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梁波偶见侯宜杰先生《清末立宪运动史》,随便翻阅,竟不能释手。细细读来,启示良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后史学界对立宪派研究不够,且大部持否定态度。至六、七十年代,台湾同行在这一领域率先推出一批颇具学...  相似文献   

2.
在一九八四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荣获三等奖的《李蓝起义史稿》一书,填补了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引起了史学界与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 在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著述中,都以较大的篇幅记叙了太平天国及天地会、大刀会、小刀会、捻军等起义斗争。这些伟大的斗争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洪流,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斗争的壮丽画卷,可歌可泣、可赞可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了一场以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为主,坚持达近五年之久的反对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对这场武装斗争,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公开报道中多称为“伊宁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遗产的大省。数十年来,河北省学术界在区域史志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一系列成就。继近百卷本《河北省志》和十卷本《河北通史》出版之后,由苑书义等学者主编的近二百三十万字的《河北经济史》也由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12月正式推出。该书既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几千年来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的专门著作,也是一部展现河北几千年来经济活动特色与发展规律、反映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地方经济史巨著,堪称河北省首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经济通史,非常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张华腾 《殷都学刊》2001,(3):110-111
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教材,急需革故鼎新般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的需要。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版,355万字)应运而生。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虽然是应公安部的要求,为公安部民警编写的一部通俗著作,但它代表了中国近代史著作变革的大方向,通俗的读本中隐含着严肃的学术性。是一部全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笔者读后获益甚多,以浅陋之见,试作一评价。第一,全新的体例。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而…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对其他西方哲学家的研究,使黑格尔哲学成为一门“显学”。一批造诣深厚的国内学者,如贺麟先生、朱光潜先生、王太庆先生、杨一之先生、张世英先生、杨祖陶先生等等,都在翻译和研究黑格尔哲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尽管黑格尔的主要著作都已经被翻译为中文且得到了深入的研究,黑格尔的煌煌巨著《宗教哲学讲演录》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全译本问世,《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前几年虽由贺麟先生翻译出版,但是对黑格尔神学思想和宗教哲学的研究在国内黑格…  相似文献   

7.
由郭贵儒、张同乐、封汉章三位教授合著的《华北伪政权史稿:从“临时政府”到“华北政务委员会”》一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的结项成果,已被该中心文库收录,并于200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喜可贺!长期以  相似文献   

8.
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是赵馥洁教授的拓荒新著。价值哲学兴起于19世纪的西方,在我国展开价值哲学问题的研究只是80年代的事情,但是,却不能因此说中国没有哲学价值论。著者正是依循这一思路来思考问题,认为“中国哲学,至少从孔子开始就着力于价值问题的思考,在以后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形成  相似文献   

9.
词史之作,建国之前有王易《词曲史》、刘毓盘《词史》。虽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旧作,在研究方法及所占有的资料等方面不免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建国以来,词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至今未见一部词的通史问世,这无疑是一缺憾。现中年学者许宗元同志《中国词史》(黄山书社)的出版,填按补了这一空白,这是使人感到欣慰的。  相似文献   

10.
由胡培兆、孙连成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研究之研究》一书,共十五章,近二十四万言,论及《资本论》研究对象、方法和一些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书后并附有解放后出版的有关研究《资本论》的著作一览表。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悉心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引人入胜。 作者考察了我国解放后出版的数十种评介和研究《资本论》的著作,从中提出若干重要而有歧议的问题进行再研究。论题不拘一格,顺序没有程式,取材新颖,文字流畅,评点泼辣,分析得当。读后无俗套之感,回味有余音耐人。它堪称是《资本论》研究论著中的一枝奇葩。 《研究之研究》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对《资本论》的研究论著,不论作者辈分高低、名气大小或亲疏远近,一概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评点,并且指名道姓,毫不含糊。诚如作者自己所说:“在科学研究的限度内、我们是把每个研究者的名字当作科学名词一样来对待的,全然对事不对人。”(第2页)这是本书大可取之处,也是作者为开创学术争鸣的新风所作的勇  相似文献   

