗压迫的优秀传统. 这篇诗的主题思想,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通过描写一对本来生活得很好的青年夫妇被  相似文献   

18.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近代经学大师,博通群经,造诣精深,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父子俩撰有《易》学专著五种:黄式三撰《易释》一种,黄以周撰《十翼后录》、《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四种。共有序跋八篇:黄式三《易释》傅梦占叙、自叙和后记各一篇;黄以周《十翼后录》二十四卷稿本黄以愚序、黄以恭序和自序各一篇;《周易故训订》黄以周自序一篇;《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合刊本唐文治跋一篇。  相似文献   

19.
秋胡戏妻故事汉代就开始流传,经久不衰。至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根据前代故事创作《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近三十年中,对《秋胡戏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该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秋胡戏妻故事的演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方面,观点老套多有雷同,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0.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共四十九篇,《乐记》、《学记》、《大学》、《中庸》都是其中的篇名,相传西汉戴圣编纂,它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大学》和《学记》都是论说秦汉以前的贵族教育的,但《大学》侧重政治和道德教育,而《学记》对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制度,教学大纲,学校规则,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