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剑华 《齐鲁学刊》2024,(1):139-150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人物事件”“创作动因”以及延安文艺整风与丁玲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详细考证,可以深入探讨丁玲在1940年的情绪低沉、思想困顿、情感纠葛和自我救赎。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的重新梳理,可以揭开丁玲创作《在医院中》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淤梨华的小说 ,除了描写浙东故乡生活的《梦回清河》 ,以及反映台湾现实生活的《焰》、《母与子》等少数作品之外 ,多数创作属于留学生文学范畴 ,“留学生、留学人、自留人”成为她小说的观照对象。几十年漂泊海外的旅美生涯 ,淤梨华对留学生活与游子人生感同身受 ,她的作品人物往往带有自身的影子。为这“无根的一代”见证 ,淤梨华不仅反映出台湾留学生在学业、事业、婚姻等方面的奋斗与挣扎 ,而且揭示出他们“别人都是有家可归的 ,而我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漂泊心态。她的小说贯穿着一条对美国幻灭、对台湾失望、对祖国大陆认同的思想线索 ,…  相似文献   

3.
程贤章中短篇小说诞生于“建国后一代文学”时期 ,有其独特的“从政治到文化”的创作模式 ,并力图通过各种表现手法 ,让作品蕴涵丰富的时代政治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哲学的高度对“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透视,认为寻根文学的特点在于:既可以作为现实,又可以作为超越现实的寓言;既是讲的故事,又是讲更为根本的道理。文章以《棋王》、《爸爸爸》、《小鲍庄》等“寻根派”作品为例,解析了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作者认为,在寻根文学中,阿城的《棋王》写出了一个最可信又最生动最理想的活人;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实在的远村──鸡头寨来呈现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心理结构,这似乎接上了阿城,但这与现代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并不像《棋王》似的透露出理想之光辉,而闪耀着非理想的鬼火,《爸爸爸》写出了寻根的复杂性;《小鲍庄》不是与现代隔绝的鸡头寨,而是已嵌入现代社会中的乡村,虽已嵌入现代,但仍然固守着传统,是80年代定义的“前现代中国”的最典型的表现者。  相似文献   

