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越是贫困的地方,孩子生得越多。焦灼的学者称他们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计划生育工作也往往在这些地区遇到极大的阻力。河源市郊区康禾镇,是广东的贫困山区小镇。两万多人口分布在12个管理区52条自然村,都是出门要翻山越岭。这里人均山地有十多亩,人均耕地仅有六分多。1988年,广东全省山区县农民人均收入已由1978年的  相似文献   

2.
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的浙江省安吉县,过去是个贫困县,一些地处偏僻的山村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息闭塞,多数农民群众过着经济贫困的生活,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难度也很大。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积极寻找计划生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引领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同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逐步扭转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局面。  相似文献   

3.
我是广宁县坑口镇狮村管理区的农民,今年40岁。1976年,认识了女青年伍瑞英,自愿到女家结婚落户。次年我们生了一个儿子。1979年6月,又自愿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按政策规定,我们完全可以生第二个子女,但我坚持不要了,这是真心实意的。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山区。由于没有文化,山里人总是把发家致富寄托在多生几个孩子上,结果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我父母生下我不久,父亲就得重病,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人口不足300万人,这里,曾经"苦瘠甲于天下";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基本实现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的目标。翻开定西的历史,"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曾经困扰定西这个经济欠发达地方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新世纪以来,全市注重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小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概况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控制人口的困难,主要是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和贫困地区。为了全面了解贫困县的人口与生育状况,探讨贫困县的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寻求摆脱愈穷愈生、愈生愈穷恶性循环的路子,1990年4月,我们课题组对广东省龙川县进行了一次千户人口与生育状况的抽样调查。它是全国高校组织的二十三个贫困县人口抽样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突破贫困乡村计生工作困境的好路子——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乡结对帮扶情况调查○韩立坚在贫困乡村,如何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促使计生工作进入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良性轨道?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乡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进行了有益探索。大套乡地处滨(海)、阜(...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泌阳县地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过去长期难以摆脱“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桎梏。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本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化对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再认识,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富民强乡兴县、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扶贫计生结硕果○王善春杨俊四川省南江县扶贫开发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把计划生育纳入扶贫攻坚的总体规划,在全县开展了扶贫攻坚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闯出了一条山区少生快富的新路。1.抓宣传,认识到位。针对“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和“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相似文献   

9.
大力加强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 一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在高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诺人口问题与世界的安全和发展_乌肠沧萍十一亿人口的普查·孙兢浙 —中国199。年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1。2)(1。3)(3。1)· 一综合研究关于西部地区人口发展的几个问题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江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山区人口与森林资源协调发展自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农村社区与农村人口控制关于人口控制中的经济政策问题“越生越穷”的宏观运行过程分析- —中国贫困地区人口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按人均收益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七五”期间计划生育成绩不够理想,许多地方处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境地。但是,去年工作有了很大转变,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关键是正视存在的问题,认清严峻形势,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改进工作。去年初,省市和省政府在转发定西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年的报告”的通知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不在条件在认识,不在困难在工作,不在群众在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中外动态     
吉林省辽源市根据调查发现,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广大农村妇女渴求快些致富,希望多学些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多掌握致富信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那些致富快的妇女,多数是孩子少、懂技术、有文化的,而一些贫困的家庭,大多数孩子多,无文化、无技术造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情况,辽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  相似文献   

12.
王军 《人口学刊》2013,35(5):5-14
文章提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多层次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分层模型来研究生育政策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妇女个人和家庭特征、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情况下,生育政策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仍然有显著影响,生育政策越严格,出生性别比失衡越严重。研究还发现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出生性别比失衡有缓解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都可以减缓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程度。不考虑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容易低估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期因素与生育决策邬沧萍,刘军家庭是生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生育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的支配。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是人们自身的生育利益以及人们对这种利益关系的认识。生育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长期投资性质的行为,因此,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育率地理波与先进生育文化的区域传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尹文耀 《人口研究》2003,27(2):42-46
我国生育率变动存在着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地理波现象 ,这是发展的时空差异在生育上的表现。我国生育率变动大致可分 5大先发生地、5大扩散区域。以语言为代表的文化因素的同质性 ,有利于先进生育文化的迅速扩散。我国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省区生育率差异作用的强度呈现两个“U”字型 ,即文化因素的正“U”字型曲线和经济因素的倒“U”字型曲线。现阶段我国区域文化的差异 ,已经成为地区生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汤兆云 《人口学刊》2006,17(1):25-31
由于生育政策对生育子女数量的规定,多生和早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我国传统生育意愿的作用下,它强化了个体生育者的性别选择意识,其行为结果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同时,由于农村和城镇在经济医疗条件上的差别,使得两者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上也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对出生子女性别比的影响通过其地区差异、孩次差异、城乡差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某时期出生人口数与某地、某时期平均人口数的千分比。出生率的变动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动,出生率的变动情况体现人口再生产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口出生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情况、评价计划生育工作及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都十分重要。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受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影响,而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动,则受社会经济、人口政策、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及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生育水平越低,出生人口越少,人口出生率越低,反之,经济越落后,文化程度越低,妇女生育水平就越高,出生的人口就越多,人口生出率当然也就越高。行业、职业不同,生育水平也不一样:脑力劳动者,生育水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泰安市潮泉镇农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跨进现代生育观念的大门。这种变化首先归功于他们有一个有利于生育观念转化的持久、稳定的社区环境,包括行政制约、群众自我管理、利益引导和宣传教育等因素在内。其启示意义在于,决定人们生育观念转化的关键因素是其直接所处的社区环境,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这种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营造出来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力争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仍有很大困难,困难就在于目前一些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存有矛盾,特别在农村。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难做,难就难在人们生育意愿的转变。只有转变人的生育意愿,人们才能自觉地只生一胎、坚定地不生两胎和多胎,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生育意愿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广大群众的生育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既是今天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也受到几千年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生育观主要包含下列一些内容:一是生育动机,是看重孩子的经济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还是两者兼有;二是生育的性偏好,是希望生男,还是生女,还是生男生女都一样;三是生育的数量,是希望少生,还是多生。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人们一般看重的是孩子的经济价值,而男女体力的差异又使人们在生育的性别偏好上倾向于生男孩,并希望多生。要使人们生育观自然地发生转变,即从看重孩子的经济价值转为看重孩子的精神价值,从倾向生男孩转为倾向生男生女都一样,从希望多生转为希望少生,需要经历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存在不仅包括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虽然这是社会存在最基本的含义,也包括社会所提供的环境。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促使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社会环境。这主要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技术、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构建模型,对中国18~52岁妇女的意愿生育决策、生育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众多因素中,家庭已有孩子构成、能力禀赋、资本禀赋对妇女生育意愿有着显著影响,技术禀赋对妇女再生育的意愿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同时,将划分生育场域边界的地区变量纳入模型,显示不同区域间妇女的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别,中西部地区妇女的生育意愿明显高于东北部地区;妇女禀赋条件越改善、禀赋水平越高、生育场域越优化,其生育意愿、生育强度越低,生育行为越趋理性。未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调整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对此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