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文学化出意志形态文学、意识形态文学、意象形态文学三种亚形态,意志形态文学站立在知识分子精英立场上,以思想上的先锋性、技术上的探索性、审美上的前卫性区别于意识形态化写作和意象形态化写作。它的诞生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在当前的问题是一、如何处理文学在价值立场上的“边缘化”的问题,二、如何处理生活经验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提80年代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方法,也是反观9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北岛的诗歌写作与历史的文学传统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他的独特的文学意象与文学感受秉承了纯文学的文化观念,北岛的诗歌以对理想的形而上表述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精神,成为后继的文学写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作家韩东的小说创作试图在对传统话语形态的破坏中探索一条新的文学创作之路,实现文学在本体意义上对政治、社会的彻底叛逃而回归自我本身。阅读韩东你会发现一条回归文学的第三条道路,即叙述策略上的无为而有为。韩东的小说创作坚持边缘化的立场,以对历史呈现的多种可能性、无姿态的私人叙述策略和荒诞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写作的实验性开拓,为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20世纪90年代有关"个人化写作"的话语播撒来分析其所表征的诗学意义,从史的角度追溯"个人化写作"的历史源脉,并结合9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反思"个人化写作"诗学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个人化写作"祛除了主流诗学话语的权力桎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叙事景观,却未能在破除话语禁忌的文化地带重构文学在当下的审美价值形态。如何填补"个人化写作"价值"悬空"的虚妄黑洞,成为新世纪文学必须面对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界裂变为“主旋律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我们不能把这种分化简单地视为“炒作”行为,相反,应当将其看作当前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多元化趋势的一种表征,也是文学独立主体意识增强的征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不是一种对立的写作立场,而是优势互现、不足互现的,应重组为“第三种写作”。  相似文献   

6.
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0年代文学是“无名”状态下的文学,它表现为各种文学思潮和另类写作现象多元共生,逐鹿文坛,谁也占据不了主导性的地位。90年代文学思潮正是通过多种冲突并存的形态来达成多元化发展趋向,从而改变了80年代文学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但90年代文学并没有超越“五四”新文学传统,它只是20世纪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共名与无名”状态多次循环的又一次再现,无名状态每次出现的时间都很短暂,无法真正显现其较为持久的艺术特征。因此,90年代文学很难成为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不应该是一个文学史的概念,而是一个指与生活同步性的文学批评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对当代文学的定义,也就是指反映了与之同步发展的生活信息的文学创作。它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流动中的文学现象,过去许多前辈学者强调“当代文学不宜写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有基督徒身份或者倾向于基督信仰的诗人。对于他们的写作,诗坛往往以"宗教诗歌"或"次要诗歌"轻视之。这种轻视是国人对文学与宗教之关系的简单理解。随着当代中国文学日益世俗化,诗人们也一直在寻求种种"神性"的写作来应对。他们尊重文学的自身特性,正视生命的沉沦境况与救赎之需,敏于自我生命的问题、关注人的历史与命运。他们虽未高举"神性"大旗,在这个时代,却具备了真正的"神学立场"。他们的写作,尤其值得当代汉语诗坛关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女性都市题材写作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与以往的女性城市题材创作相比,90年代以来的女性都市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剖析这些令人炫目的创作实绩,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下女性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再研究摆脱了50年代至70年代的惟左独尊、新时期以后的惟左为非的倾向,呈现出较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对左翼文学思潮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情境的研究,对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形态与迁延变异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21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思想界、学术界对当下新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又表现出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价值评判,对左翼文学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而如何处理当下现实语境与学术研究的客观理性之间的关系,为当代文化和文学的价值追求提供理论资源,是当下左翼文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书写成为一种文学时尚;在城市焦虑的笼罩之下,小说家对于城市文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的漠视,导致了城市题材小说普遍性的模式化与符号化.根据90年代小说家对于都市的文化立场,其审美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型,即以道德批判为核心的背对城市的写作、建立在双重人格或调和主义立场上的灰色的城市表达、丧失独立自我的卷入城市的写作,概念化特征和非常化倾向是90年代小说的都市想象的根本性缺陷.作为城市书写的灵魂的市民话语,有种种文化杂质寄生其中,尤其是暗藏于平民意识中的妥协精神与享乐主义,往往使城市书写的叙事与价值都陷入无所适从的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谓女性主义写作,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女性风格,与一般女性文学也有所不同,而专指80、90年代以来“一种从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通过性别与权力关系的描写,挑战男性霸权政治、经济、文化的压迫,寻找建构新的女性主体的文学。”①这种寻找与建构在不同的文体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女性主义小说领域大约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80年代初张洁(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等文本为代表,第二阶段指涉85年前后包括王安忆“三恋”、铁凝《玫瑰门》、《麦桔垛》等小说文本,第三阶段则指90年代以来林白、陈染所代表的一大批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自先锋文学开始就为文坛所瞩目的作家,苏童与毕飞宇虽分属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文学阶段,但两者在诸多方面的共同之处,决定了他们可以作为考察自先锋文学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的代表作家。在考察两者生存空间与创作历程之后,如何介入历史叙事、展现创作技巧和写作题材,以及适应为时代而进行写作的转变,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产生了证诸文学历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大陆学者散文文化批评母题总体上沿着批判现实和阐释知识两个向度展开。在写作主体的整体精神立场上,它突显了知识分子写作的两种精神身份——批判者与阐释者;而在文体特征上则呈现出特有的介于“散文”和“论文”之间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苦难"是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在当前"底层写作"和"苦难书写"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时,本文尝试以"苦难"书写为视点透视近年来作家的写作立场,反省文学中的"苦难"书写所提供的写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写作中,作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何种苦难境遇、如何去讲述苦难、面对苦难作家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考察这样的一些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话语逻辑,在今天多元共生的文学视野里,不仅能提示文学如何观照当下生活,而且期待通过对苦难叙事的历史流变的梳理,透视一个时代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新时期理想主义文学的价值向度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向度基本一致.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与转型,理想主义文学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其价值向度主要表现为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对抗性、价值立场的稳定性、对传统价值观的有益汲取和价值取向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8.
8 9年被认为是当代诗歌的重要关口 ,之后的 90年代诗歌在转型的过程中现出种种变式 ,在 90年代的诗学立场及诗歌纪事中 ,历史意识和历史意象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中得以凸显。本文着重从叙事的角度出发 ,从历史的个人化与当代化角度剖析历史意识的存在形式 ,同时 ,在狭义的历史意象逐渐淡出的当代诗坛 ,90年代诗歌又为历史意象赋予了新的意义。历史意识与历史意象的合力造就了 90年代诗歌“永不终结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的女性写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意识有了更深的自觉。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不再采取回避的姿态,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还是在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上,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直面人生的书写更有力度,对商业社会的把握更有穿透力;女性个人与历史的对话更加孤独也更加执著;商业视野下的女性写作也有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艺术空间;一些女性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则将女性的生存体验以一种执拗的“私语”化(或曰“个人化”)方式描绘出来,渐渐形成一股90年代新的女性写作态势。  相似文献   

20.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对诗歌认识的改变,女性诗人不仅以诗歌的姿态表述自己,而且以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人"的立场进入诗歌,聆听和感受世界,既不放弃性别立场,又不放弃艺术价值,使女性诗歌达到人文价值与诗性价值合一的高度。90年代女性诗歌的语言写作,使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的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