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如何理解实践范畴直接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在梳理哲学界对于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影响合理理解实践范畴含义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继续研究实践范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独特产物。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使中国在走向世界的历史中获得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认知,而且在于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哲学的教科书时代。哲学教科书及其教科书哲学所构造的解释原则,曾经在哲学的普及工作中造就了哲学的辉煌,也曾在自身所固守的知识论逻辑中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形而上学的终极。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域中再度追问这个问题,就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构建自身哲学的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4.
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石,在本体意义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质.这也意味着物质范畴不仅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性,并且,物质范畴的辩证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属性的逻辑前提.为此,有必要从经验与超验、思维与存在、实然与应然、物本与人本的对立统一中去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辩证属性.以辩证的思维去理解物质范畴的辩证本性,再以物质范畴的辩证本性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本性的重要逻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哲学创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地位,要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加以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进而研究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6.
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9.
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和逻辑起点的探讨存在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统一的。但是,历史起点不一定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必然是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范畴。生产范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体系区分开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统一于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看法有不少分歧。本文讨论了三个前提性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作者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歧异进行了辨析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社会结构的科学定位、文化历史形态的科学定位、文化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文化发展环节的科学定位、文化与文明关系的科学定位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认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识论,才能正确解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它的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至今 ,已历八十多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命运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指导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昂然独立的、初步富强的、实现了小康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 ,十分艰难、复杂、曲折的中国人民的实践 ,又确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本质和时代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它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本文试图回顾这八十多年的历程 ,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轨… 相似文献
13.
在解释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件事”一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有一个客观的、不依赖于读者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等人)的作品。肯定文本对象不依赖于读者、马克思文本的意义是马克思赋予的,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前提。哲学解释学揭示了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相对性,但不能由此得出马克思著作的原意不可正确理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赵景之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
平衡与失衡是矛盾双方的量的比例关系。平衡是维持事物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对立面之间的量的比例,平衡法是矛盾分析法的补充。正确理解平衡范畴的科学内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5.
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对如何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提供一种设想:在把实践理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前提下,首先确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感性活动的基础,把它的出发点放到"有生命的个人"上来;其次进入到这些个人的关系即社会历史领域,这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原理部分;最后是方法部分即唯物辩证法,不论是历史辩证法还是自然辩证法都是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人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哲学成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是《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办25周年。《江西社会科学》问世于1980年底,正是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年之际。那时,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东风吹拂着祖国的大地,思想理论战线为中国改革开放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也在这一进程中使自身焕发了新的光采。25年来,《江西社会科学》与祖国和时代同步,经历了学术重建和学术发展的历史脉动。在此25周年庆典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专设本刊特稿“学术回眸与反思”,对新时期以来的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和检讨,以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热切希望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踊跃来稿,对各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我们除部分来稿在刊物登载外,还将择优结集出版。本期发表的陈先达教授的文章,回顾了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的27年哲学成就,认为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的二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内容深化、拓展方面,成绩很大,争论也很激烈。从构建体系到面对问题,从求新到求真与求新相结合,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从各个不同角度总结二十七年的成就与经验,集思广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指导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说明了我们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建立于100多年前,只是"革命的"经济学,不是"建设的"经济学,要使中国进一步发展,应当依靠西方经济理论.这种观点尽管有失偏颇,但也提醒我们在应用马克思经济学指导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时,一定要使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赵绥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5):110-118
苏联教科书用本体论模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梳理重构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以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命题的原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框架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体系主体的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的原则;以历史主体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为主线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一切社会关系与社会现象根源和本质的原则;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统领存在与意识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所谓研究方法问题,决不仅仅意味着某种工具性的研究手段,而是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法的差别意味着视野的转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启出不同的学术研究主题和领域、观点和流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关方法的重要理论论争主要包括:马克思经典文本在解释学上的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进路呈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流派主要包括: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的出场与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当代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在今天的拓展、市场经济在当代中国的发育,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铺开,使公共性问题得到了凸显,并一跃成为今天创新马克思哲学的新视域。近年来,公共性得到了国内外哲学界的积极回应,并在对其的研究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都缺乏一种观视公共性的马克思立场,以及奠基于公共性之上的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视域。因此,应该将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提高到公共性这一新视域中来把握,拓展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解。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