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文科学与人文知识分子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知识分子当代涵义的集中体现者,人文知识分子自身应如何界定与把握呢?人文知识分子极易被纳入社会(科)学的职业分工框架中,视作从事人文学科专业的知识分子。然而,又如何界定人文学科呢?对于现代文化而言,这恰...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知识分子和人文型知识分子都要注意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人文科学的社会价值难以量化,对它所起到的经济效益评价的尺度也就难以确定。一个民族若看不到人文知识分子所创造的科学理论的重大意义,不能认同一种较为深远的价值取向,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就可能出现畸形。因此,给予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公正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70年的光辉历程中,知识分子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历来受到党的重视。然而,我们无须讳言,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偏差和失误。知识分子问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我国政治风波和秋冬之际的东欧剧变之后,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就在有人困惑,有人疑虑,甚至有人造谣污蔑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郑重强调:  相似文献   

4.
邹吉忠 《学术界》2004,(3):90-104
我想从现代性及其全球化的视角上草描出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 ,以拓展出现代性论题的知识分子的空间 ,并深化我们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我的做法是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框架之下 ,充分吸收知识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以现代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批判和建设的选择困境为切入点 ,通过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景、气质、类型、功能、命运的考察 ,透视现代性的一个独特层面———知识分子层面 ,目的是拓展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与历史使命 ,勾勒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林铁  张建永 《中州学刊》2008,(2):239-242
大众传播时代改变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话语地位.知识分子介入媒体必然影响着当代知识的生产、分配、享用以及再生产,也影响了知识分子与经典的共生关系,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存在形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大众化、商业化以及明星包装策略等媒体主导的遴选机制,使知识分子在介入媒体的过程中,获得公共性而又无自主性、解释性而无创造性、商业性而无自律性的特点,大众娱乐的品质和价值与作为宾正的思想革新和艺术创造的作品之间的区别被抹杀,经典的文本价值被简单化.知识分子成为"顺从主义知识分子"的同时也使迫使经典卷入巨大的消费泡沫中,从而造就了知识分子与经典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6.
7.
元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元杂剧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在创作上所展现的绚丽多采的繁荣格局,特别是有突出贡献的一批戏曲专业作家的涌现表明,当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作家群。他们有着与此前历代文学作家截然不同的某些特点。《录鬼簿》等有关资料说明,当时大多数杂剧作家不仅是接近下层人民的,而且他们本身就是生活在普通人民之中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知识分子。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有成就的代表作家,他们在创上走的是一条走向民间与戏曲艺人结合专门致力于杂剧创作的专业道路,关汉卿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就使得他们和我国文学史上传统的作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文人作家的情况有所区别,也不大同于此后即明清两代以传奇戏(包括杂剧)为主要形式创作的戏曲作家(只有清初李玉、朱素臣等差可比拟)。因为我们知道,在元杂剧作家中,有的终老布素,从未仕进;有的虽曾出仕,但却“门第卑微,职位不振”①。问题的关键还在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是人类知识的主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因此,社会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和需要状况,决定了不同时期知识分子所担当的角色及其命运;而社会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定位,反过来也决定着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环境影响,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般选择了三种道路;"法科知识分子"的类型根据它的时代发展,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对中国近代法科知识分子的典型剖析,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关系;法科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贡献以及所塑造的近代法学传统表现在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分子的“后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信仰破灭,精英文化终结之后的后现代,把知识分子推向了大众文化。在面对人之死、主体之死的边缘化中,多向度、全方位地批判总结历史的馈赠,找到人类先天文化意义及行为准则,弥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人为鸿沟,则是知识分子的后现代使命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主义与人文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些年,国内学界曾经就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意义展开过讨论。目前,一些学者又在争论与人文主义不无关系的启蒙以及作为启蒙后果之一的科学主义的作用等问题。有趣的是,上述这些概念原本产生于西方,但国内学者关于这些概念讨论的真正目的却无不与中国当前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2.
“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写十万字到二十万字左右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是我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即把这句话讲深讲透。并特别说明,所谓“未言”是包括导师在内的,所谓“言人所不敢言”是有前提的,即“胆大而不妄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准则,之所以敢言,是由于认定符合马克思主义,越出马克思主义的就不干。张连国博士所著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红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一书,原为他1998年答辩通过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达到了我上述的要求。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  相似文献   

13.
回顾和反思二十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论生活,拓宽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视野,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理论既具有科学的认识功能,也具有解放的旨趣、理想的力量和教化的功能。只有从人文科学的视野去理解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才能使它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社会理想,成为我们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朱振林 《理论界》2005,(4):190-191
知识分子可以从政治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加以界定,而人文化的价值目标仍然应当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取向。由于社会经济变革和知识分子的自身原因,使知识分子处于分裂状态。因此,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就是使自身和社会实现知识分子化,以普遍的知识分子化的形式重建知识分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存在从政治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的两种主要界定方式。通过解析这两种界定及其局限性,并追溯汉语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不仅仅是个词源问题,更包含着有别于西方语境的特殊社会历史意蕴。因此,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明确区分两个视角,即研究者与执政党视角的区分,避免简单地以研究者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定义,去限定和替换实践中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人文科学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出现的征兆.生态人文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晚期出现的一种趋势,依托于后人文主义对人类中心论、欧洲中心论和西方科学的批判.传统生态学知识、本土知识和生物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生态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生物人文科学是一种包容性的知识类型,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联系起来.生态人文科学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元共同体观念.这个元共同体由人类与非人类构成,其基础是共同实质的亲缘关系、共生关联、协同进化和互相依赖.生态人文科学还从心灵延展和分布式认知角度预期了未来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7.
说人文科学     
张伟 《阴山学刊》2013,(5):112-112
何为人文科学?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第1064页上,“人文科学”词条下,只有四个字的释义,日“社会科学”。这个版本是2002年出版的,就是说,进入新世纪了,我们还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混为一谈,可见认识多么滞后。直到2010年,该书出第5版时,才勉强有了一个大而无当、不甚确切的定义,“人文科学,原指区别于神学的同人类利益相关的学问,后来一般指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学艺术的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不可以描述为“区别于神学的同人类利益相关的学问”吗?社会科学不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吗?2012年出的第6版,一字不差地沿用了这个定义。另一部权威工具书《辞海》,在内涵的揭示上,与前者大体一致,犯了同样的错误。而“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外延多有重叠。说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有“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那些两属的学科,到底姓“人”还是姓“社”呢?显然是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世界文化大交流、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是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发生重大影响的时代。这又是一个知识经济、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文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产生很多交叉...  相似文献   

19.
20.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运用人文科学的思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科学观,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