11.
评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 ,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市民和农民的喜爱。然而 ,评剧理论研究却始终落后于创作与演出实践。除了对堪称评剧奠基人成兆才能形成规模研究之外 ,对评剧其他领域的研究则是极其贫弱的。时至 80年代 ,才出现两部评剧剧目的书 ,基本属于资料性质。中国戏曲出版社 1982年出版的《评剧简史》是一部难得的研究专著 ,惜乎过简 ,而且仅写到解放以前。因此说 ,夏冬的《评剧文学史》的问世 ,实实在在地“填补了戏剧研究的一个空白”。治史谈何容易 ?从大量现象背后发掘本质 ,从无数个别之中筛选一般 ,这就要求作…  相似文献   

12.
一部填补哲学理论空白的专著──《潜意识哲学》评介陈世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理论的生命在于面向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且包括精神世界.哲学要永葆生命力,就需要揭示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般规律性.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范文博士的著作《潜意识哲学...  相似文献   

13.
由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伦理学教学的同志集体编著的《伦理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纲要》)是一本在编著体例、原理论述、历史概括和方法运用等方面都有自己显著特点的教科书。 (一)熔中外、古今、史论于一炉《纲要》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唐凯麟、蔡铭础、刘庆泽、陈谷嘉著)、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简史(唐凯麟著)、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简史(章海山著)、现代西方伦理思想述评(陈楚佳著)等四部分组成,书后还附有一个颇为详尽的学习伦理学的参考书目。这种编著体例,纵述横论,涉猎广博,把中外、古今、史论熔于一炉,使该  相似文献   

14.
一本填补叶圣陶研究空白的专著──评徐登明著《编辑出版家叶圣陶》李明泉对作为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的叶圣陶,学术文化界研究成果甚丰,而对作为编辑出版家的叶圣陶,却较少有人论及或论述不够。徐登明在1991年夏准备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时异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  相似文献   

15.
一部填补民国史研究诸多空白的力作──《宋子文评传》读后朱华宋子文无疑是民国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可说是国民党政府的半部财政、经济、外交活动的编年史,可是,由于宋本人并无自述、文集遗世,其私人档案迄今秘藏不宣.他的真实面貌一直隐蔽在“四...  相似文献   

16.
一口气读完黄卫平教授的新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谈》(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搜集了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长短共十篇,虽非鸿篇巨制,却是一部富有锐气的力作。作者寓胆略于理智,求新而不越矩,或宏观概述或微观分析,处处体现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领域中,民主主义思想的研究显得特别薄弱,1900~1980年的《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未见这样的一本专著,其故值得深思。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同志近著《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填补了这方面的许多空白。 把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作为课题来研究是一棘手之事。其所以棘手,除了众所周知的现实政治因素以外,还在于它必须解决: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搜集些什么资料?怎样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 ,近 2 0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当数“改革”一词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 ,几乎每天见诸报端 ,响彻会场、电台和课堂 ;研究改革的文章、著作不断发表或出版 ;探讨深化改革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一个接着一个。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在评述改革的得失 ,总结改革的经验 ,研究改革的理论 ,提出推进改革的对策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也有一些精品力作。从已经问世的有关改革的著作来看 ,单项的、专题的、国别的研究成果较多 ,如有关于…  相似文献   

19.
一部填补西域史研究空白的力著──《叶尔羌汗国史纲》读后江平(新疆社会科学院)关于元末迄清初这段时期的西域历史,中外学界很长一段时期沉默无语,鲜见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作。前些年国内西蒙古史研究如火如茶,一些初涉西域史研究的人常误以为这段历史大概就是瓦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研究,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30年代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盛况空前,其后,它们依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然而,从总体上审视30年代文学,却有一股明显的弥漫于创作和批评中的偏离文学审美特性的倾向,在创作实践乃至批评理路上出现了不少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创作主张和文学作品;同时,文学批评和文学论争错综复杂,左翼文艺内部也纷争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