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缓解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矛盾,但城乡差距似乎日益严重,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趋凸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缺乏制度公正、政策滞后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有关。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确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由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社会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的自我协调,并认为我国只有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能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一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发展障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讨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及阻碍因素,并为各地区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3):51-55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也是农民追求、分享现代文明的过程。在推进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破主要依靠行政区划变更推进城市化的模式,实行富有特色的区域城市化模式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乐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
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历经10年,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总结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创新的思路和重点以及说明对成都市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认识之后,阐述了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统筹城乡改革的启示和借鉴:坚持按照系统化的要求统筹规划设计改革;坚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按照公平化的要求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按照民主化的要求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把握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协调发展度模型、聚类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域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省的城乡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增长差异明显;整体上城乡协调度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集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江西、安徽、辽宁3个省份表现出局部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地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尝试解释了地理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对城乡协调度差异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8.
陈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在整个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经济和区域竞争的主体".民主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藏族地区城市及其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青海省已经发展出涵盖1个中心城市、2个次级中心城市、70个各类小城镇的初具规模的城市体系.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现已拥有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十五"期间,拉萨市创造社会财富328.56亿元,较"九五"增加179.48亿元,全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6.6%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区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自治区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不过,囿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青藏高原城镇化进程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颖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78-81
分析了我国过去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观的表现及其危害,根据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及提供就业培训等城市利益吸引的“拉力”机制和实行农业产业化、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发展的“推力”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春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24-28
城乡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将有助于探讨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动态中,实现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65-75
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对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文章从"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大战略性问题","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以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整体推进"等六个方面研究其深刻内涵。习近平同志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具有尊重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内在规律,贴民心、接地气、求实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强调务实性和政策的执行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城乡统筹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城乡统筹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一方面,城乡统筹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将促进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改革及创新,重点包括改革公共财政投资及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文章得出城乡统筹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效率方面而且体现在公平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岑乾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21-1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是对我党一贯以来的“农业是基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宏观战略走向的思考,更是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两个趋向”论断从打破平衡发展到回归平衡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标志着过去我们“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体制和政策的终结,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新政策的开始。在“两个趋向”论断下的指导下,我党在新时期主要通过落实农村减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三个方面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城乡统筹中最复杂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多方利益和矛盾。在重庆市面积高达85%的山地进行土地流转,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不断摸索,重庆市以梯度移民的方式,土地置换方式,退出与集中规划的方式,着力推进统筹步伐,保住粮食产量和耕地红线,为在山区进行土地流转,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化城乡统筹的下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乡差别不仅源自地理环境的不同,还源自二元体制的长期分割.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城乡关系和城乡发展的研究成为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学者们对我国城乡关系和城乡发展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我国城乡互动发展就是颇有价值的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戢凤秀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6):33-36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伸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是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是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必将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因此,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的已有成果,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乡尽快走向一体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全面理解城乡协调发展概念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的实际,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指出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农村支持体系,即政策杠杆支持、实际投入支持、社会服务支持、城市带动支持和农村自我支持等,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凤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99-106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99-403
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根据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确定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对福建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构显示出福建省城乡经济整体的协调性不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和农业发展缓慢造成的乡村经济的落后,且福建省城乡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协调性明显较内陆地区好。提出福建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城乡的协调并不只城乡关联,还包括城与城,乡与乡的关联互动;其次要进行空间分类指导,统筹全省不同区域的城乡发展;第三要加快城乡平衡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流通和城乡居民生存发展条件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3):153-155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