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财务理论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传统财务学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并不完全相符。非理性投资者实际上可以获得比理性交易者更高的收益,非理性投资者仍可以影响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本文主要讨论证券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及如何估算证券投资者非理性条件下的融资效应。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的行为金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果  陈收 《管理评论》2004,16(11):40-45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投合理论分析了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决策现状,指出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该现状的直接原因.并结合中国市场环境进一步探讨了深层次原因.认为股利政策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研究,抛弃了传统债务融资理论的理性管理者假设,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会导致企业采取激进的债务融资决策。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债务融资的因素以后,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债务期限结构也显著正相关。由此证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债务融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表明,在企业内在价值和最优投资水平不变的假设下,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导致的市场错误定价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并导致企业投资决策的非效率化。本文在考虑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预期和行为决策影响的情况下,通过构建拓展的迎合投资决策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错误定价下的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市场错误定价会改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预期和行为决策,并由此导致企业内在价值和最优投资水平的变化,此情形下的企业迎合投资决策并非无效。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存在诸多非理性因素,加之决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使得很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而这种非理性的决策行为,却往往影响着企业发展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权益与负债双重融资决策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市场时机理论和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针对同时发行权益和增加债务的公司,探讨投资者行为和心理以及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等因素对管理层融资决策的作用.文章首先利用OLS估计双重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然后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双重融资和单独权益融资、单独债务融资决策进行两两比较,探讨公司管理层的不同融资决策选择的动因.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还将融资定义中的5%提高到10%.研究发现市值账面比同时包含市场对公司的成长性理性预期和非理性估价所带来的市场时机.这两种信息混合作用于公司的融资选择.  相似文献   

7.
异质信念、融资决策与投资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现代公司融资理论的同质信念假设,在异质信念下构建公司股权债权融资模型,分析公司融资决策与投资者及管理者信念的关系,讨论异质信念下投资者和原股东的投资收益及公司过度投资.模型结论表明:投资者相对于管理者的信念越高,投资者间异质信念越大,则公司越倾向于发行股权融资;投资者相对于管理者的信念越高,投资者间异质信念越大,则股权融资的公司越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而债权融资公司的过度投资不受影响.以沪深A股2005-2010年再融资公司为样本,对模型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模型结论,并利用结论,从异质信念视角,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过度投资等异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管理者短视、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行为扭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在股东短视从而造成管理者短视的情况下,投资者估价对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直接影响。通过比较常用的市场估价指标(市值账面比)和新的错误估价指标(非均衡估价),分析不同管理者短视程度下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的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和总体投资的影响,并考察了市场错误估价与管理者短视对公司投资扭曲的混合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短视程度越大,公司投资对市场估价的敏感性也越高—市场估价越高,公司投资越旺盛。另外,公司的长期投资决策对非均衡估价所表示的市场错误估价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而短期投资及其他非长期投资决策对市值账面比所表示的市场错误估价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短期投资决策对市值账面比的强敏感性说明中国市场尚属非有效市场,市值账面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非理性估价心理。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过度自信、税盾拐点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的兴起,管理者非理性尤其是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与公司财务决策关系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以2002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观测值,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Tobit和Lopstic回归模型,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利用税盾拐点考察公司的债务政策.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影响公司的债务政策,公司税盾拐点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而降低,表明过度自信管理者将实施更为激进的债务融资策略.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的债务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绩效随债务税盾拐点的降低而下降,意味着如果过度自信管理者奉行的债务政策是激进的,将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吕纤  罗琦 《管理科学》2019,32(3):135-147
