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大塘站~沥滘站区间盾构隧道ZDK9 085,ZDK9 101处地表塌陷的原因分析,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表监测、盾构推进参数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对在类似工程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提出一些建议及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铁盾构井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的稳定性监测在施工安全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广州某地铁盾构井的特点及施工方法,对盾构井的围护结构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围护桩桩体位移、斜撑钢筋轴力、锚索应力及地表建筑物沉降的变化特征,不但及时掌握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状态,还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I TS 05标塔园路站~滨河路站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介绍在苏州富水粉砂地层中盾构综合施工技术。施工中,克服了富水砂层下盾构到达加固区水平长度不足的困难,使用了在加固区外再施工一圈止水帷幕桩的地基加固技术,该技术可以使三轴加固土体与止水帷幕桩组合形成一个范围更大的端头地基加固区域,并在盾构到达段掘进中合理使用管片壁后二次注浆和聚氨酯,成功地阻断微承压水在盾构到达时涌出的路径,从而解决了富水砂层下盾构到达施工的涌水、涌砂问题。通过使用,该技术保证了2台盾构安全成功接收,在富水粉砂地层具有适用性广、安全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三号线某盾构区间的两条水平平行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两条盾构隧道开挖面距离、注浆压力的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六号线盾构二标明挖区间所遇地层为淤泥质土层和淤泥质粉细砂层,含水量较高,强度低,易流变,设计采用钻孔桩,桩间用旋喷桩止水;由于各种原因在基坑开挖时,产生渗水及涌砂现象。通过采用封排相结合为原则的措施,成功堵住涌水涌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盾构推进过程的方法,对土的工程性质和盾构尺寸对盾构姿态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盾构单位距离角度的变化与地层基床系数和盾构尺寸之间的关系,为盾构姿态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建立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地铁成为建设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我国许多城市开始了地铁工程建设,其中地铁隧道施工大多采用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一般建(构)筑物较为密集,地铁隧道不可避免的正穿或旁穿各类建(构)筑物,各个建(构)筑物又有各自的安全标准和特点,盾构通过时,怎样来保证建(构)筑物安全,成为地铁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技术。结合天津地铁二号线沙柳路站—博山道站区间盾构穿越祁连桥桥桩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探讨在加预应力锚索情况下软弱面的剪切特性。通过改变锚索单元的参数,讨论软弱面变形特性以及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加预应力锚索后软弱面的剪切强度有所提高,并且加预应力锚索主要影响软弱面的粘聚力,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不大;当锚索倾角增大时,软弱面的粘聚力先增大而后减小。预应力锚索长度增加会导致软弱面粘聚力增大,但是存在一临界锚索长,当预应力锚索长大于此临界长度后,预应力锚索长对软弱面粘聚力的影响逐渐变小。在锚索无预应力情况下,软弱面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主要呈现出应变软化特性,在锚索有预应力情况下,则呈现出应变强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盾构刀具磨损检测一直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刀具的磨损量,这就给刀具的视情换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针对盾构施工时的刀具磨损检测,设计了盾构滚刀磨损在线检测系统。其中,下位机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对盾构滚刀的磨损进行检测,将电涡流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上位机通信;上位机利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盾构滚刀磨损检测软件系统,将下位机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与计算并显示出刀具的磨损量。通过对盾构滚刀磨损的实时测量,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滚刀的磨损状态,为“视情换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地层变形特征,分析引起地层变形的因素和变形机理,介绍地层变形预测分析方法,结合广州地铁具体实例,对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地层变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盾构前方的隆陷控制、盾构通过时的沉降、固结沉降的控制等控制地层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锚索支护技术原理、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以及应用实例的介绍,阐述了锚索支护这一新型支护方式在煤矿井巷工程中应用的广阔前景,同时讨论了该种支护方法的优越性和特点,也提出了对目前锚索支护存在的预应力损失原因及常见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下穿苏州火车站区域盾构施工风险较高、难度较大。为了保证火车站区域结构物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前对下穿火车站区域结构物、地层特性及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试验段盾构掘进参数,总结出盾构下穿火车站区域关键施工技术。结果证实有效地保证了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效果良好,尤其是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总结出相关盾构掘进参数,为苏州地区此类工程施工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地铁三号线水上北路站~吴家窑站盾构区间施工为背景,在管片处于小半径曲线、大坡度盾构施工的情况下,对管片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引起管片破损及管片上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印证了在地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条件下,管片破损的主要原因是推进油缸的靴撑对管片产生的侧向分力;管片上浮的决定性因素为壁后注浆的静态上浮力和千斤顶的推力,以及在设计轴线的法线上产生的向上的分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煤岩巷道简式桁架锚杆、锚索支护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对锚索长度、边锚索角度、与帮间距,顶板锚杆数量等不同参数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为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采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刀盘直径9.34m。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当扰动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大时,将危及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本文针对湘江隧道盾构下穿岳北社区段,通过盾构掘进前期引起较大地表沉降的分析,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采用注浆工艺对地层进行预加固,采用全土压平衡模式,优化掘进参数,加强渣土管理,调整同步注浆等措施,将地层位移进行了有效控制,确保盾构安全和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铁盾构施工的具体过程,对影响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收集并归类划分,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hapley值来确定指标体系中存在关联性的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理论对各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和Fuzzy理论的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研究。最后以某地铁盾构施工项目为例,对其施工安全管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由案例评价结果可知,将Shapley值和Fuzzy模型应用在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上是可行的,能提高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石家庄地铁3号线东里站轨排井段深基坑施工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对桩锚混合围护结构体系在深基坑中的受力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从受力方面对桩锚混合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应用中的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支护体系受力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对桩锚围护结构中的锚索轴力损失机理进行探究,得到入射角度在5°~30°范围内轴力损失较小,增加预加轴力和自由段长度均可适当增加锚索自由段轴力;通过对补偿张拉和超张拉两种锚索预应力补偿措施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锚索预应力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穿越既有建筑过程中控制沉降措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盾构开挖时,土仓土压应该大于开挖前地层侧向土压力的理论值,在本工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得出土压系数取实测侧压力系数的1.2~1.3倍时,盾构开挖时地表沉降达到较好的控制。当盾构穿越既有建筑物时,应考虑建筑物附加应力对地应力的影响,调整土仓中土压参数。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调整前后地表沉降量有较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西延段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管片结构错台发生及发展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盾构千斤顶的顶力和螺栓的预紧力对错台大小及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盾构施工中减小错台,提高施工精度和质量,以及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盾构的选型及国产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施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优质的优点,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掘进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盾构机作为盾构法施工的大型专用机械设备,其选型既涉及到地层条件,又涉及到盾构机本身的设计、各部件的配置以及盾构对地层条件的适应性。由于盾构机的造价很高,其选型还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施工单位的承受能力。介绍了盾构的种类与组成、盾构选型的原则及盾构施工法的衬砌形式;讨论了盾构机国产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