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十九世纪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膨胀的社会,这一时期的欧洲作家创造出一批极具时代烙印和典型特征的文学形象,文中通过透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个人奋斗者形象,解析其生存困境,解读其“奋斗”的内涵,以及思索“个人奋斗者”对现代生活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蒂 《职业》2010,(11):46-47
根据美国某知名顾问公司的研究,职场成功的关键在于“PIE三要素”:专业表现(Perfomance)、个人形象(Image)、能见度(Exposureo而三者对“个人影响力”所占的比重,依次为10%、30%与60%。  相似文献   

3.
型格小店     
在这个抒写个性的时代,有个性的不仅仅是个人,越来越多的时尚设计店也纷纷表达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定位,甚至是店铺的理想。“栋梁”设计师品牌店,“以最初的心做永远的设计”,努力于搭建中国设计师的推广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铦 《职业时空》2008,4(7):46-47
目前,针对组织的管理方式不能充分发挥人潜能的现象,学者们在原来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理念。认为“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既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又有利于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健康发展的管理方式。但人们对人性及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大同小异,在管理实践中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终,同时它也为放松、放任管理和为个别人失误的开脱提供一个所谓的借口,致使人性化管理使众多管理者感到困惑。为此作者提出自己对人性及人性化管理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更加备受关注。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仅就个人和社会的向度而言,道德教育该如何进行,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理论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单纯以个人为核心或者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教育都存在弊端,在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天平。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道德教育之“砝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道德教育在为人类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德育教育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品德能力的开发、强化权利义务教育为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注重社会功性能的发挥。相反,西方国家则注重个人权利的维护,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合格公民,重视个体个性品德的教育,重视个性的健全与和谐发展,采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德教育模式,注重个体性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观念普遍盛行的今天,“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甚至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处于涌动的发展大潮中。为个人发展前途而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为企业发展壮大而操劳奔波的大小老板,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坚守在岗位上的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无不是发展的因子,无不在发展的大潮里拼搏奋斗、一往无前。发展,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论     
网络博客是不是“人的主体意识出口”?在中国,网民是互联网时代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自主意识和最具个性的人群。网络正在成为一种生活,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它的本质就是表现个人意识和个人主体。事实上,它正在逐渐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据说,网络给那些寻找自我、树立自尊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宽广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的思想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思想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标准由突出思想政治和集体主义向追求物质和个人主义转变,这是从物质短缺、个性压抑的年代走向改革开放的必然历程。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过于追求金钱物质而忽视社会公德,滋长极端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0.
你就是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反方向游”。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更意味着如何使自己与众不阿。“个人品牌”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个人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整体利益价值取向是否定个人的独立人格,抑制人的个性发展的国家整体利益,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坚持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国家整体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健康顺利发展,个人就愈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愈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问题,同时也是难以解答的“千古之谜”。尽管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幸福,但幸福又的确能够穿越时光隧道,给不同时代的人们带来同样的感受。因为,幸福确实是存在人们心中的。  相似文献   

13.
李峰亮 《职业》2010,(4):26-27
提起市长,“前呼后拥”“呼风唤雨”或者“正襟危坐”“庄重严肃”等词汇就会浮上脑海。在中国,市长是一市之长,是城市的当家人,要多风光有多风光。而在国外,却有这么一些市长,不顾“特殊身份”和“个人形象”,在恪尽职守地当着父母官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个人、阶级和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类、阶级和个人是相互统一的。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注,无产阶级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的解放中本身就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现实的、有生命的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观真实的谜底,"个人自由活动"、独立性和个性是马克思评判人必然而终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反对“守贞课”,不是反对守贞;反对禁欲型性教育,不是反对禁欲。“守贞”与否是个人选择的权利,这权利应该得到尊重。而“守贞课”所代表的禁欲型性教育,恰恰是要剥夺受众的自我选择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的话题,理论界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另外一种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因为权利义务归根结底都是由个人来享受或承担;第三种则认为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个人在某种限度内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而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是认为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笔者也是赞成主流观点,本文将对这一观点及其理论支撑做较为详细的阐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具体是什么却不好说。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新学生来说.普遍的理解是:助人的专业。要求再具体地说明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协助个人解决问题的专业。他们在心中会以医生作为比照:社工在生理范畴外.专门处理心理及行为的问题。依据这一逻辑.社工的训练就是系统地学习助人的方法。为受助者进行诊断.寻找改善问题的最佳方法。无疑,这个答案对不少人来说已够满意的了.正好反映西方的社会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都是走一条“提供服务”、“谘商治疗”的专业道路.对受助者所面对的问题虽然以个人、家庭、学校、小区或社会等进行多层次剖析.  相似文献   

18.
无论人们如何看待,80后登上政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集体行为”。在这一场场的“政坛秀”背后,争议点在哪里呢?个人观察,首当其冲的要害在于“官二代”。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事业单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单位的满意度、个人工作状态感受和未来5年个人生存意向怎样?零点公司从2000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深圳等10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在847份调查表“对单位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的为零,“一般或说不清的”占50%,“不太清楚”的占47.6%;而“未来5年个人生存意向”中表示“辞职”的占17.7%,表示“渴望调换单位”的占75.4%  相似文献   

20.
圆我梨园梦     
“中国梦”,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街谈巷议最流行的词汇。人人都在勾画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更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了美好的愿景。我身为普通退休职工,不仅参与见证着这一壮丽的时代,更有着“梦想成真”的个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