  当资本市场表现出无效率的特征时,管理者能够通过迎合投资者非理性股利需求获得现金股利溢价。然而,不同公司具有的迎合能力有差别,迎合能力较强的公司更倾向于制定满足投资者非理性需求的现金股利政策。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公司股利迎合的对象展开,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投资者、大股东甚至监管政策的要求,但缺乏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3个方面研究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对不同特征的公司具有的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进行分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迎合能力不同的公司中现金股利迎合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中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不同迎合能力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的差异化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现金股利迎合能力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自由现金流充裕、资产流动性高和成熟型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更强烈,这些公司更有能力迎合投资者非理性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实施现金股利迎合的同时也会进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迎合能力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运用盈余管理配合现金股利迎合维持股票价格。         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已有的公司迎合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现金股利监管政策,并引导和规范市场投资者行为,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与融资成本及管理者自由度(autonomy)的关系,分析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对公司股权债权融资选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下不同融资方式的股价效应;使用Probit回归方法和2005-2010年沪深A股再融资数据,对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较小时,公司倾向于发行股权,其股价效应显著为负,且股价效应与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正相关;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较大时,公司倾向于发行债权,其股价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潇 《决策与信息》2011,(7):280-28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各种金融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化,行为金融作为新的研究领域正逐步得到拓展,本文将行为金融理理论应用到我国公司理财领域中,分析其对公司理财的影响,并提其对我国公司理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采用"高送转"这种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虽然"高送转"对公司基本面及投资者利益没有任何改变,但投资者却偏好投资于"高送转"的股票,这是理性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框架,我们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是投资者认为低价股票较"便宜"、容易上涨,管理者通过"高送转"来迎合投资者这一名义股价幻觉,并实现其自身利益。本文从"高送转"动机、行为特征和后果三方面展开论证,发现低股价股票溢价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通过"高送转"来降低股价,并且送转的比例也越高;投资者账户数据说明"高送转"主要迎合了个人投资者非理性需求;"高送转"后公司绩效及股票超额收益显著下降,进一步说明追逐"高送转"股票的投资是非理性的。此外,我们从上市公司增发和大股东减持角度揭示了"高送转"是管理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和精妙优美的数学模型难以解释和预言2000-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信用危机.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大量投资者行为的结果,它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而以往的信用风险模型恰恰忽视了人的因素.通过将行为金融中的主观非理性预期引入信用风险的结构化模型,建立了内生的动态均衡模型.研究发现,投资者的不同预期造成他们处于不同的交易地位,产生相对财富转移.相对财富转移扩大了金融资产的波动率,导致了金融资产定价偏差;同时也给对冲操作带来了风险.在投资者的"美好"预期无法持续时,可能诱发金融危机.因此引导投资者理性预期是减少金融市场动荡的有效手段,研究对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情感关系的委员会决策的交互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委员会决策过程中 ,决策者常常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又往往导致决策的效能低下 ,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甚至使得决策毫无结果 .通过分析 ,得出在奇数个决策成员 ,具有稳定的情感关系 ,采取多数规则的条件下能使委员会决策顺利进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情绪是行为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行为金融理论,人的情绪会影响其投资者决策,进而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股票收益。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了一个包含六个基本成分指标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来对投资者情绪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理性预期的团队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解决团队合作问题,在考虑团队成员非理性预期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合作模型,研究各成员的博弈行为、团队价值以及团队监督,并分析了非理性预期对团队合作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过度预期成员会增加团队合作道德风险,使团队绩效降低,对其应加强监督;而保守预期成员则能减少团队合作道德风险,提升团队价值,对其应削弱监督.此外,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团队成员将趋于理性,非理性预期对团队合作的影响会逐渐减小.该结论在选拔团队成员和实施团队监督等方面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9.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高额持有现金的现象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已有关于企业现金持有的研究基本都立足于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在此背景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企业特征的情景效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现金持有价值与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关系。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管理者是否主动增持股票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指标,运用Stata软件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因素的前提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成长性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对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的检验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持有超额现金主要用于后续的研发投入。此外,股票市场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所持有的现金给予了更高的估值,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明显;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向上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明显快于向下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         结合行为金融与传统公司财务,实现了跨学科之间的交融,丰富和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经济后果和现金持有影响因素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还有利于管理者进一步理解其非理性特征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对他们在实际中如何制定企业现金持有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