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吴玫玲荀子名况,字卿,亦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春秋战国时代的...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两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辩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呢?还是物质性的自然界?社会的“治乱由天”呢?还是治乱由人?“天”是创造一切的造物主呢,还是“天道自然无为”?在长期的斗争中,唯物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先秦时期百家之学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认识论代表着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对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都有深远的影响。《解蔽》篇是荀子在认识论上的力作,在荀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宝库中占有突出位置,由于它紧密结合社会政治现实提出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认识论上的见解,包含着诸多唯物主义辨证法思想因素,以致使它在整个中国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荀子“道”论探析张家成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他在广泛地批判总结了战国百家之学基础上,吸取了各家的积极因素,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道”论自然也不例外。《荀子》全书论及“道”者有320余处,其使用广泛且涵义丰富,是苟子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正> 学术界普遍认为荀子在天人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点重要贡献:一是荀子明确肯定“天就是自然”(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从而否定了神秘的天命观。二是“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还在于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荀子的这一思想被誉为“辉煌千古的一段名论”(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我们认为对于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的这些评价不仅过高,而且流于表面化,没有更深入一层去研究这一思想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荀  相似文献   

6.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故人当自救.他在“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与自信;与此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陋,指出人的本性是丑恶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完美境界呢?荀子指出:化性起伪,靠后天的教育、学习和磨练,努力使其转化.这样“涂之人可以为禹”,人皆可以为君子,继而形成了富有进取精神的人生观,这无疑为当今人们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天人关系问题,是先秦哲学争辩的中心问题。针对孟子提出的知性、知心、知天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荀子强调“明于天人之分”。一方面提出“天行有常”,肯定了天道发展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对天人关系的初步的解决,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然而,荀子对“天”的本质的理解是粗浅的。他说:“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王夫之称“天”为“未成乎形”的“不形”,而不谈“无形”。认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不仅有深湛的内容、高度的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讲学论政的实录,本文试图对《荀子》的语言艺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一、且简且明的“谈说之术”对于语言修辞问题,荀子没有专门的论述。在讲到怎样使人接受意见时,荀子指出:“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非相》)在此集中讲了这样一条意见:你要说话,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话讲明,使人相信,达到“说常无不受”的目的。如何来实现这一目的呢?荀子以自己教学和著作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修辞问题。荀子很注重文辞的运用,他认为文章要讲究文采,但不宜过于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的哲学家。对于他的自然观、认识论、逻辑思想.学术界早有论述,然而对于他的辩证法思想,人们至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荀子哲学辨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本文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荀子(约为公元前298—238年)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批判和改造了以前许多流派的思想学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作了总结。这在当代哲学界是公认的。但时下的某些论著有一个缺陷,就是忽视了对荀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研究。也有人说,荀子哲学具有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只能算作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在我看来,这是把荀子思想过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
爱情观是尼采精神世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爱情的沉重打击后,在痛苦和孤独中尼采孕育了生命的自我扩张,即“权力意志”。爱情的失败成为他“权力意志”提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权力意志”是什么?在其当中是怎样反映他的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天论》篇的中心,是谈论天人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当时百家争鸣的重大问题之一。“天”到底是什么?这是研究天人关系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在商周时期,“天”和“帝”是同等概念,都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奴隶主阶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使儒学向适应封建统治需要而发展的,当推孟子与荀子。孟子更多地继承了孔子学说仁爱的方面,荀子将儒学大胆改造,使之具有了浓厚的法家色彩。孟子思想最有价值的是将孔子的“仁者爱人”学说发展为民本主义和从性善论出发,鼓吹王道、仁政。而荀子则改造孔子的仁义礼信,而趋向“礼义”,崇礼重法;他又改造孔子的天命观而为“制天而用之”,向朴素唯物主义发展。他还倡性恶论,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思想。故战国末期和秦汉时代的儒学,更多地是受荀子学派的影响,汉武帝“尊儒”之后,思孟学派才渐得正统地位。这使得后世的统治术形成了“外思孟而内荀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他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的战斗唯物主义观点。在认识论上,荀子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后天的学习和感觉经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同时,辩证法的深刻影响亦贯穿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始末。荀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15.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重大问题,它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每一次争论都推动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唯心主义则受到一次打击而被迫改变它的形式。 第一次大论战是从殷周以来直到战国末期,才由唯物主义集大成者荀况作了唯物主义的总结。荀况认为“天”不过是“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的物质自然界,《荀子·天论》。世界万物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是“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他论述了“天行有常”和“天人相分”的思想,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光辉命题,从而否定了殷周以来的宗教迷信世界观,否定了孟轲的“天人合一”,墨子的“天志”“明鬼”的观念,否定了志子的消  相似文献   

16.
荀子作为我国先秦诸子中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礼法思想开儒法合流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作者通过对礼法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礼法并重”诸问题的研究,并辨析了荀子“礼”“法”与当前我国“德”“法”概念的异同,从而得出荀子礼法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人性论是对先秦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的一个批判的总结。他在这个批判的总结中,提出了不少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但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荀子联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人性,直接提出了或潜在地隐含着许多富有价值的思想。(一) 荀子以人性论为依据,阐发了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的看法。荀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品质上的差异,不  相似文献   

18.
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一书,是晚清诸子学的一部重要著述,是研究和整理<荀子>一书的集大成之作.王氏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他吸纳了清代学者中研究和整理杨倞注<荀子>一书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并对各家之说作了一个梳理和辨析;二是他个人对<荀子>以及杨注的校勘、注释、考辨等方面超出了前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天人之辫”是先秦时期讨论的重要问题。孔孟苟虽同属儒家,但他们对“天人之辩”的不同解答,正体现了哲学的发展。孔子“天人之辩”中对天的理解有自然之天、主宰之天等多重含义,主张人要顺天命;孟子主张人通过“尽心”、“知性”过程,最终达到“知天”、“事天”的境界。使得儒家哲学走向了唯心主义;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收了《老子》、《管子》的思想,把天人关系放在了天人相分、人能够制天命而用之的立场上,克服了孔子、孟子思想的弊端,在巩固儒家的理性精神的同时,将儒家天人关系推向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杰出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具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他的哲学思想是在同孔孟之道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批判了孔孟鼓吹的反动复辟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