5.
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与散文都有其独特的成就,散文尤为卓越,故历来“杜诗韩文”并称。又因他是唐宋古文运动理论上的倡导者,故获得“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一代宗匠,源远流长,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苏轼颂扬他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虽属溢美之词,但韩愈在树立新的文风上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确是应当给以崇高的评价。其散文作品中,政论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不是没有糟粕;但就其艺术技巧而言,则有其高度的成就,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至今也仍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形象地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这个文艺原理的认识,既与别民族有其共通之处,而又有其独特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表述形式。对此问题进行“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序志》)的研究,对于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有意义的。为此,我想在这里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形象论作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专家、读者同志们。一有关形象或形象性的言论,并非始于刘勰。早在先秦,《周易·系辞上》已出现“立象以尽意”的命题,这虽非专论文艺,但它与后来的文学形象论有微妙的相通之处,可谓形象论之滥觞(见拙作《立象尽意,以小见大》——论《周易》中的形象与典型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正> 他们对自己自觉的创作经验感到荣幸,然而往往正是那些他们不愿谈论的部分反映或折射了他们的本质.潜意识提供了排遣不去的谵妄、苦难和死亡的主题,而意识则将之发展成文学.—韦勒克·沃伦聂华苓是一位蜚声海外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多,但艺术造诣颇高.她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一朵小白花》、《翡翠猫》.她生长在祖国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创作生涯始于台湾、大陆分裂对峙的时期.她的创作风格不仅迥异于大陆的作家,在台湾作家群中也傲然独立.她的作品没有于梨华作品中的书卷气、学生味,没有白先勇作品中的贵族派头;她是台湾、海外作家群中唯一一个被战乱、国破家亡的厄运死死纠缠住的作家,直到创作的晚年她还不能完全摆脱一九四九年以前发生在祖国的动乱对她的影响,还对那段不能忘怀的生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探讨聂华苓创作中的这种独特现象无疑会给我们的理论研究增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发轫于五四运动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的《我要说的话》一文中,正确地指出:“他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孕育出来的”。郭沫若的五四时期作品,是五四运动的产物;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狂飙突进的气势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格调,明确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五四运动在文化战线方面的业绩,对于我们全面研究郭沫若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群星灿烂的当代文坛上 ,张洁并不是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但她是独特的 ,因独特而存在 ,因独特而引人瞩目。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在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另一方面 ,更主要表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尤其是她的作品的审美风格一变再变 ,因此赢得了“最会变脸的作家”的称号。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 ,结合她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 ,对其小说审美风格的“独特”及“变化”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85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率先发出"寻根"之声.《爸爸爸》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1996年发表的《马桥词典》是深入"寻根"的作品.本文对《马桥词典》中"醒"这一词目进行了全新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创作中一直回应着"寻根".《马桥词典》是极度张扬对"语言"的探索志向且底气十足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马桥词典》在"词典"与"语言"的双重包裹之下,没有完全创造出新世界.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书写不断发展变化,乡土精神是其中值得关注与挖掘的重要内容.对"寻根"的反思在当下仍旧很有必要,"寻根"的要义早已不是框定"寻根"的概念和如何去"寻",而在于更深层地探寻本民族文化中的"根"到底是什么及如何从容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成为现代乡土作家创作的楷模。我认为鲁迅乡土小说艺术特点之一是反讽手法的娴熟运用。 三十年代李长之论及鲁迅的“为农民画肖像”的小说《风波》、《阿Q正传》和《离婚》时就指出:“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纯粹客观的态度,仿佛冰冷冷地,把见到的,就写出来,一点也没动声色。……然而,我却殊不觉其冰冷冷地,恰恰相反,却觉得有一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与冰心“五四”时期的创作杨剑龙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的冰心,她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1935年阿英就在《谢冰心小品·序》中明确指出:“……无疑的,在她的作品中,也还有基督教思想的血液存在,...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她一直关注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她的创作中多以黑人为题材。《所罗门之歌》自发表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以主人公“奶娃”祖孙三代的美国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在阅读中能够察觉出作品透露出的悲剧元素,包括“奶娃”的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悲剧生活状态。作品具有复杂交融性以及代际发展的特点,在抗争中影响,在顺从中同化,这种悲剧实际上是产生于黑人社会群体内心,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也包含着来自于白人文化的冲击,又在文化冲突中妥协。  相似文献   

16.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17.
许结 《江海学刊》2022,(1):221-232
汉赋创作不仅有“铺采摛文”的词章价值,更有“体物写志”的思想意义,其中“建德”观的形成尤为重要。汉赋建德的根源在建汉统,又因汉统继周统,所以赋家追奉“周德”以构建“汉德”,并在思想上取效《诗》《书》经义,特别是以扬雄《长杨赋》为代表的创作对周代文本的拟效,改变了汉初司马相如的创作形态而构成新模式,并对东汉班、张京都大赋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察《诗》《书》入赋及“扬·班模式”的成型,又与缘饰儒术与师保制度相关,喻示了一代赋学观的变迁。唐宋以后围绕“无逸图”“豳风图”而创制的《无逸图赋》《豳风图赋》以及其并合呈现,不仅彰显了汉赋德教观的历史传统,而且形成《诗》《书》呈像于赋体的经典化,表现了赋体致用的主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有“写妓女”的文学当自《霍小玉传》始。唐人小说中写妓女的作品甚多,但 其思想和艺术,都不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虬髯客传》。及至宋、元,写妓女的话本便在市民和 普通百姓中流传了。明代写妓女的文学,在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曾朴的《孽海花》,应是在中国帝制 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妓女中最早创作文学作品的是六朝南齐时的苏小小。唐代妓女 人多,诗妓也多。宋代妓女中能诗而又有志气者当推歌妓严蕊。明代妓女中出现了散曲家。在妓女 出身的文学家中,要算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最为有名。她的作品,为妓女写的文学作品作了很好的终 结。“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都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有“武林闺秀之冠”之称誉的顾若璞①,是明清之际女性诗风嬗递的重要代表.其诗融合陶柳,开康熙“蕉因诗社”清新雅正之风;诗集中劝夫、教子、悼亡诸作,对清一代女性诗歌均有着先导意义.现就传世的《卧月轩稿》六卷中的诗歌作品,结合女性创作的时代风气与情感个性,在女性诗史发展的视野下考察其成就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